天天看點

《抵達之謎》:強行迷茫的青春,沒心沒肺的活着,一點目标都沒

作者:文文說書

剛走進大學校門的兩個人,一個已經笃定要考研、考博繼續深造,一個隻想混到畢業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他們無論在學習的時間還是品質上都會有很大的差别。

引起這些差别的原因,就在于對人生的規劃不同。當你确定了自己的未來和方向,就清楚了自己現在需要怎麼做,也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往哪裡走。

《抵達之謎》:強行迷茫的青春,沒心沒肺的活着,一點目标都沒

誰的青春有主見,誰的人生下半場就不會迷茫。

張濤可以說是富家公子,他的祖輩都是從事餐飲行業,父親更是在本市有幾家三星級連鎖酒店。張濤大學尚未畢業時,父親就把一家粥屋交給他打理。張濤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父親希望通過讓他管理粥屋得到鍛煉,這樣有朝一日可以放心地把家業都交給他打理。

張濤十分懂事,深知父親的良苦用心,每天都第一個到達粥屋,最後一個離開,勤懇敬業又負責。粥屋的生意雖然算不上火爆,但客流量也還算過得去。

個字‘冷’,喝一碗粥,點一盤涼菜,賺不了多少錢,還不一定能暖和。不如把餐桌、菜式都改成火鍋系列,而且也不用炒菜,口味,也不會特别受影響。這樣生意才會越來越好啊。”

張濤聽得熱血沸騰,随即找父親借了20萬進行裝修改造。可是火鍋城生意做起來了,但是顧客卻沒想象中那麼多。

于是,又有朋友建議說:“要不改成自助餐廳吧!你看來吃飯!的都是年輕人,年輕人不喜歡被限制,又喜歡自助的氛圍,不如把餐廳改成能自助涮烤的餐廳,給顧客更多口味選擇。裝潢弄得現代一點、有格調一點,這樣的餐廳肯定受歡迎。”

張濤又從銀行貸款,借了十幾萬進行餐廳裝修改造。可是餐廳生意依舊不溫不火,有的朋友又建議他改成日料店,說本市還沒有一家做正宗日本料理的飯店,他如果開了肯定火爆。可是一切準備就緒,日料店生意依舊冷清。

一年下來,餐廳改建了三次,但是回報率卻越來越低,張濤欠債越來越多。年底時,難以為繼的日料店最後關門大吉。張濤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跪在父親面前懇求指點迷津:“爸,你說我到底哪裡做錯了?是不是都怪那些人瞎出主意?”

父親聽完張濤的講述,語重心長地說:“你是一店之長,敢問你,朋友給你出主意時,你為什麼不能有點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你現在生意失敗了,才告訴我說都是朋友出的馊主意害了你!”

原本經營還比較平穩的粥屋,隻因為張濤沒有自己的主見,盲目聽從别人的建議而導緻負債累累。

網絡時代,各種資訊多如牛毛,如果你盲目跟風,很可能導緻

一敗塗地。而沒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沒有自己的主見,成功便總會與我們擦肩而過。

《抵達之謎》:強行迷茫的青春,沒心沒肺的活着,一點目标都沒

是以,想要人生的下半場不迷茫,需要有主見。

美國少年喬治在十幾歲時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生的目标”活動。當時主辦方給每一位參與的孩子都發了一張表格,希望參與者可以盡可能細化自己的目标。

很多孩子都簡單地寫了一兩個遠大理想,比如“成為醫生”“做個慈善家”,也有些孩子的目标是“下次考個好成績”“字寫得工整一點”等,隻有喬治很認真地填寫了100多個目标。這些目标包含:十四歲時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著作,十六歲前嘗試騎一次大象、野馬,十八歲時攀登乞力馬紮羅山,二十歲時可以獨自駕駛飛行器起飛和平穩降落……四十歲前寫一本遊記等。

《抵達之謎》:強行迷茫的青春,沒心沒肺的活着,一點目标都沒

看到喬治這麼多目标,很多孩子和家長都笑着說:“你這是用生命在實作目标啊。”

沒想到,喬治真的按照這些目标不斷努力着。十四歲時,喬治完成了自己第一個目标——讀完所有莎士比亞著作。十六歲時他跟父親一起野外探險,遇到野生大象和野馬時,他幾次嘗試,幾次被重重摔在地上,最終還是成功騎上了大象和野馬。十八歲時喬治已經是洛杉矶登山俱樂部最年輕的會員。在攀登乞力馬紮羅山的時候,他不幸遇到了雪崩和猛獸的襲擊,差點命喪黃泉。等到喬治六十歲時,他已經成功完成一百多個目标中的八十多個。

《抵達之謎》:強行迷茫的青春,沒心沒肺的活着,一點目标都沒

或許喬治為了兒時目标而奮鬥的故事,在有些人看來簡直是個奇迹。但實際上,喬治隻是做到了青春有主見,下半場不迷茫,一直為了目标努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