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位址簿裡隐藏的風俗民情

通過街道位址與門牌編号的由來、演變與内涵,切入城市的“曆史”與“現在”、風俗與民情,探索與思考身份等議題。

看位址簿裡隐藏的風俗民情

《位址的故事》

作 者:(美)戴爾德麗·馬斯克

譯 者:徐 萍 譚新木

出 版 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青豆書坊

街道位址有什麼用?這是個少有人想過的問題,即使有人思考,大多也會認為街道位址的作用是保證準确投遞郵件、讓人們收到包裹,或者讓旅行者不會迷路。《位址的故事》告訴我們,位址在曆史上扮演了更深刻、更複雜的角色:給單個房屋編上号碼的做法始于18世紀的維也納,當時哈布斯堡帝國的上司人瑪麗亞·特蕾莎下令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幫助臣民在城市中能夠找到方向,而是為了征稅和征兵;19世紀的倫敦,約翰·斯諾博士利用該市剛創造的房屋編号查明了一次霍亂流行的來源和傳播路線;作者還對印度、南韓和愛爾蘭的地名進行考察,追溯這些國家建立、紀念和在某些情況下禁止使用街道名稱的不同方式……

本書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街道位址為什麼這麼重要?”為了回答這一問題,作者在十餘座世界聞名、影響力大的重要城市中走訪和搜集資料,研究人們如何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這種描述說明了什麼。這些令人着迷的人物與曆史,揭示了街道名稱、房屋編号怎樣與人們的身份有關。

作者簡介:

戴爾德麗·馬斯克:在愛爾蘭國立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經常在《紐約時報》等報刊發表作品,曾在哈佛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孫珺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孫珺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謝育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