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作者:康康曆史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一旦有人犯下罪行,那麼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也會被執法者抓捕歸案。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如今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大街小巷都有着數不清的監控裝置,一旦有人觸犯法律,他的樣貌甚至是犯罪經過都會被監控拍下。

哪怕他逃跑了,執法者們也會根據監控拍下來的影像,釋出通緝令,讓人們看到犯罪分在的樣貌,協助執法者将其抓捕。

可是,誰也沒料到,在古代通緝令就已經存在了。

那時候并沒有監控裝置,由于沒有犯罪分子的影像資料,通緝令上的畫像全憑畫師們根據目擊者們的描述,一點一點地繪畫出來。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對此,有人不禁要問,既然通緝令上的畫像那麼抽象,為何還總能抓住犯人?其實通緝令上大有文章,專家表示“看看後面寫了啥。”

一、古代通緝令

提起通緝令,如今的我們都不陌生,一旦哪裡出現觸犯法律之人,執法者們就會發出通緝令,上面會附帶一張犯罪分子的照片,同時還會标有犯罪分子的姓名、年齡、籍貫、身材特征等資訊。

現在的通緝令可以讓人一目了然,也友善人們對罪犯進行辨識。

可是最早的通緝令卻沒有現在的這麼清晰,甚至連罪犯的樣貌都模糊不清,有迹可查的通緝令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第一個被畫上通緝令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當年伍子胥背叛了楚國,投靠了吳國,這讓楚王十分惱怒。

楚王一氣之下命人畫了伍子胥的畫像,并在下面将伍子胥的身高、相貌特征寫在了畫像下面,更是在上面寫下了懸賞,不僅許諾各種金銀财物,更是許以高官厚祿。

這就是第一張通緝令,當時被稱作“海捕文書”。

因為之前并無先例,畫伍子胥相的畫師也沒有這種經驗,是以在這“海捕文書”上面,伍子胥的畫像畫得與伍子胥本人的真實樣貌差距很大,甚至連伍子胥站在這張海捕文書前,人們都看不出來畫的是他。

縱使畫像與本人的樣貌天差地别,這張“海捕文書”還是逼得伍子胥東躲西藏,甚至幾度被抓捕他的楚國官兵追到身後,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幫助,他才能多次逃脫。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這就不禁讓人們産生疑惑,為什麼明明看不出畫像上的人是他,甚至他連僞裝都不需要,還會被追兵找到那麼多次呢?

其實,不光是他,古代的“海捕文書”畫像都與本人的樣貌有着很大的差別,甚至可以用抽象來形容,那麼,為何還總能抓住犯人呢?

二、海捕文書的玄機

針對海捕文書,為何會有那麼強大的作用?有的專家給出了答案。

雖然海捕文書上的畫像很抽象,但是在畫像後面寫的内容,卻是暗藏玄機,而海捕文書之是以會起到那麼大的作用,主要也是因為上面寫的字。

在海捕文書上,除了罪犯的畫像之外,往往還會寫上三個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罪犯的資訊,與如今一樣,會寫上身高、樣貌、年齡、籍貫身體特征、所犯案件等相關資訊。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一些海捕文書上,甚至還會寫上罪犯逃跑的方向,以及可能去往的地方。

第二部分資訊是懸賞政策,通常根據罪犯所犯案件的性質,以及罪犯的身份背景,會有不同的懸賞額度。

罪犯的危險程度越高、所犯案件越嚴重、罪犯背景越深厚,懸賞就越高,一般的懸賞金額都在十兩左右。

第三部分資訊是如果發現誰敢窩藏、暴斃罪犯,那麼将會獲得的懲罰。

正是海捕文書上面寫的這三部分内容,才使得百姓們紛紛不敢窩藏罪犯,甚至如果有罪犯的消息,會第一時間報告給官府。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或許有人會懷疑,十兩銀子的懸賞也不高,而通緝犯都是“兇神惡煞”之輩,怎麼會有人會因為十兩銀子,就冒着被逃犯報複的危險去舉報他呢?其實十兩銀子在古代可不是一筆小數了。

那時候普通百姓生活,用的都是銅錢,用的起銀子的人,不是身居高位,就是家中富裕,十兩銀子足夠一個人安安穩穩生活四年的開銷了。

對于百姓來說,十兩銀子足以讓他們冒着危險去舉報逃犯。

當時,這還是衍生出一種被稱為“賞金獵人”的職業,專門去抓捕或者尋找海捕文書上的逃犯,靠着賞金為生,更别提碰到重犯、要犯,賞金的數額還會格外巨大。

此外,在古代還有連坐制度。

如果有人敢窩藏逃犯,以及窩藏逃犯的人家舉報給官府,那麼窩藏逃犯的人和其鄰居們也會受到牽連。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哪怕古代海捕文書上罪犯的畫像被畫得那麼抽象,還總能抓住逃犯。

三、法網難逃

其實古代的“通緝犯”之是以總會被成功抓住,不僅因為“海捕文書”上的調調資訊,也與古代人們的生活狀态,有着很大的關系。

衆所周知,在古代人們的出行方式是十分單一的,再加上交通并不便利,是以尋常人家機會很少有出遠門的。

許多人一輩子的行動軌迹都在自己家的百裡範圍之内,鄰裡之間互相熟悉,如果發現有陌生人,難免會引起人們的警惕。

再者。海捕文書已經下發,每天都有好多人提供與海捕文書上,與犯人描述相似的“嫌疑犯”,這麼一一排查,更加大了抓捕到逃犯的機率。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看看後面寫了啥

是以,古代逃犯被抓捕的比率才會那麼高,可謂是法網恢恢,讓逃犯在劫難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