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意度跌至25%,白宮這一年很“混亂”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滿意度跌至25%,白宮這一年很“混亂”

在“占領國會山”陰雲下執掌白宮的拜登政府,在奧密克戎毒株和通脹的陰影下将于當地時間1月20日迎來執政一周年。然而,相較于剛就任時的意氣風發,被華盛頓的現實狠狠“敲打”了一年的拜登政府,而今顯得步履蹒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在題為《拜登:第一年》的報道中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拜登政府的第一年都是混亂的”。

群眾對政府信任度下降

在1月20日到來之前,白宮不得不面對一系列不那麼美好的新聞:綜合民調網站“538”1月17日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上任363天拜登的平均支援率為42.5%,僅高于其前任特朗普,是二戰以來倒數第二低的;1月16日, CBS和民調機構YouGov發表的聯合民調顯示,僅25%的受訪者滿意拜登政府的工作,50%的受訪者認為拜登政府的工作令人沮喪。

在執政滿一年之際,大部分美國群眾認為白宮的關注點放錯了地方:超過2/3的美國群眾認為白宮對通貨膨脹的關注不夠,58%群眾認為拜登政府對經濟議題“不上心”;對白宮和民主黨關注的諸如投票權、基建等議題,67%的受訪者表示“不在意”或“不太關心”;62%的受訪者不贊成白宮管理經濟的方式,更有多達七成的受訪者認為白宮未能有效管控通貨膨脹。在不支援拜登的受訪者中,多達76%的受訪者表示,就算拜登的“重建更好未來法案”獲得通過,他們也不會改變自己對本屆政府的态度。

與此同時,在疫情和通脹持續的影響下,美國群眾對美國政府、媒體、企業等公共機構的信任度持續下降。1月19日,美國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釋出一年一度的“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美國的信任度綜合指數較2020年下降5個百分點至43%,其中,美國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3%至39%。《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傑米勒·布伊在接受CBS通路時表示,持續的疫情以及疫情對美國社會的持續破壞,“意味着拜登不能說這是勝利的一年”。

無法打破黨派藩籬

1月13日,拜登政府遭到來自國會山和最高法院的雙重“暴擊”:民主黨參議員克裡斯滕·西内瑪表态反對更改參議院的“議事阻撓”程式,最高法院則駁回了白宮針對大型企業的疫苗強制接種令——英國《衛報》将這一天形容為“到目前為止拜登任職以來最糟糕的一天”。拜登政府在國會山和最高法院的受挫,也是這一年裡拜登政府在國内事務上步履維艱的縮影。

已經在美國肆虐了快兩年的疫情仍看不到緩和趨勢,拜登2021年7月所宣揚的“美國正處于戰勝新冠疫情的邊緣”早已被“美國已掉入新冠疫情的深淵”所取代。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資料顯示,1月10日,美國新冠新增确診病例再度突破100萬例,達到136.4萬例。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1月14日,全美因新冠住院人數逼近16萬,創下疫情以來新高。更令人糟心的,則是美國政府在防疫政策上的不斷反複、朝令夕改。過去一年時間裡,僅是在需不需要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合戴口罩這件事上,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就已經“反複橫跳”了好幾次;2021年12月27日,CDC官員宣布,将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離檢疫期從10天縮短到5天,理由是奧密克戎毒株造成的症狀更輕微,CDC希望“在遵循科學的同時安全地繼續保持社會運轉”。

白宮應對疫情失利,隻不過是美國政府難以從系統上和制度上解決國内問題的“冰山一角”。《華盛頓郵報》評論專欄作家凱倫·圖馬爾蒂在題為《拜登充滿痛苦教訓的一年》的評論中寫道,“在競選總統期間和上任前的幾周裡,拜登對自己能成為一個駕馭他服務了36年的參議院的政治暗流的‘交易商’充滿信心”,“然而,在他過去一年的重大成功中,隻有2021年11月簽署的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是在兩黨支援下獲得通過的”。白宮無法打破黨派藩籬、甚至不能令民主黨内部團結一緻的困境,加劇美國的政治極化和意識形态對抗,不但令美國的抗疫工作陷入混亂,也令包括投票權、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改革等一系列關乎國家根本發展的議題陷入停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埃澤拉·克萊因毫不留情地寫道:“這屆政府并沒有按計劃運作。”

“美國回來了”成空

國内議題舉步維艱,拜登政府在外交事務上也沒有赢得多少贊許。2021年8月,拜登政府在阿富汗迎來了自己的“西貢時刻”,美軍直升機從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倉惶離開的畫面,近乎完美地複刻了50多年前美軍逃離西貢的場面,讓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成為“美國上司層的可恥失敗”。美國在阿富汗的敗局,也令包括歐洲在内的國際社會更加懷疑拜登在就任之初所宣揚的“美國回來了”這一“承諾”的有效性。《紐約時報》2021年8月23日發表的題為《阿富汗敗局考驗美歐聯盟》一文中就指出,阿富汗的一地雞毛讓許多歐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信,他們不能依靠美國來照顧他們的安全利益——無論白宮由誰主導。

事實上,越來越多人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視為“特朗普2.0版”。白宮所謂“基于美國中産階級和勞工階級利益”的外交政策,早已被解讀為“美國優先”的拜登版本,其所提出的“買美國貨”政策更是被指為赤裸裸的貿易保護政策;盡管拜登政府在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重新加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宣布重回世衛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但是美國利用這些多邊機構和國際協定謀取自身政治、地緣和經濟利益的目的并未發生任何改變;從美歐峰會到所謂的“民主峰會”,過去一年時間裡,美國搞意識形态外交、“小圈子”外交,加劇了地緣政治對抗,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國際社會在應對疫情、氣候變化、供應鍊穩定等議題上的合作。

美國一邊高喊着“重回多邊主義”,一邊不斷捅刀盟友。2021年9月15日,美國、英國和澳洲突然宣布建立名為“AUKUS”的三邊安全夥伴關系,并宣布美、英将幫助澳洲建造至少8艘核動力潛艇。同時,澳洲宣布撕毀此前與法國簽訂的建造正常潛艇的合同,引發法國與美、澳的外交紛争,法國史上首次宣布召回駐美國大使。法國外長勒德裡昂9月16日接受法國新聞電台采訪時說:“這是真正的背後捅刀”,“我今天非常憤怒,而且痛苦……這不是盟友彼此應該做的事。”

來源:海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