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親筆書寫在書店生涯12年的夥伴“孫清教授”的小小文章。雖然每個人的一生都未必從一家書店起步,但他憑着自己真心對書的喜愛,他在書中找到了歸宿,也從中發現自己作為一個詩人的存在。”
教授的真名叫“孫清”,他從小同父母一起在鎮江的農村長大,他的家鄉地處在長江邊的一座小鎮,門前有一條靜谧的河流,養育着他内心的平靜,那裡是他童年的天堂,他從小就喜歡看書,他家當時的生活很是艱苦,很難熬,隻有靠種地糊口,為了活下去辛苦勞動,他們不得不離家尋找新的生活,父親去了一個縣城做木工,母親在城裡幫人家做家政,他一個人來到南京謀生,在南京大學邊上的一家餐廳做服務生,據他說來到先鋒書店也是偶然的相遇,在他上中學的時候,他在《國文報》上看到頭版介紹南京有家先鋒書店的報道,是以萌發了到南京打工的念頭,不知道他們在外出打工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如果這都稱不上勇氣和決心,那就沒什麼是了,教授從不跟同僚講起家裡的事,他是一個為人安靜、謙遜、低調的人,從不自我吹噓。他因為學識淵博、博聞強記、專心一意、書生意氣、詩人赤誠,非常人所及,是以書店的員工都稱他為“教授”,這是大家對他的尊敬,現在所有來書店的人都這樣稱呼他。

“教授”孫清在先鋒五台山總店 錢小華
教授每天的工作是非常興奮的,因為他找到了自己。他不為任何人工作,他為自己。他總是很驚訝自己在書海中的樂趣,他完全投入了所有的情感。我曾去過他同二位書店夥伴合租的小屋,走進去根本不像個家,三個人分成了三個空間,各自對書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興趣,三個人都有點不服輸的樣子,每個書架都分門别類,有的地方腳都伸不進去,整個小屋看上去就是一家完整書店的模樣,令我一下子回想起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格局大小都驚呼得相似;我還想,教授是夥同書店夥伴把書店裡的好書都買回來,等将來有一天,三人合夥開一家後先鋒書店,這令我心生懷疑。教授還不斷找借口要跟我出去淘二手舊書,他的胃口越來越大,哪一天他們的書店真開成了,對于我是個不小的挑戰。有人還警告我,他們早晚會背叛的,要我有所防備。
教授卧室裡幾乎都是書,他把書丢得滿地都是、滿屋都是、滿床都是,他好像每天就住在書山上,睡在書店裡。他把床留下中間一條空處給自己睡覺,他并在床上架起了寫字台,一有靈感就把它寫下來。不僅如此,他還到舊貨市場專門找舊式書櫃,他還誇誇其談買回來的老書櫃的來曆,連我們過去在新街口東方商城開書店的鐵書架被某某書店買回去,他都了如指掌,可以說南京開的書店,他比我都清楚。
許多去過他屋子裡的人都說,他是埋在書堆裡的人。有一次書店有舊書上架,不知他從哪裡得到消息,他又從下班回家的路上折回來,一來是想過把瘾,二來是幫朋友物色好書,生怕有好書被别人搶走,然後他還将一車子的舊書上架好了才回家。自從書店專門辟出最好的位置打造“先鋒老版書”後,他義不容辭地将自己的上千本舊書送到書店,教授這種對書店的熱愛,應是他人格的寫照吧。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喜歡書其實是很好!
“書癡”孫清在先鋒書店 錢小華
教授的藏書裡面,他的詩集是最多的。他的書架上擺放着阿波利奈爾、谷川俊太郎、茨維塔耶娃、洛特雷阿蒙、蘭波、馬拉美、伊夫·博納富瓦、保羅·策蘭、約翰·但恩、葉芝、裡爾克、瓦萊裡、布羅茨基、北島、阿多尼斯、佩索阿、佩斯、克洛岱爾、格奧爾格、波德萊爾等人的詩集,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曾經一家出版社社長,他們出版詩集叢書,他專程到教授的小屋飽了一下眼福。社長看了他的詩集專架,身上直冒冷汗,歎為觀止,尤其是教授的詩歌套書較為齊全,大為誇贊,覺得教授真是名副其實。教授對小衆詩人和作家比較在乎,他通過作家了解作家,通過詩人了解詩人,他從作品中發現他們的另一個世界。現在有一些詩歌愛好者不是跑到書店找他,就是經常去他的住處相談甚歡。
他研讀了大量外國詩歌,還介紹給很多愛讀詩的人去讀,是以書店裡好的詩集都經常脫銷,他一口氣甚至能報出幾百上千個詩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作品書名,他是博聞強記的人,從這些詩人的著作中,他也真正的得着亮光和關于生命的開啟,沒有人再比他愛詩歌的了;在我看來,這是世上少有的。對于他而言,詩歌乃是他的生命,乃是他唯一需要的铠甲。
教授不但收集了大量詩集,他還忙裡偷閑創作詩歌。教授每天上班的口袋裡都會放一本筆記本,他的靈魂飛逝,醞釀着雄心勃勃的計劃,他是想通過瞬間把握永恒,他在語言的風暴中靈魂的搏鬥,脫落的頭發織成他詩的經緯,他想逃脫自己,逃脫家人,他在恐懼中生與死;僅僅幾年功夫,他創作了幾百首詩歌,2018年出版了詩集《跬步造句》,當時在南京詩壇有點小小的震動,很多書友都來到書店叫他簽名,這本詩集一下子沖到書店詩集銷售的前三名,這還是出乎我的想象。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還請到世界最美的書籍裝幀設計師周晨為他操刀,最近他正在籌劃出版第二本詩集。教授對詩歌的欲望是那麼的強烈,那樣地無邊無際。事實上,我很難找到合适的詞來形容他,他對詩的迷戀就仿佛他夢中情人。教授想學周夢蝶,他靠擺書攤賣書為生,終日寫詩,安貧樂道;而教授把最好的人生擺在最恰當的地方,在書上馳騁自己詩的世界。他成了書店詩人,因為詩成就他的一生。
詩人孫清、北島和錢小華
教授在詩人和作家圈裡都受人尊敬。詩人北島、歐陽江河、于堅、王家新、韓東、藍藍、多多、陳東東、楊鍵、阿多尼斯、洛夫、鄭愁予、黃梵、龐培、馬鈴薯兄弟等;作家阿乙、歌手鐘立風都成了他的朋友,隻要他們想要的書籍,他都幫着找到,我就親眼看到他為北島、歐陽江河、藍藍、楊鍵推薦詩集。教授見到他們都是摩拳擦掌,一顯身手,教授推薦的詩集,幾乎是百發百中,這是他多年曆練而成的經驗和眼力,另一方面是了解他們對某類詩派和某個詩人的愛好,是以推薦起來是手到擒來,我親眼看到南大、南師的教授來書店都找教授推薦,他很快就拿出十本八本來。教授推薦書有一套獨門絕技,都是大家系列、主題新穎、絕版本書籍。他像是戰場上的統帥,掌握着千萬大軍,指揮若定,運籌帷幄,靈活應變,讓人不得不佩服他胸有成竹的精明才幹。教授簡直就是“書的武士”。
詩人孫清、北島、趙野、作家阿乙在先鋒詩人之家 錢小華
教授内心是個善良憐憫的人。書店中有一位常來買書的顧客叫薛慶家,他同妻子離婚之後,就在教授的隔壁小區租了一套房子,他常年在孔網上買書,過着遺世獨居的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成了書友,也是忘年之交。後來這位書友患上了晚期糖尿病,已經三年了,他一直沒有去就醫,病情惡化到眼睛都要瞎了,走路都東倒西歪;他的家裡還養着二條狗,每天地面上到處是糞便,教授好像就是他家的保姆,幫着清理打掃,忙着到超市買水餃煮給他吃;不僅如此,教授還當起醫生來,他把治療糖尿病的針眼都幫他調試好,幾乎每天都要做這些日常的瑣事,他最終還是沒有活下來,死時才五十歲不到,教授心裡非常沮喪,覺得一個人的生命如此地脆弱,眼睜睜看着一個年輕活潑的生命從他的眼前消失了,那陣子我看到他臉上愁雲密布,好像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一樣疼痛,畢竟他們之間有着長達五六年真摯的友情。
還有一位外國語教授,他滿頭銀發,每次來書店都通過紙條交流,或他所需要的書籍,他好像對梭羅特别鐘愛,每次看到《瓦爾登湖》新的版本,他都買幾十本,他買回去都是送給學生和朋友。他的喉嚨動過手術,不能開口說話,是以每次都從口袋裡拿出紙條寫好了遞給教授。教授最近問我,有沒有這位教授的住址,想一起去他家看看,他有一年多不來書店,害怕他出什麼事情,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凝重。
還有一位八十多歲專門研究魯迅的老先生,他每次都是保姆陪着他來書店買書,教授三四年不見他了,他心裡也很牽挂。在教授眼裡,有些老的讀者,尤其是年齡大一點的,如果一二年不見,教授都很擔憂他們,以後沒有機會再見面了,這是令教授最為痛苦的。雖然說教授是一介書生,但心裡面總是懷有悲憫情懷,他是盡自己的本分做到了一個有情有義善良的好人。
教授一直把10月19日入職看成是他的幸運日,每到這一天,他都請老讀者到住處歡聚。教授使很多來到書店的人感到溫暖,覺得書店的存在仍然還有希望。
詩人梁雪波、劉萱、陳黎、梁小曼、歐陽江河、顧愛玲、蔡元豐、陳東東、孫清、廖偉棠、王家新在先鋒五台山總店 錢小華
有一位資深的讀者這樣評價教授:他對文學批評、詩歌領域執着,對人熱誠,為人謙虛;他浸淫在詩海裡面,不能自拔;他看書準,眼光毒;既是朋友,又是詩友。
也有人這樣評說教授:質樸、單純、熱心、誠懇、信實、善意、平凡的書生意氣,但他最為重要的是個詩人。
這裡摘錄一篇他寫的日記,從中可以看出讀者在他心中的地位 :
“一位老讀者上次來的時候給他推薦了芥川龍之介的全集,書店僅此一套,他有點心動。這次看見他來逛書店,我覺得有必要再推波助瀾一下,讓他對這套書的興趣再深入一些。于是我繞開對作品的介紹,跟他講了一則關于作者的故事。
芥川大學時就開始寫小說發表作品,直到因為寫了《鼻子》而一舉成名,當時已經成為一代大家的夏目漱石對他說:‘你再寫詩篇這樣的作品,則不但在日本,即在世界文壇上也将成為有特色的作家了。’後來芥川的創作力非常旺盛,他隻活了三十五歲,光短篇小說就寫了一百多篇。日本現在最高的純文學獎項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芥川龍之介文學獎’!
他聽完欣然地将書放在了小推車裡,并且還很熱情地給我送了一杯咖啡!”
教授是一個不可複制的人,他不是像有些人圓滑世故,現代人已經堕落到萬劫不複的地步,每天戴着一副虛假的面具,過着雙重人格的生活;教授像一滴水,活得很明亮,他是詩的水晶。我覺得有這樣一位真實忠心的夥伴做榜樣,我經營書店就像陽光一樣有力量。我從内心裡不僅對他敬佩,更多的是對他的感激。他将人生寫成了詩,他活在詩的人生之中。他身材矮小圓滾,有人嘲笑說,他不管從哪個方向看,身材都一樣可觀。不可否認,他給書店帶來了滾滾财源,圓是他“圓融、圓滿”的内在生命。拿破侖就是出生在科西嘉島一個矮小的人物,但他征服世界的野心無人超越,曆史都是由矮人推動的。教授對詩歌的野心也是無人比拟,他要從詩裡流出活水的江河。
“教授”孫清下班後在先鋒藝術咖啡館 錢小華
我從事書業25年,沒有見過像他這樣的奇才。教授是第一個擁有書店“首席導購”稱号的人,“首席導購”的榮譽不是赢來的,他是通過自己的勤奮艱苦努力,證明自己的專業精神和極高的責任感。教授讓我們覺得隻要盡自己的本分,隻要用心,我們就能做到任何事,就能深得人們的尊重。沒人否認,他是先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選擇了書店,或許書店也選擇了他。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先鋒人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後浪推前浪。
在教授的影響下,先鋒出現了一批“先鋒詩群”,書店有二十多位夥伴創作詩歌,“先鋒詩社”、“詩人之家”、“詩歌書店”、“詩歌塔”、“詩歌獎”、“跨年詩會”也陸續誕生,先鋒書店仿佛成了詩的一個搖籃。教授還帶出了所謂的湯司令、孔老師、張博士、丁教授等一大批惜書愛詩的徒弟,他們之間這種對書的羁絆如此強大,他們如同靈魂的錨,堅固牢靠。做先鋒的燈塔,照亮前行的路。他們的存在再次極其誠摯地讓我體會“書店是什麼”這一事實的意義,并将再次認識捍衛書店的尊嚴和精神。他們所做的不是代表個人,我認為,他們所代表的是書店的信仰。
書店的存在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有廣度和深度。教授經常對人說,先鋒本身就是一所大學,來學習深造的地方。教授還謙虛地稱我為校長,其實作在來書店的讀者都不找我了,他們都把教授當成是書店真正的老闆。
感謝他們所做的一切,感謝他們在危難時刻的堅守;先鋒一路走來,道路崎岖,靠的是堅持不懈,永遠也不放棄的信念,沒有他們就沒有先鋒,先鋒的曆史是由他們寫成的,他們是先鋒的無名英雄,他們拯救了先鋒,這是最重要的。
“教授”孫清與同僚在書店中
教授至今仍保持着鄉下小孩子的赤子之心,他常被家鄉的那條河流所吸引,那是他生命的源頭,河流兩岸翻滾起伏的農地和景色宜人的村落深深打動他的心。2018年夏天,教授請我和幾位同僚去了他鎮江丹徒高橋鎮江心洲老家一趟,他家住在一個神秘的小島上,風景怡人,我們要乘輪渡過江才能抵達,中午在小鎮上吃的午飯,飯店的老闆娘都認出他來。他的家隻是二間普通的小平房,被一片荒蕪的蒿草裹得嚴嚴實實,教授其實很想在老家多住幾天,在這裡美景滋潤了靈魂,這裡讓他得以安安靜靜深居簡出,一門心思地寫他自己的詩、自己的歌,他骨子裡是一個很純粹的詩人。
那天下午,教授還帶我們去看望他在鎮江做家政的母親;她瘦削的身體,頭發都已斑白,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他的父親也常年在外地做木工,現在也開始轉做家政,兩個人都已經七十多歲,教授心裡很是不安,覺得自己愧對了父母,沒有盡到做兒子的義務,他們這般年紀還到處漂泊,四海為家,勞心勞力。有一陣父母的感情出現波折,教授更是心如刀割,他不想失去他們,幾次回家勸和,終于使他們重歸于好。風暴之後的平靜是無比的,教授一直很感恩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我每次想到跟他母親的那次短暫見面時,我心中都百感交集,讓我生起勇氣和決心。
憂郁是我們時代的疾病,教授脫落的頭發上流連着憂郁的顔色,那是詩人生命的旋律。他現在已經是三十出頭的人,還單身一個,但内心很沖突。他親自跟我說,交女朋友要花很多的錢,買書隻要花很少的錢;有一次他回鎮江,姐姐要為他介紹工作,怕他在南京找不到對象,幫他在當地物色一個女友成家,他說什麼也不肯回去;為了證明自己的決心,他還将家裡原先的藏書,叫機關同僚用車拖到南京的住處,書在他的世界裡如小鳥依人般美麗,詩歌卻是他亮光所藏匿的神秘。在我看來,像教授這樣在書店中真正發現了自己的人生,并且在詩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究竟有多少啊。不要說是在先鋒,就是在中國也是鳳毛麟角啊。是以說,教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教授,你究竟想要什麼,你到底在憂郁什麼……”
我在旅途上,夢裡的他,一個人獨坐在荒蕪的鐵軌上,在黃昏裡,目光凝視着大海底潮汐,那是他生命底豐富,那是他詩歌底痛苦——因為一個詩人已經起來,因為愛情是大海中的火焰……
2021.5.30于麗水東方文廷
2021.6.16修改于碧山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