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作者:學者的家園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如果說走進溪上村,就能聞到一股鹹菜味,那肯定是瞎說的,溪上空氣清新,從茂密的山林,透出來的味兒特别好,來,深呼吸。若說溪上村,家家戶戶都有制作鹹菜,那倒是真的,隻不過他們管鹹菜,叫做“酸撚菜”。

“五音令人聾,五色令人盲”,住色生心,天天追逐實無虛有的鏡像,如果這樣,人生将乏善可陳。

酸撚菜不是網紅美女,它不會搔首弄姿,沒有花容月貌,因不懂營銷,而無人追逐,但特别有味兒的它,卻成了溪上人的最愛!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民以食為天”,深得聖人之教,長期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信奉的是“為腹不為目”,在這裡,你可以不美麗,但不可以沒味兒。

終年與大山為伴,為避免乏味與枯燥,于是,溪上人用優質的蔬菜,清澈的泉水,制作出最好吃的鹹菜——酸撚菜,進而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吃得津津有味。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元旦假期,學者回到溪上,這個駐了三年村的地方,把心中的念想拍了下來。駐村的時候,還沒有自媒體,要記錄與分享,極為不易,現在友善了,村民們都有手機,隻要把溪上的景緻和生活,收錄下來,發到平台上,不管走到那兒,大家都能瞧見,都能回味兒。

元旦前後,當田裡的三月菜,一畦一畦,長得高大、整齊時,村民們開始了收割,用來制作“酸撚菜”,晾曬、浸水、搓鹽、入甕,然後靜靜地等待……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在山裡生活,離城近二十公裡,買菜很難,入冬後,村裡鬧起了“菜荒”,這個時候,駐村工作組和村民,最常吃的蔬菜是三月菜,當然陪伴我們,更多的還是酸撚菜,它,耐貯藏,取用友善,且很下飯,特有味兒。

大埔縣西河鎮溪上村,原來是種植烤煙的專業村,家家都有烤煙房,煙葉種植,紅火了相當久,但現在已經沒人種,原因是不賺錢了,後來又都種上了蜜柚,開始還好,可2021年市場不振,每斤的收購價才5、6毛,連摘工都不夠,不少村民也懶得去摘,就任柚子挂在樹上。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回到溪上,聽村民講他們的故事,看他們制作酸撚菜,對照起來,便覺得人生就像這酸撚菜,任命運揉搓、撚捏,日子久了,在心裡微微泛酸……

窮則思變,在改革開放之初,不少溪上人到發達地區創業,發家緻富後,便把父母也接了過去,舉家搬遷,溪上留給他們的記憶,也許有很多,各種各樣,但共同的,卻似乎隻有酸撚菜,那裡面寫滿了溪上鄉愁。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雖說已經整體摘帽脫貧,但這次在溪上,還是遇到一些村民,因為各種原因返貧,是以說扶貧是個永恒的課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可以為村民提供穩定、可觀的收入,扶貧路上,造血比輸血重要。

當然,鄉愁也可以是一個産業,溪上的酸撚菜,選材優質,爽口、開胃,如果在包裝和加工上做做文章,還是蠻有潛力的,投入也不大。

你可以不美麗,但必須要有味兒

對學者而言,溪上村就像酸撚菜,談不上美麗,但是有味兒,友友們,如果你來過這裡,嘗過了酸撚菜,也會這麼說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