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作者:哲思學意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不讓自己過于縱情歡樂

做人不應該瘋狂追求情欲與利益。我年輕時愛情來得太快我就抵制,有意安排得不太愉快,以免沉湎其中,最後完全聽從愛情的擺布。其他場合遇上精神過于亢奮時我也如法炮制。感到心像喝了酒似的躍躍欲試以求一醉時,我偏偏違反心意去做。我趕快逃避,不讓自己過于縱情歡樂,以免要收回心時頭破血流。

人的心靈糊裡糊塗,看不透事情,壞事沒有把它們害個夠,就認為交上了好運。這也是一種精神麻風病,氣色健康,即使哲學對這種健康也一點不小看。但是這也不是要把這個稱為智慧的理由,像我們常做的那樣。有位古人以此嘲笑第歐根尼,要在嚴冬三寒天,赤身裸體去擁抱一個雪人,考驗自己的耐力。那個人遇到第歐根尼時他正處于這個狀态。于是問:“現在你冷得很吧?”第歐根尼回答說:“一點不冷。”那人又說:“既然不冷,那你這樣抱着怎麼算是高難度的示範動作呢?”

自高自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病

自高自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病,所有創造物中最不幸、最虛弱也最自負的是人。他看到自己落在蠻荒的瘴疠之地,四周是污泥雜草,生生死死在宇宙的最陰暗和死氣沉沉的角落裡,遠離天穹,然而他心比天高,幻想自己翺翔在太空雲海,把天空也踩在腳下。就是這種妄自尊大的想象力,使人自比為神,自以為具有神性,自認為是萬物之靈,不同于其他創造物。動物其實是人的朋友和伴侶,人卻對它們任意支配,還自以為是地分派給它們某種力量和某種特性。他憑自己的小聰明怎麼會知道動物的内心思想和秘密?他對人與動物作了什麼樣的比較就下結論說動物是愚蠢的呢?

人類的瘟疫,是自以為懂事。這說明為什麼我們的宗教諄諄教導我們愚昧無知是信仰和服從的根本前提。“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就把你們擄去。”(《聖經·歌羅西書》)

在這件事上,所有學派的所有哲學家都是一緻的:一切的根本在于心靈與肉體的甯靜。但是到哪兒去得到甯靜呢?

看起來好像是這樣,大自然為了安慰人類悲哀脆弱的處境,使我們每人都有一份自負。這就是愛比克泰德說的:人沒有什麼是自己固有的,除了自以為是以外。我們大家共同的東西是美夢和幻想。

如何面對遺憾?

做到面對失去而不遺憾,不是因為它帶來煩惱與麻煩,而是它原本是要失去的。是以這樣說來隻有樂于生活的人才不憚于死亡。享受生活需要技巧,我享受生活是别人的兩倍,因為享受的程度取決于我們對生活的關注多與少。尤其此刻,我發覺自己來日無多,必須寸陰寸金地過。時間流逝得快,我出手抓得也快。我過得也賣力氣,抵消日月如梭的匆忙。占有人生的時間愈短,我也愈要活得更深更充實。

其他人感覺到滿足與興旺的甜蜜,我跟他們同樣感受,但是不應有過眼煙雲的感慨。

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這是神聖一般的絕對完美。我們尋求其他的處境,是因為不會利用自身的處境。我們要走出自己,是因為不知道自身的潛能。我們踩在高跷上也是徒然,因為高跷也要依靠我們的腿腳去走路的。即使世上最高的寶座,我們也是隻坐在自己的屁股上。

依我看,最美麗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為楷模,有條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誕。

心靈對待痛苦與享樂要同樣節制

心靈的偉大不是往上與往前,而是知道自立與自律。心靈認為合适就是偉大,喜愛中庸勝過卓越顯出它的高超。最美最合理的事莫過于正正當做人,最深刻的學問是知道自然地過好這一生,最險惡的疾病是漠視自身的存在。

縱欲是享樂的瘟疫,節制不會給享樂造成災難,反而使它有滋有味。歐多克修斯宣揚享樂至高無上,他的朋友也把享樂看得極端重要,通過節制更把這個樂趣提高到無比美妙的境地,這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極為突出與典型。

我指令我的心靈對待痛苦與享樂要同樣節制,“心靈在歡樂中張揚與在痛苦中頹唐,同樣應該譴責。”(西塞羅)以同樣堅定的目光,但是一個開心地,一個嚴厲地,同時依照心靈的能力,花同樣的心思去縮小痛苦,擴大享樂。健康地看待好事也就能做到健康地看待壞事。痛苦緩慢初起時帶有某種不可避免的東西,而享樂過度結束時帶有某種可以避免的東西。

柏拉圖把這兩者結合,認為與痛苦鬥争,與沉湎其中不知自拔的享樂鬥争,皆為勇敢的舉動。這是兩口井,不論是誰在适當時間從适當的那口汲取适當數量的水,對城市、對人、對牲畜都是幸運的。第一口井從生理需要出發,要予以精确計算;另一口井從幹渴出發,要在陶醉前停止。痛苦、歡樂、愛、恨都是一個孩子的最初感覺。理智産生了,就要以理智為準繩,這就是美德。

人世中最重要的事是知道怎樣屬于自己

我們一千個慣常的行動中,未必有一個跟我們有關。你看到那個人冒着亂箭,氣得不顧死活爬到廢墟頂上,另一個人全身傷痕,又冷又餓,臉色蒼白,怎麼也不給他開門,你以為他們在那裡是為了自己嗎?他們在那裡是為了另一個人,這人他們或許從未見過,正待在一邊享樂,對他們的死活絕對不操一點心。

為他人度過了大部分歲月,把最後一段歲月留給自己。為我們自己和安逸多作考慮與打算。安度退隐生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既要使我們有事消閑,又不為其他事操心。因為上帝給我們留出了時間安排搬家,我們要為此做好準備。整理行李,早日與親友告别,擺脫對人對事的強烈依戀。必須解除這些束縛性的義務,此後可以愛這個或那個,但是不要太放在心上。

這就是說,讓今後的一切屬于自己,但是情意不要過于密切,以後分離時不緻拉下我們身上的一塊肉或一層皮。人世中最重要的事是知道怎樣屬于自己。

讓心靈接受教育,學習承受苦難的方法

有益的思想日趨充實與穩定的同時,也愈加成為羁絆與負擔。罪惡、死亡、貧困和疾病都是重要的主題,令人感到沉重。必須讓心靈接受教育,學習承受和戰勝這些苦難的方法,學習好好生活與好好信仰的規則。經常還要在這種美好的學習中啟發它,鍛煉它。但是對于一個普通的心靈,還必須有條不紊地進行,如果操之過急,會使它急得發瘋。

有人說,性格活潑,身體健康,不适宜于進行這類嚴肅與隽智的思考。我現在處于另一種狀态。遲暮之年對我屢敲警鐘,也使我安分聽話。我從輕舉妄動陷入老成持重,反而更加有害。故而此刻有意稍稍放縱自己,有時讓心靈停留在年輕人的虛無中想入非非。此後我隻會是太沉着、太穩重、太成熟。年歲天天教育我要冷靜,要節制。肉體對越軌行為又是躲又是怕。

現在輪到肉體帶領着精神去進行改造了。輪到它更粗暴、更專橫地管教,不論睡着或醒着,不讓我有一小時不聽到關于教育、死亡、耐性與悔罪的訓誡。我防止自己克制就像從前防止自已放縱。克制把我往後拉到了發呆的程度。我要在各種意義上做自己的主人。明智也有過分的時候,也像瘋狂一樣需要節制。因而,在病痛留給我的間歇時刻,隻怕自己精神枯竭,思想斷流,謹小慎微得不敢有所行動了。

當然還需要在夢幻以外尋找另一種良藥,跟自然對抗也僅是一種于事無補的辦法。大家所采取的延長壽命的種種措施,是最簡單不過的。而我甯可老而速去而不要未老先衰。我要緊緊抓住遇到的任何細微的歡樂機會。聽人說起好些溫和、快活和正派的消遣,但是我聽了并沒能引起興趣。

心靈沒有分量,一有論點壓上去,就會輕易下沉

輕易相信别人或被别人說服,被我們歸之為單純或無知,或許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從前好像聽說過,“相信”猶如心靈上的一道痕迹,心靈愈軟愈松,愈易留下印記。

心靈愈空愈沒有分量,一有論點壓上去,就會輕易下沉。這就是為什麼兒童、庸人、女人和病人最容易偏聽偏信。但是另一方面的表現,對一切不易被了解的事都輕蔑地斥之為胡說,也是一種愚蠢的自大狂的表現。這是自認為智力過人者的通病。

我從前就是這樣。當我聽說死人還魂、蔔算未來、蠱惑、巫術,或者我沒法認真對待的故事時,我就對受這些荒唐事愚弄的小百姓深表同情。現在我覺得自己那時至少也同樣值得可憐。并不是後來的經曆使我的見解超過最初的輕信(這與我的好奇心無關),而是理智使我明白,一口咬定某件事是假的和不可能的,這就是在頭腦裡對上帝的意志和大自然母親的威力預設了限度和界線,把它們納人到我們自己有限的能力與知識範圍内,這豈不是天大的愚笨。

我們為死操心擾亂了生,又為生操心擾亂了死

我們為死操心擾亂了生,又為生操心擾亂了死。前者使我們煩,後者又使我們怕。我們作準備不是為了對抗死,這是太短暫的一件事。一刻鐘的無危害、無後果的苦難,不值得為之講什麼大道理。說實在的,我們作準備是對抗死的準備。

“哲學家的一生是對死亡的默想。”(西塞羅)可是我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結,不是目的。這是它的結局,它的極點,不是它的目标。生命應該有其自身的志向、意圖。研究的正題是自律、自修與自足。安身立命這個總課題之中還包含許多其他的必修課,了解死亡就是其一。這原本是輕松的話題,如果我們不自擾來使它沉重的話。

從實用性與樸實真誠來說,提倡簡單做人的學說并不比提倡博學的學說差,還正相反呢。人的情趣與力量各有不同,應該按照他們的實情,通過不同道路引導他們走向美好。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面對過怎樣的生活的問題,有一位大神,在400年前也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

他在晚年的手稿裡寫道:最美麗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為楷模,有條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誕。

這位大神,就是蒙田。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452年前的某一天,37歲的蒙田,辭掉做了13年的法官官職,回到自己家的貴族城堡,開啟10年之久的隐居生活。

在書房中,他把自己半生所體會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他所了解的現實生活全部用最樸素、率真的文字,寫了下來。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10年後,世界上有了第一部随筆集——《蒙田随筆集》。

蒙田以一個智者的目光,抛開一切理論,用最本真、最直接的方式探究人性和人生的問題。

全書一共一百零七章,日常生活、傳統習俗、育兒讀書、人生哲理無所不談。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好的教育是什麼、好的習慣、品行怎麼培養、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那些曾牽絆你的生活困惑、人生難題,都能在他的書裡找到“解惑之言”。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蒙田故居

随後400多年,這部巨著,成為世界各國傑出人物的枕邊書。

孟德斯鸠說:“在大多數作品中,我看到了寫書的人;而在這一本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思想者。”

尼采說:他寫的東西,增加了我在塵世生活的樂趣。

——

哈佛教授布魯姆說:不曾有莎士比亞之前,他是歐洲文藝複興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文學大師福樓拜說:閱讀他的作品,目的隻有一個:為了生活。

茨威格說:“面對他的作品,我感覺不是與書相伴,而是一個為我出主意、安慰我的夥伴,一位知己陪伴着我”。

在他死後百年,後世越厲害的思想家,越癡迷于這部巨著。

法國的司湯達、德國的歌德、席勒,英國的拜倫、薩克雷,以及後來美國的愛默生都是蒙田忠實的粉絲。

【普通人如何度過充實、惬意的一生】,蒙田在這本書裡提供了樸素且實用的答案。

2022年1月最新上市,由擅長外國文學經典的譯林出版社出品。

翻譯陣容強大,曆時四年呈現,清晰明暢的譯文受到翻譯泰鬥許淵沖先生的盛贊。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品相典雅,用紙良心。

捧在手裡閱讀的感覺真的太享受!

禮盒精裝,2021年1月首版上市,收藏、送人都超有意義。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成本效益還特别高。全套厚厚3本書,原價201元,十點特惠價,隻需要148元!節省百餘元。

不到一頓燒烤錢,就能收獲一個溫暖、明智且能用一生的智慧為你答疑解惑的朋友。這筆投入,太值得!

蒙田: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蒙田随筆全集》(典藏版3冊)

一百零七章 日常生活、傳統習俗、

育兒讀書、人生哲理無所不談

典雅裝幀 禮盒精裝

收藏、送人皆宜

許淵沖推薦全譯本

原價268

限時14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