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肇慶洲仔鎮撂荒地變身“聚寶盆”

作者:光明網
肇慶洲仔鎮撂荒地變身“聚寶盆”

農民們田間收割芥菜

羊城晚報訊 記者崔文燦、實習生唐國軒攝影報道:春節将至,肇慶市廣甯縣洲仔鎮倉豐村内,農民們趕收成片的廣甯芥菜,将它們捆綁裝箱,等待着收購商前來。還有不到一個星期,旁邊70畝地裡的白蘿蔔就要上市;年後,遠處25畝荷蘭豆也将迎來收成……站在倉豐村田壟,百畝菜田内滿眼新綠,很難想象這裡,半年前還是一片水淹地。

記者采訪獲悉,全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為洲仔鎮送來經驗和技術,短短幾個月,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土地”,還将其變成“聚寶盆”——

去年夏天,倉豐村村委流轉了50畝水淹地,準備種植番薯,沒成想,一抽水就抽了三個月,錯過了播種番薯苗最佳時節。若堅持繼續種番薯則影響作物品質,若閑置土地至來年春天,又恐地裡雜草叢生。幫鎮扶村工作隊經考量,選擇種下蔬菜,確定土地不被閑置,也降低了試錯風險。1月中旬,待記者前去時,部分上市的蔬菜已為村裡帶來3萬元的收益。

站在機耕路上,洲仔鎮黨委副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範彥溥向記者談起了種蔬菜的思路:“我們這一次幫鎮扶村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壯大村集體收入。洲仔鎮是傳統農業鎮,我們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跟現代農業公司合作,在土地上下功夫,增加收入。我們也想通過這種試點,在全鎮逐漸推廣,以點帶面,形成吸鐵石效應,慢慢吸引着鎮上所有的農戶都往這個方向去發展。我們的理念就是要讓村集體通過自己的内生動力來發展種植業。你缺一點,我們補一點,扶上馬送一程,并非大包大攬。”

遠處的菜田裡,十幾位婦女正在勞作,她們是本村村民,有的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前屬于閑散勞動力,現在也靠雙手賺到了錢。一位忙着收菜的婦女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每天工作8小時,一天能收入110元。

在洲仔鎮務水村,駐務水村第一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員許統德指着一塊已被拖拉機開墾、尚待播種的撂荒地告訴記者,預計大年初十當天,就有一批西瓜苗在此紮根,結瓜後,會有合作公司幫忙代銷;附近還有一小塊土地将被種上小米椒。小米椒和當地的竹筍加工産業能緊密結合,做泡筍配料,不愁沒銷路。他預測,今年這批作物能給村集體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

在前來做駐務水村第一書記前,許統德是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記者獲悉,學校以産業振興為主線,立足鎮區域土壤和生态優勢,積極動員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會定向捐贈105萬元作為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啟動資金,聯合同樂豐等農業公司和科技團隊在倉豐村探索實施“農業公司+村合作社+科技團隊+農戶”的多元組合産業發展模式,盤活260畝撂荒地種植蔬菜和蜂蜜番薯,以點帶面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許統德坦言,目前對撂荒地的複墾尚處探索階段,希望通過學校技術力量的介入,真正把産業發展起來,增加村集體收入,最終将整個鎮打造成“一鎮一業”的業态,每個村各有業态,各有收入。

來源: 羊城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