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秀區商業名人篇——中國現代百貨業先驅馬應彪

作者:卧薪嘗膽的青年

七八十歲的老廣州人都記得,上世紀30至40年代末,越秀地區長堤大馬路尚見一家先施百貨公司,是廣州市民逛街購物的好去處。先施公司的“總監督”馬應彪,在國内建成第一家現代化百貨公司,而且以新穎靈活的經營手法被譽為“中國現代百貨業先驅”。位于越秀地區的“先施”,是内地首家現代百貨公司,開現代經營模式之先河,使越秀地區成為中國内地現代百貨業的發祥之地。

  賣菜起家 百貨創業

  馬應彪(1864——1944),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早年家境貧寒,20歲時前往澳洲謀生。剛到悉尼,細心的馬應彪便發現,許多同鄉到了澳洲都以種菜為生。中國僑民本來文化低,兼之因為不懂英語,無法與當地人很好溝通,種出來的蔬菜水果往往被白人賤價收購。馬應彪覺得,要讓蔬菜水果賣得好價,就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夠和洋人讨價還價。但是,一個年輕人背井離鄉,身無分文,要進英文學校學英語談何容易!馬應彪為了學習英語,主動到一家英國人的蔬菜果品店打工,他向老闆表示,他打工不領工錢。英國老闆有些奇怪,别人打工很計較工資收入,這個中國年輕人居然不要工資,“傻”得不可理喻,不過,白白得了一個不用支工資的打工仔,老闆還是十分高興。但他不曾想到,日後這個“傻仔”竟成了他的對手。

  在英國人蔬菜果品店的英語環境工作,聰明好學的馬應彪很快就掌握了英語,而且利用和洋人交易的便利,了解了蔬菜果品的交易行情,結識了一些洋人客戶。馬應彪開始打天下了,他離開東家,另起爐竈,租了一個小小的店鋪,為同鄉菜農代銷蔬菜果品。由于他懂英語,了解市場行情,可以和洋人讨價還價,代銷的蔬菜果品都賣得好價錢,而且講信譽,得到同鄉的信賴,紛紛把蔬菜果品委托他出售,業務發展很快。馬應彪進而在悉尼開設了一家小店。後來,随着業務擴充,先後開設了永生、永泰、生泰3家店鋪,而且專門在斐濟種植香蕉運往澳洲銷售,很快成為悉尼著名的華僑商人。

1892年,馬應彪回國,1894年在香港開設信莊及永昌金山莊,開辦僑彙兼經銷進出口生意。由于生意需要,馬應彪經常奔走省港兩地。頗有經濟頭腦的馬應彪慢慢觀察到,當時國内的百貨零售業很落後,基本上是傳統雜貨店的模式,規模小,品種少,經營方式單一。如果能把悉尼洋人辦百貨公司的經營方法和管理制度帶回中國,辦百貨業一定能獲利。他把想法與蔡興等同鄉說了之後,得到他們的支援。1899年,馬應彪帶着向澳洲華僑籌集的資金2.5萬元,在香港皇後大道中172号買得一個鋪位,開設了先施百貨公司,并于1901年1月正式開業。

  馬應彪借鑒西方百貨業的經營手法,講究包裝門面之道,他把籌集的資金大部分都用于公司的裝修,隻以5000元做流動資金。由于公司的門面豪華漂亮,購物環境寬暢,一改老式百貨店的窄小雜亂,招徕了不少顧客。而且新式百貨公司講究規模經營,貨多品種全,深受市民歡迎。很快就打開局面。

  1904年,先施的業務踏上軌道:1907年,開始有盈利,除了派息派紅股之外,公司還有9萬元盈餘。為了擴張業務,先施于1909年2月27日改為有限公司,固定資本增至20萬元,并添招新股。而營業規模也擴張到四層樓,作為陳列貨場,規模之大,一時無兩。

  進軍内地 蜚聲遐迩

  随着香港先施公司的業務不斷發展,馬應彪決定在廣州拓展其業務,加速穗港兩地的商品流通。1914年,先施有限公司在廣州長堤大馬路投資開辦第一家分行——廣州先施公司, 以當時國際流行的百貨公司的經營方式經營中外商品。國産商品很多是上海産品,也有廣州和廣東各地的産品;外國的商品就以英國居多,其次是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和美國的産品。其時,廣州的百貨零售業還是貨棧小店的經營方式,品種單一,款式陳舊,手段落後。開張之日,先施公司大樓幾層商場的貨架和櫃台琳琅滿目,五光十色,購物之餘可以欣賞各地林林總總的商品,給人耳目一新,自然吸引了大批的廣州市民,一時間,“逛公司”不僅成了流行語,而且更是省城街坊的時髦之舉。

馬應彪開百貨公司,在經營手段上十分注意吸引顧客。廣州是亞熱帶地區,夏長冬短,夏天炎熱的晚上,廣州人消夏都要有一個玩耍的去處可以消磨時光。普通的市民往往在門前街邊乘涼,下棋打撲克談天說地。精明的馬應彪看出了這裡邊的商機。他在開辦長堤先施公司的時候,就在天台開設遊樂場。遊樂場每天晚上有粵劇、雜技、歌舞等節目演出,還有電影放映,吸引了大批出來乘涼的市民,先施公司的生意大增。接着,馬應彪又在緊貼“先施”的隔鄰建起了有電梯代步,附設酒吧、餐廳、桌球室的東亞酒店。 将娛樂與商場捆綁,是馬應彪的一個大膽嘗試,吃喝玩樂全在一起的先施公司吸引了大批的市民,也招徕了不少顧客。廣州先施開設三年,就獲利兩倍。

  雄心勃勃的馬應彪跟着還開辦了化妝品、鞋帽、服裝等加工廠,又在廣州十八甫和惠愛中路開設分行。廣州先施發展為實力雄厚的公司。

  以後,馬應彪又集資200萬元在上海開辦先施公司,大廈樓高五層(後為七層),富麗堂煌,巍然矗立在南京路北側。比之當時低矮的舊式木樓、狹窄店鋪,不啻鶴立雞群,在上海灘轟動一時,開業當天整個南京路都堵塞了。公司開業第二年,營業額已相當于投資資本的兩倍,“先施”開創了中國百貨業的新時代。

               誠信經營 敢于标新

  “先施”之名,是英文Sincere(誠實可靠)一詞的音譯,取其誠實之意。馬應彪在公司開業的25周年慶祝典禮中,曾闡釋先施名字的由來,乃取自四書《中庸》“君子之道四”末節:“蓋營業之道,首貴乎誠實。”

先施公司的巨大成功離不開馬應彪新式的經營理念。這位在中國第一個吃百貨“螃蟹”的人頭腦靈活、長袖善舞,而且意志堅定,對中國商場之舊習有諸多改革,也創造了中國百貨業的許多個“第一”:

  首倡“不二價”。澳洲洋人開辦的百貨公司的經營模式,世稱“商業零售革命”。馬應彪得風氣之先,在“先施”首倡明碼實價。“不二價”以商品的品質為基礎,商品以質定價,顧客按價選貨。此種做法打破中國經商的傳統,是近代中國商業銷售技術中一個最大的進步,是領先經營模式的開創性舉動。這種一刀見血的方式對含糊、模棱兩可、态度暖昧的傳統方式是一種反叛,也最接近商業經濟的本質。不久就取得信譽,引來很多顧客。

  統辦環球貨。舊時商家售貨,好東西輕易不肯示出,而普通貨品又單一,無可選擇。先施首次引入“環球百貨”的概念,搜求各國貨品,種類繁多,開風氣之先,用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顧客眼球、留住腳步。20世紀30年代,先施公司進口了一批高檔香水,其中一支進階“巴黎之夜”香水,到40年代中期已經揮發了一些,仍标價1500港元,1947年何非凡、楚岫雲擔綱的非凡響劇團在廣州首演《情僧偷渡潇湘館》,連演300場滿座,楚岫雲有“翻生林黛玉”之稱,先施公司在非凡響劇團到天台遊樂場演出時,以最優惠價80港元把此香水賣給楚岫雲,引來一番轟動。

  禮券。為了招徕顧客,擴大零售收入,先施利用其優越條件,印售大量“通天禮券”,售給那些想送禮又不知送什麼東西恰當的顧客,用禮券送禮,受禮者憑禮券的面額采購自己需要的商品。禮券的面額有一進制、三元、五元、十元。所謂“通天”,就是指可在上海、香港、澳門及廣州等地作為當地貨币在先施公司任意選購商品。禮券不計利息,不記名,認券不認人。

起用女店員。馬應彪早年僑居澳洲,受西方文化影響頗深,思想開放。公司剛開始人手不夠,便貼出招聘女店員啟事。但清末民初時女性受“三從四德”影響,不願抛頭露面,結果一個多月都無人應聘。馬應彪的妻子霍慶棠,親自披挂上陣做起了公司化妝品部的售貨員,還帶動兩個小姑和她一起來售貨。她不但儀态端莊,而且善于辭令,熟識貨品性能,周旋于顧客之間,深受男女顧客歡迎,一時間“三個女人同台站”的佳話傳遍坊間,社會上人士紛紛來到先施公司購物娛樂,都想親眼看看這位勇氣可嘉的老闆娘,也想見識女售貨員的服務是怎樣吸引人的。這時也終于有女性來應聘售貨員了。馬應彪将招募的女青年,加以訓練才上崗。此舉大為吸引顧客,生意自然興隆。在當日的中國,這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先施勇于創新的精神,一直延續到此後數十年的經營當中。先施在上世紀30年代首次舉行時裝表演,以英國花布制造女裝短衫褲,轟動全城。當時,世界著名化妝品品牌蜜絲弗陀化妝品廠派化妝師、到先施公司為顧客化妝,馬應彪、霍慶棠利用和孫中山一家的交情邀請孫科夫人到店第一位接受化妝,更是成為當時廣州的大新聞。

  讓員工周末輪流休息。先施公司業務不斷擴張,員工隊伍不斷擴大。他們周末休息也成了問題。馬應彪首創了員工周末輪流休息,即同一部門的員工輪流休息,這樣既安排了員工休息,又不影響業務。

  當然,先施公司的創舉還遠不止這些,但無論何種舉措,都離不開馬應彪定下的誠信服務的宗旨。

  馬應彪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早年資助過孫中山搞革命,目睹華僑在海外遭受洋人歧視,他有感而發:“你不把我中國人當人,我也把你當作鬼”。他主持的先施公司高層幹部均是中國人,一心要為中國人争口氣。  

  1936年,馬應彪辭去先施公司總監督之職,退休養老,但仍挂名譽總監督的頭銜。1944年病逝于香港。

資訊來源: (摘自越秀區《越秀商業名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