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鯉城89宗曆史建築挂牌保護

作者:閩南網

曆史建築是城市文化的載體,是活着的城市曆史。為加強曆史建築保護,2017年起,泉州市持續開展曆史建築保護認定工作,已先後公布三批曆史建築保護名錄。截至目前,鯉城共有96宗曆史建築入選名錄,并已完成89宗的挂牌保護。

“被認定的建築均為具有一定曆史價值、藝術價值的曆史建築或名人故居,但又還沒列入文保機關。認定後,我們已完成建築測繪、圖則編制等基礎工作。”在象峰巷22号朝旭樓前,區風貌辦從業人員告訴記者,該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在建築式樣、材料、結構等方面,都充分反映了一定曆史時期建築工藝水準和審美水準,為研究傳統民居建築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了解,此次加挂的保護牌上附有中英文介紹及二維碼,市民、遊客掃描二維碼即可詳細檢視該建築的簡介、文史資料、圖冊、方位圖等資訊。挂牌保護後,市、區風貌辦将根據實際着手開展修繕工作,落實基礎性保護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區風貌辦共同開發的城鄉建築風貌管理平台也已正式上線,平台集合展示了全市曆史文化街區、曆史建築、名鎮名城的基本資訊,市民群衆進入平台後即可擷取。此外,平台還設有風貌漫遊、修繕企業、設計圖集、建築租賃等功能,相關功能正在進一步充實完善。“平台的上線不僅便于加強對曆史建築的保護管理,也友善市民群衆了解我市的曆史建築。”區風貌辦從業人員表示。

目前,鯉城正着手啟動第三批曆史建築測繪建檔、圖則編制、挂牌保護等系列基礎性工作前期準備。(黃凱傑)

鯉城入選泉州市曆史建築名單

第一批(76處)

江南街道:黃氏宗祠,紫雲衍派,錦浦古地,炬興路民居,上埕古地,炬興路民居,前後浦境,後村路2号民居,後樹路24号楊氏民居,後樹路59号民居,後樹路88号民居,土地廟,楊氏民居,油車巷9号民居,淩霄路54号民居,後樹街民居,後樹路30号民居,亭店街北路73号民居,街尾路21号民居,亭店街北路41号民居,黃氏民宅,僑星國小

浮橋街道:石崎街70号洋樓,石崎街41号民居,石崎街55号民居,石崎街21号吳氏祠堂

開元街道:仁風宮,慶同痷,二郎巷20号洋樓,莊氏故居,一峰寺,爐下埕4号吳氏民居,崇福寺口民居,崇福寺後路民居,廣平倉宮,二郎古地,同蓮寺,上乘巷4号民宅,金粟古寺,北山古地

鯉中街道:侍郎第,董楊大宗祠,義春宮,陳振辰古民居,方德堂,真濟宮,王氏宗祠,後城138号民居,集古齋,陳光純故居,元妙觀,郭氏洋樓,祖師宮,新府口69号許氏民居,後城179号民居,中山路騎樓建築群

臨江街道:聚寶街民居,鳌旋寺,福田古地,民居—六桂傳芳,泉郡青龍慈濟宮,金蓮寺,聚寶街民居112号,萬壽路民居38号,萬壽路民居40、42号,萬壽路民居46—1号,萬壽路民居51号,萬壽路民居133号,萬壽路民居145号,青龍巷民居17号,青龍巷民居53号,宮塔巷民居14、16、18、20、22号,八舍後尾民居26号,八舍後尾民居29号,八舍後尾民居35号,後山社民居30号

第二批(13處)

開元街道:桂香宮、朝天門、泉山門、威遠樓、北門文勝宮、大城隍口12号民居

鯉中街道:花巷46号民居、象峰巷22号朝旭樓、帽巷15号聽桐别墅

海濱街道:傅厝巷5号民居

臨江街道:伍堡街193-197号民居、金剛巷15-1号民居、土地後巷7-1号民居

第三批(7處)

開元街道:惠世樓

鯉中街道:螺珠巷11号洋樓(葉氏洋樓)、螺珠巷13号洋樓(葉氏洋樓)、後城140号大厝、龍玲閣、莊正故居

海濱街道:陳文卿故居

來源:鯉城微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