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态保護成效顯著

作者:環球網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布濕地植物2258種、濕地鳥類260種

大陸國際重要濕地生态保護成效顯著

光明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姚亞奇)1月19日,第26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舉行。活動釋出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态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大陸國際重要濕地生态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總體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進一步提高,分布有濕地植物2258種、濕地鳥類260種。

據介紹,大陸現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其中内地63處、香港1處。《白皮書》彙總了63處内地國際重要濕地2020年生态狀況的監測和評估結果。結果顯示,63處國際重要濕地分布在23個省區市,其中内陸濕地類型48處,近海與海岸濕地類型15處。63處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72.75萬公頃,同口徑相比2019年有所增長。濕地總體水質進一步改善,53處擷取地表水水質資料的濕地中,Ⅱ類水比重最大,占30.19%;7處擷取海水水質資料的濕地中,一類3處,二類4處。同時,針對9處濕地自然補水不足等問題,采取了人工補水措施,其中内蒙古達赉湖濕地補水達18.39億立方米,引水保證率提高到70%。

國際重要濕地是在生态學、植物學、動物學、湖沼學或水文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國際意義的濕地。加入《濕地公約》30年來,大陸将具有國際保護意義的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使許多重要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大陸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複,不斷增強濕地功能,濕地生态狀況持續改善,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602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餘處濕地公園和為數衆多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護率達52.65%;強化濕地保護法治化建設,頒布了《濕地保護法》,28個省區市先後出台濕地保護法規,國家和省級層面制定了《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方案》和《實施方案》,确立了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深化履約合作,深度參與公約事務和規則制定,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為全球生态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去年8月,第75屆聯合國大會第99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将每年2月2日設立為世界濕地日”的決議,意味着濕地保護全球重要性的再次提升。本次第26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主題是“珍愛濕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際濕地公約秘書長瑪莎·羅傑斯·烏瑞格在視訊緻辭中對中國政府在濕地保護方面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肯定。活動釋出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态狀況白皮書》,啟動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預熱宣傳及LOGO征集活動,青少年代表發出濕地保護倡議。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将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積極開展濕地生态修複,加強外來物種防控,提升濕地管理能力,逐漸實作國際重要濕地的精準保護和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衆濕地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珍愛濕地的良好氛圍。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 10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