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翻譯天才”刷屏後,了解躁郁症患者背後的故事

作者: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訊(記者 邱骅悅)因意外受傷,浙江杭州的金曉宇幼年眼部殘疾,後又确診為躁郁症患者。同樣因一個意外,他走上了翻譯之路,被稱為“翻譯天才”,自學語言翻譯多本外國著作。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病人。近日,一篇名為《杭州男子從殡儀館打來電話:能不能寫寫我們的天才兒子》的文章在網上刷屏,金曉宇的人生經曆令人動容,也讓公衆關注到躁郁症患者群體。1月19日,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南京市腦科醫院專家,走進躁郁症患者的世界。

“翻譯天才”刷屏後,了解躁郁症患者背後的故事

△金曉宇和父親金性勇。微信公衆号@杭州日報 截圖

躁郁症的患病率遠比人們想象的要普遍

刷屏文章中,主人公金曉宇幼年因意外導緻眼部殘疾,後又确診為躁郁症患者,不得已在高中退學。在父親的幫助下,金曉宇自學語言走上了翻譯之路。在病發時,他曾離家出走,甚至出現暴力舉動。但在平時,他又是一個“天才翻譯”,翻譯了22本外國著作,深受讀者喜愛。

“翻譯天才”刷屏後,了解躁郁症患者背後的故事

△金曉宇的介紹

“翻譯天才”刷屏後,了解躁郁症患者背後的故事

△金曉宇翻譯的圖書。網絡截圖

這篇文章帶領我們認識了金曉宇,同時也帶我們走進了躁郁症患者的别樣人生。

談及“躁郁症”,很多人是陌生的,甚至認為這是一種罕見的、僅少數人患有的病症。但在南京市腦科醫院精神二科副主任醫師曹棟看來,躁郁症的患病率遠比人們想象的要普遍。

“翻譯天才”刷屏後,了解躁郁症患者背後的故事

△南京腦科醫院。院方供圖

躁郁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或“雙相障礙”,一般是指臨床上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精神障礙。根據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西方國家20世紀70-80年代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雙相障礙終生患病率為3.0%~3. 4%,90年代則上升到5.5%~7.8%。

相關資料顯示,大陸最近的一次針對雙相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還停留在1982年,且僅調查了大陸内地12個地區。當時調查結果顯示,大陸雙相障礙患病率僅為0.042%(包括僅有躁狂發作者)。與國外的資料存在明顯差異。

在曹棟看來,中外資料差距較大,并不能代表大陸躁郁症患者數量少。而是由于上世紀80年代大陸醫療系統還不夠發達,對躁郁症等病症的研究較為滞後導緻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患者被動“隐形”了。

“翻譯天才”刷屏後,了解躁郁症患者背後的故事

△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

在近幾年,得益于國家對精神健康的重視、醫保覆寫等因素,躁郁症患者的“隐形”被解除了,曹棟認為,近幾年來躁郁症患病率這一資料應當會增多。據他推測,目前中國躁郁症患病率應為2%,也就是說100人中,會有2人患躁郁症。

這一資料或許有些驚人,但曹棟解釋說,患病并不代表發作。躁郁症有一定的潛伏性,很多患者在未病發時與常人無異,甚至有些患者還會表現得很優秀。

躁郁症患者并非都會“搞破壞”

“好比一個患有輕微躁郁症的程式員,他外在表現可能是精力旺盛,每天不用睡覺,能一直加班寫代碼不覺得累,而且思維活躍,主意特别多。” 據曹棟介紹,大部分躁郁症患者都存在精力旺盛這一特點。而在外界看來,很可能隻會看到一個勤奮的、用功的人,但在醫生看來,不睡覺、異常活躍等行為很可能是躁郁症的一種表現。

“專注學習工作,專注寫代碼,這都是一種建設性的表現。” 曹棟表示,部分患者如果靜下心來,例如和金曉宇一樣專注于翻譯等工作,那麼确實會有一定的建設性的表現。但躁郁症患者發病有不可控的特點,他強調,“躁郁症的病發,也就是從‘建設性’到‘破壞性’之間的切換是不可控的,有可能他睡一覺起來,一睜眼就變了個人。”

一旦病發,就意味着躁郁症患者失去了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控制權。很多躁郁症患者在病發後好似換了一個人,一個内向的人在病發後甚至會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一旦他清醒,又會害羞得說不出話。是以,有人形容躁郁症患者“情緒冰火兩重天,生死或在一念間”。

在臨床上,部分躁郁症患者在病發後會變得自我為中心。在與人交流時變得易激動、易怒。正是在這一期間,部分患者會做出暴力行為。曹棟也表示,即使病發也并不意味着和訴諸暴力劃等号。

在曹棟的多年從醫經曆中, 一名躁郁症患者的行為令他記憶猶新。該患者是個大齡男性,已娶妻生子,平時還是家裡的頂梁柱。這一家人經濟比較困難,夫妻倆依靠務農、在外打工拼湊出近4萬元錢,準備供女兒上大學交學費用。但丈夫在一次病發後,突然悄悄拿着存折跑出家門,将一家人省吃儉用下來的4萬元統統捐了出去。

“并不是說捐錢不對,發病時他是站在一個他認為完美、高于實際的位置做出行為,而他在清醒後就後悔了。” 曹棟解釋說,“躁郁症患者病發後普遍表現為思維、行為脫離實際,異于常人。”

白發人攜黑發人看病是常态

在金曉宇父親眼中,自己的兒子是一個天才,但幾乎年年都要送兒子進精神病院。對此,曹棟介紹說,躁郁症患者一旦病發,即需要住院治療。大多數患者經過一個月的藥物和實體治療都會恢複,但由于出院後抗拒服藥等原因,躁郁症複發率較高,患者往往會反複病發。

除了複發率較高以外,近幾年,躁郁症還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目前來南京腦科醫院就診的躁郁症患者中,多為在高中、大學學習期間的學生,以及年齡在35歲上下的上班族。曹棟也經常看到滿頭白發的父母攜帶年輕的子女來就診。

“先天的遺傳因素,以及後天的環境壓力,通常是這兩者共同導緻了躁郁症的病發。”在曹棟看來,青壯年面臨的升學、工作等壓力,是導緻躁郁症發病率逐漸年輕化的原因之一。

發病率逐漸年輕化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随着父母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如何照顧患病的子女成了問題。曹棟不止一次看到,上年紀的父母是在民警的幫助下,才能帶着自己患病的兒女前來就醫。

“好在我們國家對精神健康問題很重視,近幾年來投入很大。”據曹棟介紹,目前躁郁症等精神疾病均得到了重視,雙相情感障礙已被納入了醫保體系,病人家屬在就診時自費部分很少。

在2021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殘障人士保障和發展規劃》中,加快發展殘障人士托養和照護服務,提高殘障人士保險覆寫率和待遇水準,完善殘障人士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優待政策等均被劃為重點任務。其中還特别提到,要“加快建設精神衛生福利服務體系,為特殊困難精神殘障人士提供康複、照護等服務。”

在南京,除了雙相情感障礙以外,患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等精神疾病的參保居民,均可在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辦進行病種認定的稽核。核定通過後,在門診發生的病種醫療費用,老年居民、其他居民基金支付比例為80%,學生兒童、大學生基金支付比例為85%。

曹棟介紹,除了醫保幫扶外,社群、街道都會為精神殘障人士士提供幫扶工作。如發生父母年事已高,無法照顧患兒的情況,還可向街道申請變更監護權,由街道代為看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