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拒絕華為”真相揭開 美“脅迫外交”再被實錘

作者:國際線上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線上

編輯:劉沐晨

日前,英國前商務大臣凱布爾在一場名為“中國,夥伴還是對手”的專題研讨會上的發言。他在發言中爆料稱,“英國政府禁止華為5G裝置和服務的決定與英國的國家安全沒有任何關系”,是“美國告訴我們應該這麼做”。凱布爾還強調在他擔任商務部長期間,英國的情報和安全部門曾多次表示,使用華為不會帶來任何風險。

凱布爾的爆料讓美國的“脅迫外交”又一次被實錘了。

二戰後,美國初嘗霸權甜頭,便迷上了“權力的滋味”。從軍事、外交、科技、金融,再到國際規則的制定,方方面面美國都想追求主導地位。美國認為誰是威脅,誰就要被打壓,被遏制,無論對方是對手還是盟友。

大家還記得日本東芝和法國的阿爾斯通嗎?他們都是過去美國“脅迫外交”的受害者。

在搞“脅迫外交”的時候,“國家安全”和“技術風險”等是美國最常用的借口。實際上,這些都與“安全”和“風險”無關,不過是美國維護自身科技霸權和壟斷地位,打壓他國高精尖産業的幌子。

以“國家安全”和“技術風險”等為借口搞“脅迫外交”,美國現在是越搞越上瘾。光是2021年下半年,美國就一頓操作猛如虎,先是繼續渲染華為5G威脅,然後是索要三星台積電等全球半導體行業核心資料,之後又籌建所謂“未來網際網路聯盟”......,美國似乎已經患上了“霸權衰落焦慮症”。

隻是美國在“擔驚受怕”下搞的“脅迫外交”真的有用嗎?

先來看被美國政治孤立、經濟封鎖的伊朗,在美國拉攏盟友對伊朗“極限施壓”後,伊朗沒有屈服于強權,反而是美國不得不重回伊核談判桌。

再來看長期被美國掣肘打壓的俄羅斯。英國智庫“歐洲上司力網絡”發文稱,許多歐洲國家都在積極探索與莫斯科恢複關系的方法,文章分析稱“法國認為美國孤立俄羅斯是錯誤的做法……務實派的國家,比如德國也會在對俄制裁上顯得不情願”。

說回中國,美國駐丹麥大使館曾要求丹麥《政治報》說明是否使用華為、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等五家中國企業電子裝置,如拒絕提供有關資訊或使用上述企業裝置,美使館或将終止訂閱該報。丹麥《政治報》斷然拒絕美方無理要求。如此看來,美國曾經屢試不爽的“脅迫外交”也不總是好用的。

多年來,美國以霸淩手段搞“脅迫外交”,受害者遍布全球。這種行徑正遭到越來越多的抵制和反對。這也表明,美國以脅迫方式,假安全之名,行霸道之實,是不會被包括中國在内的國際社會接受的。

(劉沐晨 國際線上評論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