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作者:綜合曆史說

明成祖朱棣,在私德方面确實有欠缺的地方,在繼位上也有巧取的嫌疑,不過在國家功業上卻頗有建樹,這一點不可否認。朱棣在去世後,也因為各方面的極高成就,在曆史中得到高度評價,唯獨對建文帝忠臣處理過狠,成為他的人生污點。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朱棣雖是以武力取得皇位的,在文化上其實也可圈可點,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典》也是與他有關。不過皇帝自然不會親力親為,曾指令解缙、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編纂。

除了以上幾人,有一人也是功不可沒,就是“曾棨”,擔任過永樂大典的副總裁。

此人出生于,洪武五年,江西永豐縣人。根據有限的史料,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條件并不好,且不知為何,父親并不喜歡他。這裡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大可能是,他是母親改嫁帶來的孩子,與父親并無血緣關系,自然遭到父親厭惡。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當然,也可能是其它原因,但在這一點上已經無可考究。“曾棨”雖然家貧且不受待見,然而他天性向上樂觀,心思并未放在自哀自怨上,反而一邊工作一邊讀書。

據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出來幫人做工維持生計,空閑時就熬夜苦讀,加上天賦好,博聞強記,長大成人後已經學有所成。也正因為頭腦靈活,作文如泉湧,寫個幾萬字從來不用打草稿的,漸漸有了名聲,被人稱為“江西才子”。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有了一身才華後,“曾棨”想報效國家,也想改善家裡生活,于是參加科舉,并一舉高中狀元。據說,他所參加的那一屆,是明成祖朱棣首次開科,是以額外重視親自閱卷,在讀到他的文章時,頓感渾然天成,辭理俱到,詞旨浏亮,便欽點為一甲第一名。

“曾棨”,是以被授予翰林修撰,并為庶吉士,進文淵閣深造。此後,明成祖朱棣,想考驗國家後備人才,便把他們召出文淵閣,以《天馬海青歌》為題。

在這場考驗中,“曾棨”文壓全場,奪得第一名,被朱棣賞賜了許多财物,還稱他為有真才實學的楷模,至此入了皇帝眼中,開始得到重用,讓他編撰永樂大典。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而“曾棨”不僅才華橫溢,就連酒量也是一等一,讓朱棣都佩服不已。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國家繁榮昌盛,威加海外,有許多海外國家向明朝稱臣,是以外國使臣絡絡不絕,産生了萬朝來拜的盛景。但有一次,一位外國使臣,非常嚣張,灌倒了不少前來商議國事的大臣,并聲稱自己千杯不醉。

事情都沒談完,大臣就醉倒了,此事對明朝來說非常尴尬。于是明成祖召見百官,詢問誰敢請命,但百官無一敢請命,僅有以大内侍衛,願意請命。

這讓明成祖非常氣憤,泱泱大國卻無一人能喝酒的,僅有一人敢請命,卻身份太過低微,成何體統,是以讓明成祖猶豫不決。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就在這時,“曾棨”拍着胸口請命,說自己同樣千杯不醉,不懼外國使臣。明成祖雖然不太相信,但試一試也無妨,于是準許了此事。

此後,“曾棨”大擺宴席,宴請外國使臣喝酒,但滿朝文武都沒想到的是,這一喝就是三天三夜,不僅把外國使臣喝趴下,曾棨還清醒如初。當然,這可能是史料誇大了,說一點事都沒有則不可能,估計也有三五分醉的。

也正因為這件事情,讓朝中百官好奇不已,都想測量曾棨的酒量有多大,而英國公張輔,則找人測量了一下他的腹部,再根據腹部的大小做了一隻木桶。

此人與外國使臣,連續喝酒三天不醉,皇帝:真乃酒中狀元也

然後邀請曾棨到家中赴宴,期間他喝多少,便往桶中注入多少,兩天一夜後,已經滿了兩桶,張輔震驚,高呼:“真乃海量也!”

根據史料,他回家後,又與别人喝了一場,的的确确是海量,不比李白和武松之流差,就連朱棣都稱他為酒中狀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