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路運輸的“網管員”

【春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海花

“軒崗站光纜通道測試良好,傳輸裝置IP位址已更改,資料庫也全部下載下傳完畢。”

“網管中心收到,可以進行光口對接。”

1月17日淩晨3:20,電話裡铿锵有力的對話打破了冬夜的甯靜。此時的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通信段網管中心燈火通明,主任李敏接到下達的施工排程指令,在确認現場準備就緒後,一邊給作業人員強調施工作業安全注意事項,一邊穿梭在通信網管機房一排排轟鳴作響的黑色機櫃和一台台資料網管終端之間,開啟了北同蒲線軒崗站電子客票傳輸裝置入網割接和資料試驗。

4個小時緊張忙碌的夜間天窗作業結束,大家露出會心的笑容,他們就是被稱為鐵路運輸“神經中樞”的“網管員”。

此“網管”非彼“網管”,在鐵路局通信段,他們是日夜不停歇守護鐵路運輸通道暢通的“巡檢診療師”,他們的工作雖然不直接面對旅客,卻與旅客買票乘車出行息息相關。他們在旅客看不見的地方,每天要通過149台電腦對1325台主機和分散在各地的13959台裝置、4585條通信線路的資料傳輸狀态進行監控,對故障及時進行處置,對網絡及時進行優化。

今年是李敏在網管中心主任崗位上工作的第8個年頭。春運期間,客流量大幅度增加,旅客購票需求對通道的沖擊增大,通信通道相當于旅客購票系統的血管,一旦通道發生擁堵和故障,會直接影響購票速度。為保障旅客暢通便捷購票,李敏和工友們利用15個淩晨00:30至4:30天窗點對局管内177條電子客票主備用通道進行實時監控和動态入網接入優化。一杯咖啡、一包幹脆面,是他們夜班的标配,這樣的忙碌從春運前一個月就開始了。

每隔兩小時對149台電腦及背景的主機裝置巡視一次,一天下來,一個網管員大約要走4萬多步,還要完成一個月30個滿點的夜間天窗作業,這樣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節奏,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網管監控中心就像是一個神經中樞,遇到故障,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做好協調指揮處置,我們會一直在旅客們看不見的地方堅守,守護旅客們暢通購票和列車安全開行。”李敏說。

随着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鐵路領域的應用,網管中心的工作會越來越重要和繁忙,但在李敏看來,隻要旅客出行更便捷、更舒适,自己的工作就是值得的。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