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作者:洞鑒五千年

引言

1986年7月,福州市鼓樓區楊橋西路茶園山國小趁着放暑假的時間,準備為學校修建操場。就在勞工們正在平整土地時,意外挖出了兩個古代棺椁。

8月初,福州市考古隊工作隊隊長林果第一時間收到福州博物館的一通電話,讓他趕緊去現場,挖掘機的利爪已經把棺椁的表皮損毀。

林果聽後,不由得焦慮萬分。如果自己來晚一步,國家文物也許會遭到巨大損失。打開棺椁後,眼前的景象讓在場所有的考古工作者倒吸一口氣:墓主人的屍身竟然完好無損!

在同一個地方挖出兩具古屍,很快在考古界引發巨大轟動。經專家判定,這具古屍死亡的時間時700前的公元1235年(即端平二年),即南宋快要滅亡之際。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工地發現的南宋棺椁

01 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古屍竟然完好無損

林果抵達考古現場時,發現其中的一具棺椁已經被翹起來了。用小木頭輕輕撬開一下,裡面還有一些棺液。

從以往的考古經驗中,棺椁中的液體主要有幾個來源:第一,棺木外的水滲透進入;第二,古代人為了保護屍體注入棺木;第三,屍體自身腐爛後形成的液體。

雖然暫時沒能判斷這些棺液形成的原因,但林果覺察出棺木中有些異常。當他再次從棺材裂縫中的縫隙觀察,他看到了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情形:屍體的額頭一部分在水上飄着。

在注滿液體棺木中看到人體的額頭,這是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一般人被埋入地下兩三年後,肌肉就已經腐爛幹淨,隻留下人體骨骼。

如今,在這個距今700多年的古墓中,竟然有儲存完好的額頭浮出水面,說明棺椁中的人體和随葬品很有可能也儲存完好。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專家們正在研究古屍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林果的依舊對考古現場記憶猶新:“清水裡邊加一點牛奶,還沒有化開的顔色,當時就是這種情況。”林果湊上去聞了一下,味道很像氣焊、氣割乙炔味道。

由于擔心這麼炎熱的天氣,屍體很有可能損壞,考古隊便叫了一輛解放牌汽車将棺椁運送到合适的停放地點,取下來作進一步研究。

沒想到汽車将棺椁吊起來的一瞬間,汽車竟翹了起來。要知道這輛汽車可以吊起4噸的物體,怎麼會吊不起來,裡面究竟放了什麼東西呢?

就在棺液慢慢流出之際,大家看到了震驚的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棺椁中儲存着一具完好的古屍。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男屍照片

經過七百多年的變遷,屍體依然完好如初,體态安詳、皮膚濕潤、肌肉富有彈性,甚至連血管都依稀可見,仿佛就像剛剛沉睡不久。面部看起來很可怕,因為有一部分沒有泡在水裡,皮膚比較黑。

世界上出土最多,天然儲存最完好的地區是大陸的新疆地區,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在2005年5月在羅布泊發現的古墓群。

其中,這裡發現的一具女性幹屍的臉上有着楚楚動人的睫毛,露出神秘的微笑。這裡出土的衆多古屍成為研究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和醫學的珍貴資料。

之是以新疆出土的古屍衆多,是因為這裡氣候幹燥、雨量稀少,特殊的自然環境為屍體儲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新疆小河墓中的挖出的小河公主

然而,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的福州市,介于北緯25°~26°之間、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在福州出土的這具古屍是一具濕屍,它的儲存難度比幹屍更大。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屍體完好不腐多達700多年,這令人匪夷所思。

這個現象與馬王堆考古極其相似。1972年,長沙市東郊一座古墓的橫空出世,讓馬王堆成為一個震驚世界的名字。馬王堆裡出土了絲織品等大量國寶級文物,而一号墓主人辛追更是寶中之寶。

在此之前,儲存千年以上的古屍都是木乃伊是事先處理好的幹屍。而辛追夫人創造了世界紀錄,是儲存2000餘年而不腐的濕屍,她的形态完整,皮膚保持彈性,部分關節還可彎曲,這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奇迹。

而這古屍是繼1972年之後,中國考古發現年代最早且儲存完好的濕屍。在福州市考古隊的工作者,也有幸見證了一次完整而珍貴的古屍挖掘和研究過程。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馬王堆墓中的辛追夫人

大自然的生命都遵循生死消亡的正正常律,但在已經沒有生命特征的屍體上,大自然的腐敗過程為什麼會停滞,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為了進一步了解古屍的儲存狀态,考古隊決定對這具屍體進行醫學上的嚴密檢查。為了探測古屍的奧秘,福建醫科大學研究處的錢正松處長召集了解剖學、外科學、寄生蟲學等方面的專家進行研究。就在層層褪去古屍的衣服時,大家看到了一些白色的物質。

随着工作的進展,專家們發現這些白色物質不僅存在于臀部兩側,而且這些白色物質存在過的部位發生了嚴重腐爛。在對這些白色物質化驗後發現,這隻是從體内流出來的脂肪。

通過X射線觀察,這具古屍的内髒器官儲存極其完整,根本不像是700年前的人。就在拍攝完最後一張X線片時,專家發現他的體内的下腹部下段有一些小米粒大小的亮點。

根據X線确定的位置,醫學專家開始對這具男屍進行解剖觀察。就在他們打開腹腔時,終于看到了照片上那些閃亮的顆粒。經專家鑒定,這些金屬顆粒就是水銀。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水銀顆粒

要知道,服用水銀能直接緻死,而這是否就是這名700多年前的男子死亡的原因呢?接下來的解剖中,人們發現不僅在胃中發現了水銀,在下腹部的腸道和腹腔内都發現了水銀。如果說屍體的死因是水銀中毒,不可能有這麼多水銀留在體内。

人們突然想到:水銀的存在會不會和屍體的儲存方式有關呢?和墓主人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契丹人就是在死後将水銀灌在屍體中保持多年不腐爛。這種風俗在甯夏、甘肅地區非常流行,到了明代,水銀用作屍體防腐,已經被廣泛使用。

02 考古人員發現另一具女屍,随有大量陪葬

正當考古學者确定了這個想法的時候,考古工地上的新發現推翻了原有的猜想。在與這具男屍同一個墓穴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另一口尺寸較小的棺椁,這口棺椁很有可能還有一個栩栩如生的古人。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男性屍體腹腔的X線片,醫務人員發現不明物質

考古從業人員打開棺木後,發現整個棺木中注滿液體,上面有一些絲織物漂浮在上面,将水排幹後,另一具儲存完好的女屍出現在人們面前。

将陪葬品清理出棺木時,人們發現這是一個身材矮小的女性,外觀很完整,頭發烏黑、皮膚比較白皙,一按還有彈性,初步推測死亡的年齡大概在30歲。

醫學教授對這具屍體進行全身透視檢查後發現,屍體外表沒有任何創傷,也沒有發現先前在男主人體内發現的水銀,這也推翻了許多人認為用水銀儲存屍體的猜想。

令人驚訝的是,茶園山宋墓中的兩具古屍不腐,伴随出入的還有大量儲存完好的文物,其中出土了400多件宋代絲織品,而其中一件絲織品是用真金修成的。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女屍照片

衆所周知,黃金和金箔是古代帝王的專利。在這個棺材中卻看到女主人穿着如此名貴的衣服,專家推測他們的身份應該非富即貴。

将現場采集的棺液交給福建醫科大學檢測後,考古隊将古屍身上所有的陪葬品和衣服放在福建的閩王祠中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調查。根據曆史經驗證明,他們身上的布料和衣服也許是防腐的奧秘所在。

但考古隊沒直接拿衣服前去化驗,而是用的清水來清洗這些衣服。清洗古代絲綢有很大的風險,過去的考古人員出于對文物的保護,很難保證這些絲綢在清洗過程中不會出現意外,往往用真空包裹的方式和空氣隔絕,最終達到儲存效果。

很快,考古專家在清洗過程中發現了大量閃閃發光的東西從衣服脫離,沉入水底。正當他們用手觸摸這些閃光物質,希望撈起觀察時,這些東西居然神奇般地粉碎了。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墓中出土薄如蟬翼的绉紗衣

經過仔細觀察,人們發現這些閃閃發光的東西竟然是黃金。如果繼續清洗下去,這些衣服的文物價值很有可能出現巨大的損失。就在人們束手無策之際,隻能硬着頭皮對衣服進行了緊急處理。

在女屍身上,人們發現女屍身上穿的一條印花褲子,布面上印着淺色花紋,周圍還有提花,上面還有一厘米左右的斑點。在經過清洗之後,專家發現這些圓點的顔色和其他圖案差別開來。經過水洗之後,圓點顔色逐漸變淡,透出幽暗的紅色血迹。

按照中國的喪葬習俗,人死後要為死者清潔身體,換上幹淨的衣服,怎麼可能将帶有血污的貼身衣物留在死者身上呢?

研究發現,由于屍體的腸道内有大量的腐敗細菌,是以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最早出現的征象就是腹部膨脹。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專家們日以繼夜研究

這是由于腐敗細菌産生的腐敗氣體,引起腸道脹氣。這時,人死亡後肛門的括約肌變得松弛,當腹腔内壓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屍體内的東西就被向外排擠,最終通過人體下部器官排出體外。

是以,福州茶園山的這具女屍身上的紅色印記,很可能就是因為内部腐爛導緻腹部氣壓過大,最終把體内的血紅蛋白與體液混合體,通過人體下部器官排出體外。由于都是紅色的液體,是以考古人員把褲子上的紅色痕迹誤認為是血液。

03 揭開屍身不腐的原因

此時,考古隊已經找到了一個明确的思路,既然内部導緻的腐爛未能引起全身腐爛,那種阻止腐爛蔓延的力量應該存在于外部。那麼,這種外在的力量又是什麼呢?

為了弄清真相,專家們決定對兩具古屍做了一個更加徹底的醫學研究。從X線照片上,專家們驚奇的發現,男主人的脊柱有脫位現象。之是以專家如此驚訝,是因為脊椎斷裂是一個緻命傷。如果得到确認,那也會推翻他死于水銀的猜想。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古屍照片

經過仔細觀察後,專家推測男屍很有可能是被脊椎打斷後死亡的,而且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内痛苦死去。

但很快,棺液的化驗結果出來了:這些液體并非是單純的水,其中包含了重金屬,而這種重金屬就是專家們猜測的水銀。

由于水銀的含量比較大,幾乎浸滿了三分之一屍體,起重機才沒能正确估算棺木的重點,導緻了起吊時汽車翹起的情形。

順着這些線索,專家們猜測出這具男屍生前死亡的最後一刻:首先,他死于來自背後的緻命一擊,在短時間内便死去,死後人們用水銀從他的口腔灌入,水銀沿着食管進去腸胃和腹部。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考古挖掘現場

人們在收殓的時候,還在他身邊放了大量水銀,之後将棺椁密封葬入地下,這也是這具男屍能儲存700年的秘密。

但讓專家疑惑的是:出土于同一個墓坑的女主人身體和棺木沒有水銀和防腐措施,那她是如何保持屍體不腐的呢?

林果是國内經驗豐富的水下考古專家之一,根據多年經驗,他清楚地知道水下沉船數百年不腐最關鍵的因素并不是水,而是大量的海泥隔絕了木船和海水中的遊離氧和微生物,造成了一個無氧環境。

這個環境将木船與水下的腐蝕細菌隔絕,使得這些古文物在水下的泥沙中儲存得非常完好。那是什麼原因讓這具女屍棺内缺氧呢?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專家們研究現場

專家和學者們回憶起這具棺椁最先出土的情形:棺材擡出來時要将頂掀掉,頂的周圍有很多三合土,三合土的下面還有斷裂的石條,這些石條中包裹着大約十厘米厚的松香,這些松香僅僅将石條和木闆粘在一起。松香裡面是墓椁闆,墓椁闆裡才是棺材。

三合土、石條、松香、相樣、植材,一共有五層人為制造的東西将墓主人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這樣的設計使得棺木内部得到緊緊的密封,和外界空氣的隔絕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

這時,有專家提出疑問,僅僅密封就能立刻消滅細菌達到防腐效果嗎?

朱濱回憶當時打開棺木的時候,裡邊全是水,隻能看見一把團扇,團扇非常特别,制作精良,全長27.5厘米,由扇骨以及細的竹絲制成,扇面為一層薄薄的紙質材料。當時團扇一半泡在水裡面,一半在上面。露在外面的另一半已經氧化了。

朱濱當時認為,浸沒在水中的下半部分可能與上半部分一樣已經腐爛。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看到的這個地方卻是整把扇子損壞最嚴重的地方水下的部分。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墓葬中的團扇

在經過700多年後,紙質的扇面依然完好,根本沒有腐爛的痕迹。而女主人與扇子的下半部分一樣,都浸沒在這水中而保持不腐。可以肯定,棺液是儲存屍體的關鍵。

有人猜測。棺液并非封棺前就注入的防腐液。确切地說是埋葬後墓室内的水蒸氣滲入棺内凝結起來而形成的。由于時間經曆700多年,那些凝結的水滴完全可能在慢慢聚集之後,積少成多,最後将屍體淹沒。

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完全知道這些液體的來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棺椁在下葬之後,在短時間内棺椁内的空氣耗盡。

之後,屍體慢慢被水淹沒,而且,松香、石條、三合土将棺椁緊緊密封隔絕了空氣。棺椁内部從此變成了一個真空的狀态,使得屍體停止分解,也使得這對夫妻的屍體能夠奇迹般地儲存下來。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考古人員在漂洗絲織物

04 通過幾件殘片,墓主人的身份揭開

按照古代的風俗,死于非命的屍體是不會意外儲存下來的,研究肯定男主人和女主人是意外身亡,那他們意外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由于考古專家打開墓葬時沒有發現墓碑和墓志銘,這就需要自己找出答案。

此時,人們發現了一個大家忽略的現象:一般的棺木前面的頭都要翹起來,兩邊都要往外翹,鼓起來,但死者的棺木四四方方的,不像本地的棺木。

根據這個發現,考古人員确定這對并非本地人。當時福州是南宋重要的商業中心,這兩人如此豐厚的陪葬來看,會不會是在福州做生意的富商呢?

考古學者注意到,除了墓志銘之外,最後可能儲存墓主人身份的資訊很有可能在棺椁中的陪葬品中。

專家們找到陪葬的五件漆器,發現了一些物件,這些都是女主人生前使用的化妝用具。由于埋在地下多年,這些器皿已經變色,但在一個銀質容器中發現了一個完好的絲絹粉撲。可以證明,生前這位女主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容顔。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墓中出土化妝描金盒

接着,林果突然想起男屍腰間有一個東西用絲綢包着。經過整理,人們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玉帶,這說明墓主人并非是富商,極有可能是三品以上的進階官員。

專家們發現,這個裝飾物是用木頭制成的。按照正常,玉帶背後應該記載着墓主人的身份資訊,但上面卻一無所有。

衣服也沒有發現資訊,但專家在清理男主人陪葬品中成卷的絲綢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帶着夔門文字的絲綢殘片。

夔門,又名瞿塘關。兩岸高山淩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這裡河寬隻有百餘米,把滔滔大江緊束得像一條溝壑,而通過的流量往往多達每秒五六萬立方米。這個地勢險要的地方與福州相隔千裡,難道墓主人與這個地方有什麼關系?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帶有“夔門”二字的織物殘片

當考古人員将多個收集到的殘片拼接、洗淨後發現,這竟然是一首詩,準确地說是一位姓吳的進士為男主人寫的一副挽聯:

銅竹昔時膺鳳诏,風雲他日趣鳌頭。

軍民上下鹹思德,賞罰分明善用人。

正直忠良摩萬姓,寬仁骨鲠勞三軍。

軍民揾淚持杯送,無福登消好帥君。

還有一幅帛幡,似乎是從妻子的視角所作:

夔門日日望君來,鄂渚人懷去後思。

争似早登黃閣去,普天霖雨總無思。

挽聯顯示,墓主人的家人每天都在急切地盼望他從蘿門歸來。專家們得出結論:男棺的墓主人,他死的地方應該是在湖北一帶。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帛幡上的文字

這個發現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墓主人的死亡地點确切地說應該是距離福州1200千米以外的長江夔門一帶。這是一個突破性發現。一個朝廷高官為什麼離家千裡,在遠離福州的夔門死于非命呢?

男主人死亡的年代是南宋端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235年,對于南宋而言是一個噩夢開始的時候。1235年6月蒙軍決定大舉南下滅宋。兵分三路沿長江而下。

但駐守四川的南宋軍隊在面臨強大的蒙古軍隊時,一路敗退,一直沿長江退至夔門。這裡是宋元戰争中,西線的最後一道屏障,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當時的夔門是一個重要的戰場,那這個棺木的男主人便是死在戰場上将軍了。

但遺憾的事,專家和考古學者最終沒有找出這個将軍的名字。但從如今掌握的材料來看,男主人的身份已經漸漸明朗起來……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博物館展出的南宋古墓二人棺木

這個将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人結束了生命。雖然我們在彌留之際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麼,但人們肯定的一件事,便是讓他回家。但從夔門一帶到家鄉福州最少也需耗一兩個月的時間,不管是多麼堅強的人,在死後數天都會開始腐爛。

為了讓将軍有尊嚴的完整送到他的夫妻身邊,人們對他的屍體進行了處理,采用了用水銀防腐的方法。經過一千多千米的長途跋涉,這位将軍終于回到福州,回到妻子身邊。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将軍回到福州的前後幾天也是他夫人離世的時間。

而将軍夫人去世的原因,目前最接近真相的結論有可能是自然死亡。至于為什麼兩人死亡的原因如此接近,也可能永遠成為一個秘密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命理稱作“蝴蝶命”,說的是夫妻任何一方去世後,另一人也會在七年之内去世。而這種浪漫主義的傳說,似乎也在這對無名夫妻身上可以印證。

86年福州勞工挖出兩個古代棺椁,墓主人700年屍身不腐,原因為何

圖|男性棺椁中的金腰帶

不管什麼原因,這對夫妻終于團聚了,被人們同時密封在兩個棺木中,之後有用松香、三合土、石條層層密封起來,最後被埋在福州茶園山的地下。

兩人被埋在地下後,由于棺椁内的空氣迅速被好近,外面的空氣再也無法穿透這些棺木中失去氧氣的液體和厚厚的密封層中。于是,他們的容貌和身體便被時間永遠定格下來,直到七百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