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盤本次南美大豆炒作——故事的展開與結局是早已寫好的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提要:

時值1月下旬,南美幹旱區域普遍迎來降水,美豆盤面也迎來回落。雖然時至今日再去重述看好美豆一月中旬拐點的邏輯略顯陳舊,但本輪南美炒作的起落仍舊是不錯的複盤标的,後續減産的力度仍有分歧。

本文将從以下三點談談我們對本輪南美實際産情及價格行情的觀點:

1、 複盤曆次南美炒作——一月中旬可能是拐點

3、 減産水準如何測定——作物生長階段是決定因素

複盤曆次南美炒作——一月中旬可能是拐點

雖然市場和制度決定了美豆才是全球大豆的定價基礎,但是随着南美大豆在世界市場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市場對每次南美發生意外事件的反應也越發強烈。是以當今年雙峰拉尼娜天氣發生時,其對行情影響的一個重要參考即是曆史上發生同樣事件時市場反應的時間次元和烈度。

複盤本次南美大豆炒作——故事的展開與結局是早已寫好的

來源:Wind,中信建投期貨

從雙峰拉尼娜的角度看,過去40年時間裡,雙峰拉尼娜出現有5次,其中3次在次年出現單産上漲,2次出現下跌。這意味着無論是雙峰拉尼娜還是單次拉尼娜事件,對巴西大豆産量影響并不固定,以雙峰拉尼娜為概念的炒作難言合理。實際上,真正能夠影響大豆單産資料的更可能是拉尼娜的強度與持續的長度,即真正發生幹旱造成減産時盤面炒作的發生時刻與激烈程度。

複盤本次南美大豆炒作——故事的展開與結局是早已寫好的

來源:USDA,NOAA,中信建投期貨

複盤過去40年裡拉尼娜造成南美大幅減産的情況,一共出現了6次巴西/阿根廷産量的明顯降幅,即拉尼娜對南美産量造成了較大的擾動。今年的拉尼娜同樣引發了非常嚴重的幹旱,巴西南部和阿根廷、烏拉圭在整個12月都經曆了幹旱少雨疊加高溫的天氣,部分地區的幹旱更是延續到了1月中旬。是以雖然市場對于産量受損情況存在分歧,但今年拉尼娜造成産量損失的看法是一緻的,對比往年拉尼娜造成減産時的市場反應的必要性得到凸顯。

對比不同年份市場反應,可以看到除去沒有資料的年度,往後每次南美發生拉尼娜導緻減産時,炒作啟動期基本都是自10-12月初,而炒作達峰時間最晚在1月中旬。從炒作影響看,自炒作開始的最低位置計算,截止炒作達峰時,期間的價格上漲幅度平均在210美分左右。

我們前期以此為基礎,結合南美天氣的幹濕轉折時間,得出了1月中旬是行情拐點的結論。現在回過頭看,1月7日的美豆1422美分可能已經為本輪炒作築好了頂,随着天氣好轉,再次形成突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這也讓本輪炒作未能逃脫出南美炒作築頂時間的客觀規律。

農産品不變的規律——最高點往往發生在預期最差的時刻

交易預期是市場的重要特征,在種植階段向盤面注入天氣升水有很強的群衆基礎,面積&;單産的共振期待自然建構多頭氛圍,且該氛圍存在不可證僞的屬性。

我們總結出油脂油料供應交易的兩波頂峰:農産品天然受到蛛網模型的籠罩,是以供應擔憂的預期交易會有個峰值,或者說多頭應當止盈的時刻。第一情緒波峰發生在種植面積确定性縮減,而天氣出現不好征兆的時候,這通常發生在種植結束的前後。第二情緒波峰多出現在确定性單産下降的時候,通常在關鍵生長期——鼓粒期之前半個月。

本輪炒作峰值如果确立在1月7日的1422美分,那麼其正好對應了我們所認為的第一情緒波峰,即在種植期結束前後而天氣出現不好征兆的時刻。彼時巴西播種完成98.8%,阿根廷完成86.9%。且1月3号帕拉納州農業部部長喊出了幹旱的12月将帶來減産800萬噸的激進預測之後,商業機構紛紛在接下來幾天跟随加碼,機構預期從12月相對一緻的1.44億噸巴西産量下調至1.31-1.34億噸,1100-1300萬噸的減産預期正是激發市場重新加注大豆多頭,完成了豆價的築頂。

這也意味着本輪炒作未能逃離出情緒規律的桎梏,而情緒峰值對應的種植期也成為了客觀上豆價達峰時間規律的内在驅動。

減産水準如何測定——作物生長階段是決定因素

抛開規律性的總結,觀察當下的實際情況。目前機構間對南美産量的分歧仍舊是存在巨大分歧的,USDA與羅薩裡奧谷物交易所對于阿根廷産量有650萬噸差額,而對于巴西産量,較為官方的機構給出了1.39-1.4億噸的預測與商業機構1.31-1.34億噸的普遍預期更是存在800萬噸的差距。

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判斷作物真實産量損失是怎樣的。站在早熟大豆收割剛剛開始的當下,直接擷取産量資料顯然是困難的,我們認為一個可靠的方式是通過幹旱發生時期對作物生長的影響程度進行斷定。由于不同地區大豆種植早晚與發生幹旱的時間不同,是以旱情實際引發的減産需要分開讨論。

炒作減産最激烈的帕拉納州的産量損失是切實存在的,但數量和程度難以達到800萬噸的水準。

複盤本次南美大豆炒作——故事的展開與結局是早已寫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