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于前首席分析師被抓,中泰證券的回應太完美、太旗幟鮮明了

作者:譚浩俊

對于前首席分析師被抓,中泰證券的回應太完美、太旗幟鮮明了

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回應輿論對問題的質疑和追問,如何比較完美地回答公衆提出的問題,是一門技術活。做好了,可以加分。做不好,也會失分,甚至會引發更多猜疑。

對于前首席分析師被抓,中泰證券的回應太完美、太旗幟鮮明了

眼下,中泰證券就遇到了這樣的事。1月17日消息,市場有傳聞稱,原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政策分析師陳龍,因涉嫌操縱證券及内幕交易被抓。對此,中泰證券回應稱:陳龍已于去年11月12日從公司離職,公司對網傳陳龍相關資訊不知情。

媒體從中證協網站查詢,中泰證券研究所原首席政策分析師陳龍,确實已于2021年11月15日從中泰證券離職登出,此後也沒有在任何證券公司任職。那麼,中泰證券是否就應當如此“愛憎分明”地與陳龍劃清界限呢?進而以“劃清界限’的方式,公開回應陳龍被抓的事件。特别是對“相關資訊不知情”的回應,到底會給中泰證券加分呢,還是會讓中泰證券失分,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中泰證券研究所人士處獲悉的情況,陳龍去年底曾失聯,或在離職前已案發。也就是說,盡管陳龍于去年11月中旬離開了中泰證券,但是,案發時間并不是在離開中泰證券後,而是在離開前。有關方面将陳龍帶走,也決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掌握了确鑿證據後,才做出這樣的決定。且随着調查的不斷深入,相關問題也會越查越明。

如果調查結果,陳龍所做的一切,都是發生在中泰證券時期,到時候,中泰證券又将如何回應呢?是不是還想說,陳龍的一切情況,公司皆不知情。陳龍作為中泰證券的首席政策分析師,說與中泰證券沒有任何關系,恐怕說不過去吧。此時此刻,總得有點态度和說法吧。不然,外界會如何看中泰證券呢?中泰證券又會給外界一種什麼樣的影響呢?

對于前首席分析師被抓,中泰證券的回應太完美、太旗幟鮮明了

實際上,此次中泰證券的回應,完全可以更加“完美”一些,或者更加直接明了一些。特别是針對陳龍被帶走調查的時間節點,以及與公司的關系問題,可以非常簡單明了地告訴公衆。譬如什麼時候被調查和帶走的,被調查和帶走時,與中泰的關系有沒有解除,其行為是職務行為還是個人行為等。

如果這樣回應,可能效果更好,會讓公衆更加覺得,中泰是一家有擔當、有責任、有肩膀的公司,敢于面對問題不回避、不推脫、不掩蓋,而是正視和應對。如此,投資者也好,其他人也罷,一定會對中泰由衷欽佩,會更加相信中泰是一家真正有擔當的券商,進而給中泰更多的支援和激勵。

很顯然,現在的回應,不僅有用“劃清界限”來推卸責任的嫌疑,也有在陳龍身上再踩一腳的感覺。特别是在員工發生問題後,不是配合有關方面認真調查,不是最大限度地在法律架構内保護員工,不是利用已經查明的情況更好地教育其他員工,而是首先“劃清界限”,這樣的做法,不僅外界對其難以信任,而且員工對企業的行為也會産生不信任感,覺得公司不會在員工需要時提供幫助。

聯想到在小紅書上曬高薪的分析師陸韻婷也是中泰證券的,看來,中泰證券确實是一個有故事的證券公司。是以要把與陳龍的關系撇得幹幹淨淨,可能就與故事太多有關,害怕這些故事會傷着公司。隻是,故事太多,總會被拿出來講的。講多了,對公司是相當不利的。這就要求,公司要善于應對,善于回應外界的各種質疑與追問,而不是遮遮掩掩,想用掩蓋或推脫的方式回應外界的質疑與追問。如此,隻會讓問題越來越複雜,沖突越來越尖銳。

對于前首席分析師被抓,中泰證券的回應太完美、太旗幟鮮明了

是以,希望中泰證券在陳龍問題上,在高薪問題上,都能更加直接、公開、有序的回應,而不要先把撇清關系、推卸責任放在首位,給人以太沒擔當的感覺。畢竟,無論是外部還是内部,都希望企業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有肩膀的企業,而不是一個隻會推卸責任的“膽小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