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主品牌紛紛推出“帶油電車”,電動車技術倒退,還是借勢漲價?

從2021年開始,随着比亞迪宋PLUS DM-i、秦PLUS DM-i這樣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和理想ONE這樣的增程式電動車産品在各自細分市場獲得了不錯的銷量之後,國内汽車市場便掀起了一股“帶有電車”的風潮,所謂的“帶油電車”,是我們自己的定義,也就是那些産品設定很像電車,但是多出一個油箱和燒油的内燃機的車型。短短一年時間,國内就先後問世很多插電式混動車型和增程式電動車産品,在目前的一線自主品牌陣容中,就有長安的IDD混動、吉利的智擎Hi X混動、長城的DHT混動、比亞迪DM-i超混,這些産品的設定,基本上都是擁有可觀純電油耗的混動産品,其中長城旗下WEY品牌最新的混動車型摩卡DHT-PHEV和比亞迪即将釋出的漢DM-i,最高純電續航裡程都超過了200公裡,混動車型的電車屬性更加強烈。

自主品牌紛紛推出“帶油電車”,電動車技術倒退,還是借勢漲價?

當然除了一線自主品牌紛紛布局混動車型之外,岚圖、理想、賽力斯等新品牌則是主攻增程式電動車産品,雖然說增程式電動車産品和插電混動在技術層面是兩個路徑,但是“輸出”的結果卻差不了太多,那就是在擁有一定的電池容量可以用作純電行駛。當純電續航不足時,内燃機啟動用來繼續帶動車輛行駛,或者為電池發電!相比于幾年之前的混動,上述自主品牌的插混車型和增程式電動車在純電續航裡程層面表現更好,在短距離通勤的過程中,純電續航裡程的實用價值更高。

自主品牌紛紛推出“帶油電車”,電動車技術倒退,還是借勢漲價?

不過與此同時,這些插混車型和增程式電動車的價格其實相比于同品牌、同級别的燃油車,還是要高出很多的,比如長安UNI-K iDD的預售價格為17.69萬元—19.29萬元,而UNI-K的售價為14.59萬元—18.49萬元;WEY摩卡DHT-PHEV的預售價格高達29.9萬元—31.5萬元,而摩卡的售價為18.78萬—22.38萬元,相比于燃油車型,價格增長幅度還是非常可觀的!這些車型搭載了插混系統之後,的确實體地提升産品的性能、續航和駕駛體驗,但是在價格層面漲幅也不少。有沒有一種可能,自主品牌密集推出混動車型,本質上就是為了提升産品價格,順便提升單車利潤?

自主品牌紛紛推出“帶油電車”,電動車技術倒退,還是借勢漲價?

事實上,在幾年之前,我們就提出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在國内,電動車想要真正意義上實作普及化,難度是非常大的,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很多隻能買得起一輛車的剛需人群,一輛車需要承載的東西太多,比如日常的城區通勤,節假日的出行,冬季的出行等等。以目前絕大多數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以及充電樁的布局、純電的速度來說,都是難以滿足剛需使用者,尤其是10萬級預算使用者需求的,電動車本身帶給這些消費者的體驗可能是非常差的,當下電動車電動車最好的搭配還是擁有另一輛燃油車,長途、冬季駕駛燃油車,平常通勤駕駛電動車,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個人和家庭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自主品牌紛紛推出“帶油電車”,電動車技術倒退,還是借勢漲價?

是以在電動車的技術和配套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前,有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兼顧到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優勢,是以擁有更長續航裡程的混動車型或者增程式電動車就誕生了,目前已經上市或者預售的這類車型,純電續航大多都在100公裡以上,對于絕大多數城區通勤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續航裡程基本上一天的來回通勤沒啥問題,續航長途駕駛或者到了不具備充電條件的地方,直接内燃機提供動力或者電能就可以沒啥焦慮的用車,畢竟當下汽油的加注速度很快,加油站的布局非常密集。

自主品牌紛紛推出“帶油電車”,電動車技術倒退,還是借勢漲價?

對于這類車型來說,在市區駕駛,純電續航裡程夠用 ,如果還有家庭充電樁的話,花費本身就很少,而且也能感受到電動車的靜谧性和舒适性;需要跑長途的時候,油耗其實也都很低,那麼燃油車的長續航和續航補充友善的優勢也就展現出來了。

是以,雖然大家普遍認為“帶油電車”或者“帶電油車”是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但是我們認為過程是不可被省略的,原因上面我們已經講得比較清楚了,讓剛需人群更有尊嚴地節省花費、享受更接近電動車的使用體驗,是這類車型最大的貢獻!而且從廠商的反應也能看出來,幾年前,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撲向了純電車,甚至不惜祭出“油改電”這樣的昏招,但是幾年過去了,這些面向10萬級使用者的自主品牌,紛紛發力插混車型。是以說雖然有彎道超車一說,但是對于自主品牌而言,在技術層面所有該走的路,一步也少不了。

最後說回價格的問題,雖然混動車型的價格相比于同品牌、同級别的燃油車價格更高了,但是相應地,性能也更加強勢,花費也更低了,體驗也更好了,至少這些車型在價格設定方面不是奔着割韭菜去的,那麼我們認為從成本、技術等多個方面來說,價格稍微高一點是無可厚非,并不是借着這種勢頭漲價,擷取更高的單車利潤。

當然,雖然現在插混車型成為一線品牌的“新風尚”,但是其中不乏跟風的可能性,因為我們看到,包括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也都是在比亞迪DM-i超混車型大火之後,才開始推出各自的插混車型産品,從這一點上來看,自主品牌整體的産品風格,和幾年前并沒有多大差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