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磨砺空中鐵拳的打赢先鋒

磨砺空中鐵拳的打赢先鋒

——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冬日清晨,空軍某機場,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駕駛國産最新型戰機呼嘯升空,飛向指定空域。躍升、翻轉、咬尾、攻擊、防守、再攻擊……戰機平穩着陸後,從座艙走出的李淩立即與飛行員們展開訓練講評,共同提高技戰術水準。

作為人民空軍組建的首支航空兵部隊的指揮員,李淩帶領部隊緊貼前沿理念、緊貼實戰标準,聚力換裝備戰,帶領部隊5次奪得空軍比武團體第一名、多名飛行員摘得“金頭盔”獎,成為空軍戰鬥力建設高品質發展的先鋒。

“發揚先輩的革命精神”

“歡迎志願軍忠烈回家,我旅殲-11B飛機兩架,奉命全程護航,向保家衛國的英雄緻敬。”2017年,李淩執行為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護航的任務。每每回憶起那一刻,他總是熱血沸騰。

李淩所在的部隊,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中,創下了彪炳史冊的“五個首創”輝煌戰績,擊落擊傷敵機92架,湧現出一批“空戰王牌”飛行員。“繼承和發揚先輩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是李淩和戰友融入血脈的信仰。每次從空勤樓前走過,他和戰友總會用心凝視“祖國用第一為我們命名,我們用第一來回報祖國”的大幅智語。李淩說,這是部隊的價值追求。

“金頭盔”象征着飛行員精湛的技術本領,是空軍殲擊機飛行員至高無上的榮譽。李淩兩次參加空軍對抗空戰考核,都與“金頭盔”失之交臂。但他沒有氣餒,而是一頭紮進戰術研究室,反複觀看對抗空戰訓練視訊,研習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第3次參加“金頭盔”比武,李淩在同機型、異機型對抗中均大比分獲勝,穩穩将“金頭盔”收入囊中,被評為“空戰能手”。

2019年年初,部隊執行跨區機動轉場任務。面對陌生機場連續起降、後半夜飛行、長航程長航時等挑戰,李淩帶領部隊在短時間内完成大機群出動準備,成為空軍當年第一個完成此訓練課目的部隊。

“讓每名同志迎頭趕上”

“59∶166!”在旅空勤樓門廳,鑲嵌着一塊用黃銅澆鑄而成的2011年首屆“金頭盔”空戰比分匾。

“那一仗我們永遠忘不了!”那年空軍舉行首屆“金頭盔”比武,這支“尖刀”飛行部隊竟在首輪比賽就以大比分落敗。這場“敗仗”讓時任飛行一大隊副大隊長的李淩記憶猶新:當他們還在比誰的載荷拉得更大、動作更猛時,對手已經依靠電子對抗,悄然占據了戰場制高點。

“在團隊作戰中,必須讓每名同志迎頭趕上。”李淩還記得,那時,19名飛行員從外機關調來,一時間造成飛行員水準參差不齊,不少從二代機部隊調來的飛行員難以适應新的節奏。對此,他每次都到指揮現場對所有飛行員的訓練給出細緻講評,對動作、高度、參數嚴格要求,當面指出問題、糾正問題,讓這些“後來”的飛行員逐漸跟上團隊的節奏。

新的訓練大綱全面施行後,為了建立長效機制以提升團隊戰鬥力,李淩帶頭研究探索。每次飛行訓練結束後,他第一時間來到評估室,對重要态勢的飛參資訊逐幀判讀,總結出多種訓練方法。

隻有團隊足夠強大,才能在未來戰場上戰無不勝。在李淩的帶領下,部隊被評為“全軍正規化建設先進機關”“全軍軍事訓練先進機關”,被授予“強軍先鋒飛行大隊”榮譽稱号。

“每一次起飛就是迎敵”

打仗的本領是否過硬,關鍵看能不能打赢。“戰場上,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到位,就可能失去有利戰機,甚至被敵人擊落。”李淩深知,必須時刻用向戰标尺丈量訓練質效。

“飛行訓練不僅是練為戰更是練即戰,就是要樹立每一次起飛就是迎敵,升空就是作戰的觀念。”飛行員王雨表示,旅長對飛行的标準要求,可用苛刻來形容,“旅長常說,實戰的标準沒有界限,必須達到忘我,才能發揮戰機的最大效能”。

在執行某次任務中,面對某國飛機的偵查襲擾,李淩和戰友全天候保持值班警戒狀态,圓滿完成了任務。之後,李淩帶着飛行員們對比分析雙方飛機性能特點,總結形成應對戰術建議和多套行之有效的戰術戰法,為後續任務部隊提供了充分的經驗參考。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