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從2021年10月16日發射升空到今天(1月19日),神舟十三号乘組的三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駐留的時間已經過了三個月,超過了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員,王亞平也即将打破聶海勝的紀錄,成為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從現在開始,“出差”三人組在太空裡的每一天都在創下中國航天員在軌駐留新的時長紀錄,每一天都在開創新的曆史。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他們既要緊鑼密鼓地開展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完成各種科學實驗,也要保障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和鍛煉;既要照顧好“太空之家”,也要照顧好自己。現在“出差”時間過了一半,他們的任務完成得怎樣了呢?
從出發到繞地飛行三個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員乘組每天會經曆十六次日出星落,卻少有時間仔細欣賞這壯麗的景色。“出差”行程的前半段,他們的任務可以說安排得滿滿當當。
神舟十三号航天員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第二個乘組,也是最後一個乘組。他們計劃中的各項任務完成結果,對各類裝置和系統的操作使用感受,将成為後續空間站能否順利進入建造階段的關鍵。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說:“在這個階段結束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天和核心艙在軌進行一次評價,各方面性能是否滿足空間站的任務要求,評估結果滿足要求才可以進入組裝建造。”
對于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員來說,他們要在神十二航天員已經完成試驗的基礎上,向更複雜的任務不斷發起新的挑戰。在距離地面400公裡左右的軌道上高速飛行,每一次任務都在不斷拓展航天員和空間站能力的邊界。1月8日的手控遙操作交會對接試驗就是其中之一。
手控遙操作交會對接,就是在無人飛行器要和空間站交會對接時,由空間站裡的航天員遙控靠近的飛船完成這個動作。人來操控兩個航天器交會對接,是自動交會對接的重要備份保障,對空間站建造和後續營運都至關重要。早在神舟9号飛行任務中,航天員劉旺就已經成功操控神舟飛船與天宮一号進行過手控交會對接。不過這一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員人在空間站,要控制的卻是迎面飛來的天舟貨運飛船。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羅文成說:“神舟飛船手控交會對接就跟開車一樣,自己坐在自己的駕駛室開自己的車,遙操作對接就是坐在别人的車裡開自己的車,實作兩個車交會對接。”
要在離地面400公裡的太空完成這樣一個動作,就好比是萬米穿針,既要保證航天器之間的信号傳輸流暢,又要求航天員操控精準。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二号貨運飛船副總設計師張強說:“在傳輸的過程中,圖像不能有斷,不能有卡死,(否則)是緻命的。是以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時延,航天員在核心艙裡控制搖桿,控制完了指令還得發回去。”
為了感受分毫之間的差别,保證對接一次成功,航天員們在一遍遍的訓練中不斷總結經驗,磨練自己的手感。
台下十年功,台上隻有一分鐘。當天上午7點35分,在三名航天員的精準控制下,天舟二号貨運飛船通過手控遙操作,再次準确對接在了空間站組合體前向對接口。
不管是每一次重大任務,還是日常工作的每一天,在地面都有航天人24小時和航天員一起努力,他們和航天員一起,為了實作中國空間站建造的目标,創造一個又一個第一次。
2021年11月7日,王亞平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第三套艙外服首次亮相;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飛行乘組進行中國空間站的第一次太空授課;2021年12月26日,翟志剛、葉光富完成神舟十三号飛行乘組第二次出艙,第一次驗證艙外攜物轉移;2022年1月6日,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後續實驗艙轉位驗證可行性;2022年1月8日,神舟十三号飛行乘組完成第一次遙操作交會對接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工作都實施得非常順利,建造的關鍵技術完成了比較充分的驗證,現在所有的名額表明,空間站的功能性能滿足要求,名額有很多方面顯著超出了設計預期,為今後空間站的建造和營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次次天地緊密配合的任務中,出艙活動是對所有系統要求最高的項目之一,也是對航天員挑戰最大的項目。神舟十三号航天員的兩次出艙活動,是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員出艙的基礎上積累更多的經驗。
大陸空間站進入建造、營運階段後,航天員出艙将是一個高頻動作,這樣的反複驗證是對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能力和互相協調的不斷考驗。
羅文成說:“包括平台的支援,航天服和人的技能也需要進行驗證,都需要通過技術和經驗的積累來完成,對後續的任務還是必需的。”
雖然是積累出艙經驗,每次出艙的任務并不是隻走個過場。在神十三乘組第一次出艙時,航天員翟志剛和王亞平就完成了一個重要的轉接件安裝工作,這個轉接件将關系到中國空間站建造另一項關鍵技術——機械臂。
在這幾次的出艙活動中,每次都有一名航天員享受到了乘坐機械臂遨遊天地的體驗,相比神十二乘組,神十三乘組的航天員更是享受到了加速服務。
太空駐留行程過半,航天員們對中國空間站的熟悉也在加速。之前神十二乘組已經完成了對各種系統的初始設定,這次三名航天員操作起來更是得心應手,尤其是各種移動裝置的使用,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導航事業部宇航産品室主任張佳培說:“空間站的通信速率相對其他航天器更高,是傳統航天器的1000倍,是國際空間站的10倍,它需要支援航天員展開科學實驗,還要做出艙活動,還有長期駐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儀表與照明分系統主任設計師李皖玲說:“航天員帶的手機,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便攜的資訊處理終端,包括圖象,我們的顯示,還有一些報警狀态,還有一些天地通話需求,還有照明控制在手機上都可以完成,使用頻率比上一個乘組更高了。”
駐留的後半程,航天員們還有許多與平台照料、太空實驗等相關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之餘,作為空間站的“長期住戶”,接下來的三個月裡,他們還要面臨更多生活上的挑戰。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侯永青說:“因為密閉環境會産生微生物,以前微生物不是問題,因為時間短,時間長了以後,微生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面臨的新挑戰。”
在太空長期駐留,航天員們不僅要時刻注意收集産生的垃圾,平時還要經常大掃除,定期還要對各種生活必需品進行微生物檢測。確定環境一切正常,才能保證接下來十年各個乘組的航天員在空間站的正常生活。更長的駐留,除了來自環境的考驗,更大的挑戰來自航天員自己。他們将面對的是中國人在太空長期駐留身體和心理的挑戰。
航天員王亞平說:“失重環境會導緻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航天員翟志剛說:“會導緻肌肉萎縮,骨鈣流失,長期狹小密閉環境會讓我們的心裡産生孤獨感、煩躁感。”
讓人放心的是,航天員們每周、每月都會互相檢查各類身體名額,地面的醫學支援和評估也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更重要的是,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他們的健身鍛煉從不懈怠。
翟志剛說:“我們在軌工作之餘積極進行身體鍛煉,主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在後續任務中,我們還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在完成任務落地以後,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們歸來之時,依舊感覺良好。”
神舟十三号航天員已經開啟太空之旅的下半程,繼續重新整理中國航天員的新紀錄,航天員将接受長期在軌的新挑戰,也将重新整理中國載人航天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