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秦風雲:8、風雲突變︳第六節:王猛成了侍中徐統最後的牽挂

作者:真實的曆史故事

【題記:本文為長篇傳記式曆史小說《前秦風雲》第一部「氐族少年」第八章「風雲突變」第六節】

【導讀】

◇上節内容回顧:侍中徐統利用自己的友善,邀請蒲堅和姚苌登臨銅雀台。二人興奮地想象曹植當年在此作《登台賦》的場景。徐統将這次聚會稱作“胡漢會”,由此引發出關于胡與漢的對話。

◆本節内容簡介:張豺的種種惡行,讓徐統看穿其狼子野心,他決定離開這個是非窩。他将王猛叫過來,要求其盡快離開邺城。分别前,他讓王猛發表對當下和以後時局的看法。

★故事發生時間:349年四月。地點:侍中徐統家中。

侍中徐統今天在邺宮待的時間不長,很快就回家來了。他讓仆人老宋去把王猛叫過來。老仆人離開後,他倒了一杯水,坐下來用雙手捂住茶杯,開始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完全憑刀槍說話的年代,他盡管有着當朝大儒的美譽,也受到了胡族君王的禮遇,但注定成不了朝廷的棟梁。不過在今年正月形勢最危急的時候,他還是為大趙皇帝想出了一個很好的主意——舉薦蒲洪和姚弋仲前去平叛。

兩位東遷過來的部落首領也不負重望,一到荥陽便将戰局扭轉,跟燕王石斌、武興公石闵等一道,平定了梁犢的起兵。為此,皇帝石虎已将蒲洪擢升侍中、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雍秦州諸軍事、雍州剌史,進爵略陽郡公;将姚弋仲進封西平郡公,給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特殊禮遇。

憂國憂民,如今别說是後趙的文武百官,對石虎父子也是一種奢望,他卻做到了。然而,梁犢的敗亡,并未扭轉後趙的頹勢。這一回,問題還是出在邺宮裡面。

由于東北邊防吃緊,燕王石斌很快就被派往襄國,留下石闵、蒲洪和姚弋仲等繼續清剿梁犢的殘部。前不久,皇帝石虎命他拟诏:以彭城王石遵為大将軍,鎮關右;以燕王石斌為丞相,錄尚書事;以張豺為鎮衛大将軍、領軍将軍、吏部尚書。他意識到,皇帝已經開始安排身後事,這或許就是他的遺诏,上面三個人将成為新君的輔政大臣。

前秦風雲:8、風雲突變︳第六節:王猛成了侍中徐統最後的牽挂

後趙侍中徐統

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玄機:太子石世年幼,由年長的石斌、石遵輔政也無可厚非,但二人當下一個在襄國,一個在幽州、即将前往關中,隻有張豺在邺城,一天到晚都和劉皇後、太子一道,守在皇帝的身邊;一向受到皇帝重用的司空李農,繼任太尉張舉,卻不在輔政大臣之列。

李農和張舉當初雖不主張立年幼的石世為太子,但都是出于忠心。如今将他們排斥在輔政大臣之外,無疑是自斷股肱,橫生溝壑。現在除了劉皇後和張豺,一般人已經沒有機會見到大趙皇帝了。他心裡明白,這些都是張豺做的手腳。

沒過幾天,劉皇後又讓他拟诏,斥責石斌遲遲不歸,無忠孝之心,诏令免官歸第。石斌回到邺城就被軟禁在家中,由張豺的弟弟張雄帶領五百名禁軍負責看守。石斌沒有及時返京,完全是中了張豺和劉皇後設下的圈套——他們專門派人到襄國告訴石斌:“陛下龍體漸安,王可小停。”得知這個消息,石斌又打獵去了。

昨天發生在宮中的一幕,讓他進一步認清了張豺的險惡用心。彭城王石遵奉诏從幽州趕回,進宮卻未能見到他的父皇,隻是得到一紙讓他統兵三萬即刻開赴關中的诏令。石遵不敢違抗,哭哭啼啼地離開了邺城。

就在石遵離開不久,皇帝石虎蘇醒過來,向宦官詢問彭城王的行蹤。聽說石遵已經前往關中,石虎露出了傷感的表情。這時從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石虎有所警覺,讓宦官扶着他下地,挪至西堂,看見數百名羯族禁軍軍官齊聚在此。這些人見到皇帝,倒頭便拜,請求讓燕王入宮宿衛,執掌兵馬。石虎更覺得蹊跷,又詢問石斌的下落,并讓人去把他叫來。軍官們不敢道破石斌已被軟禁的實情,就說他生病了無法進宮。石虎意識到情況不對,下令用自己的辇車去把石斌接來,還說要将玺授交給他。張豺此時就站在旁邊,衆人不敢動彈。石虎很快又昏厥過去。事後,張豺立即矯诏,讓張雄将石斌處死。

前秦風雲:8、風雲突變︳第六節:王猛成了侍中徐統最後的牽挂

石虎已成苟延殘喘

今天,劉皇後再一次讓他拟诏:以張豺為太保、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如霍光故事。這一次他沒有奉诏,從寝宮出來便直接回了家。

這時,仆人老宋領着王猛進屋來了。

“景略,你坐下。”徐統說。老宋先給王猛倒了一杯水,又打算給徐統續上。徐統擺擺手,示意他可以離開。等到老宋離去,徐統詢問王猛:“你拿定主意沒有?”

王猛回答:“學生遵從先生的安排,去嵩山找顧無忌先生。”

原來,幾天前徐統曾征詢王猛的意見,問他是否願意離開邺城,去中嶽嵩山投奔自己的師兄顧無忌。因事出突然,王猛當時沒有立即作出答複。

其實,王猛也正在考慮離開邺城,隻是去向未定。經過權衡,他決定接受徐統的建議。昨天呂婆樓來辦事,看見王猛正在收拾行囊,連忙盤問。王猛笑着說:“你我真是心有靈犀,正想着你,你就來了!”呂婆樓撇着嘴說:“心有靈犀?我從來就沒有琢磨透你!”王猛解釋:“我打算去嵩山,萬事俱備隻差盤纏,自然就想到了你呂大人。”呂婆樓趕緊動議:“離開是對的!隻是别去嵩山,去我們那裡。”王猛拍着呂婆樓的肩膀說:“打賭的事還記得吧?你輸了,本該跟着我賣畚箕,無奈天下将亂,我這畚箕也賣不成了,那就各顧各吧!我此去并非為了榮華富貴,無非做個隐者。”看出王猛主意已定,呂婆樓隻好給了一些盤纏,又相約日後一定去嵩山尋訪他。

前秦風雲:8、風雲突變︳第六節:王猛成了侍中徐統最後的牽挂

王猛(字景略)

徐統沉默了一會,又問:“這裡很快就要成為是非之地,你打算何時離開呢?”

王猛答道:“這一去,不知何時方能回來。學生打算先回趟老家,去父母的墳頭燒炷香、磕個頭,然後再前往中嶽。”

“景略,将來會有你衣錦還鄉的那一天,事不容遲,我看你還是直接從這裡去吧!”

“也好。那學生今日就此辭别先生!先生還有什麼要吩咐?”

徐統說:“我們說說話吧。前幾日我去見了大和尚的大弟子道安法師,他說很快也将離開此處,聽口風他有意前往襄陽。”

去年十二月大和尚佛圖澄圓寂,石虎曾邀請他的上首弟子入住宮内中寺,被道安婉言謝絕。

“嗯,襄陽是個好地方!”王猛說。

“哦,究竟好在哪裡呢?”徐統問。

“那裡連通東西南北,憑山之峻,據江之險,外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勝,又是商賈流民彙聚之地,自然是道安和尚弘揚佛法的好去處。”

前秦風雲:8、風雲突變︳第六節:王猛成了侍中徐統最後的牽挂

徐統

“言之有理!難怪當年諸葛孔明選擇在此隐卧。”

“是的,劉備在那裡三顧茅廬,諸葛亮一席隆中對說定三國事,正所謂風雲際會呢!”

“那你可否跟道安法師結個伴呢?”

“先生,那裡并不适合學生。”

“哦?為何這麼說?”

“因人而異,時過境遷吧。襄陽地連南北、貫通東西,和尚以弘揚佛法為己任,那裡确為傳道弘法的好地方。而學生此去,隻是找個安身立命之所。想當年,諸葛亮雖然說定了三國事,但三國之中蜀漢始終弱小,後來亡得也早。數年前桓溫滅成漢,同樣輕而易舉。此中固然有人為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天下大勢使然。如今南北對峙,襄陽正好處在南北要沖,江南的王朝要想守住半壁江山就必守襄陽;北方的君王要想再統九州,也需馬踏襄陽,方可前驅。如此看來,那裡竟是難為淨土啊!”

“好吧,那就不說襄陽的事了。景略,你我師生一場,今日将要作别。臨别之際,老朽極想聽一聽你對未來局勢的看法。”

前秦風雲:8、風雲突變︳第六節:王猛成了侍中徐統最後的牽挂

王猛

王猛望着徐統,發現目光裡面充滿着期待。他向恩師點了點頭,說:“對于未來局勢的走向,學生近來也有所思慮,今日說出來,正好就教于先生。”

徐統鼓勵道:“你暢所欲言,無所顧忌。”

王猛站起身來,在徐統的注視下來回走動着,邊走邊說:“綜觀曆代天下之争,無非東與西、南跟北:周滅商、秦亡六國、楚漢相争,這些都是東西對壘;進入魏晉,雖然東西之争依然存在,但大争的雙方卻變成了南北,又因有胡族的加入,相争之慘烈前所未見。如今,世人都将胡漢相争歸咎于晉朝的八王之亂,以為倘若沒有那場動亂,就不會有昨日的劉氏漢趙和今日的石氏後趙。不錯,晉成都王司馬穎和東海王司馬越在争鬥時各結胡族為黨,确實給了匈奴人和羯族人乘虛而入的機會。劉氏和石氏都是司馬穎昔日的盟友。退守江左的司馬睿則是司馬越的黨羽,是以江左的君王這些年始終不與劉、石通使。然而在學生看來,諸胡内遷由來已久,其登台角力隻是時間的早遲。當下漢人和胡人勢不兩立,固然有種族相異的原因,但更是南北君王在各取所需。其實,種族的差異對于平民百姓來說,并非填不平的溝壑,隻是在被人君操縱之後,才變成了你死我活。胡人既已登台,自然不甘心離開,是以南北相争還将延續下去。不過,胡人要想在這裡真正立足,那就得入鄉随俗。單憑金戈鐵馬,别說是胡漢之争,他們之間的厮殺,也會無休無止。今日邺宮的君王就是一個例子,他已經二度廢殺儲君,這一次又棄長立幼,天下人都在笑其愚頑,他自己卻渾然不覺,執迷不悟。自家的事尚且擺不平,何以平天下呢?這些年他生殺予奪,暴殄天物,根子在于,他并不知這華夏的君王究竟該如何來做!先生,恕學生直言,石趙的氣數已盡,傾覆已屬難免。”

看見王猛停頓下來,一直在認真傾聽的徐統連忙示意他接着往下說。

上節:銅雀台上“胡漢會”

下節:徐統之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