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水利記憶·2021·TOP10”評選活動結果日前揭曉,通過讀者投票與專家評審,“江蘇如臯市:‘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破解農村河道管護”等被評為“大地河源杯”2021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今年來,如臯在南通市14個鎮(區、街道)331個行政村全面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機制,探索實踐出的“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經驗,其獨特之處在于以群衆的力量去管護,用繡花的功夫去呵護。通過“二承三管”的方式,讓沿河的群衆和企業簽訂承諾、河道管護承包到相應的責任人,來參與管河、管岸、管習慣,讓河水清澈、河面清潔、消除“五亂”,最終讓少數群衆從原來的河道破壞者切實轉變為維護者、受益者,改變老百姓長期以來的習慣。解決了面廣、量大、情況各異的農村河道無人管、管不好的難題,真正實作河道管護常态化、長效化。
黨政上司高度重視是核心。各地黨委政府主要上司要落實第一責任,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對突出沖突、重點工作、難點事項,堅持主要上司親力親為,切實履行好總指揮、總協調、總排程職責。結合本地實際,不斷提高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創造性靈活性,用“辛勤指數”提升人民群衆的“滿意指數”,用“奉獻指數”提升人民群衆的“幸福指數”,當好人民群衆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人民群衆主動參與是基礎。河道治理,治的是“水”,為的是“民”,“靓”的是鄉村,歸根結底,受益者是老百姓,“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 旨在教育引導群衆糾正長期以來錯誤行為習慣,要引導老百姓及全社會明白,河道是全社會的公共資源,理應由全社會共同維護,保護我們身邊的水環境,關鍵還是要突出群衆參與、群衆支援、群衆監督、群衆管護的意識。
考核獎懲全面兌現是保障。将各鎮(區、街道)水環境片區化治理、農村生态河道建設、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等工作列入如臯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高品質發展考核任務。将全面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機制,納入村(社群)績效考核市級重點名額,全面衡量村(社群)的落實情況,考核要有打分有排名有獎補,保障工作推進。
在河道環境整治、群衆宣傳發動、探索長效管護措施等方面,各鎮(區、街道)目前形成一批典型做法。
一是配套政策+考核獎懲機制。14個鎮(區、街道)全面鋪開,配套出台考核檔案及激勵獎懲機制,為村(社群)推進長效管護提供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如下原鎮每個班子成員挂鈎負責一個村,靠前指揮推進河道管護工作,并實施嚴格考核;石莊鎮每月逐條對307條河道一一進行考核排名,考核排名倒數3名且分數低于80分的村書記、分片幹部、及相應河長必須在大會上做表态發言并且與其獎金挂鈎,進一步壓實責任到人。
二是群衆參與+綜合評價機制。14個鎮(區、街道)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明确工作任務,協調資金投入、推進時間節點等,形成鎮監管、村落實,戶自管,人人參與的工作合力。如江安鎮以“五彩江安”公衆号的形式公布舉措和監督電話,接受群衆監督,通報進展情況。同時招募市民巡訪團,參與“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整治情況監督,對河道管護工作進行評議;城南街道實行一周一報,對各村河道工作存在的亮點以及問題及時記錄,形成紅黑榜,通過看得見的形式形成對比,互相監督。
三是群衆參與+市場營運機制。在廣泛宣傳發動基礎上,讓群衆承擔監督責任,引入沿河企業或第三方負責河岸綠化保潔。比如九華鎮的“企民同管、共治共享”的河道治理之路,該鎮把管護護河的責任主體确定為沿河居民和沿河企業,将其資訊登記建檔,形成“一河一策”的管河護河責任主體。形成有政府監管、群衆監督、企業出資的機制,對生态環境和企業的整體規劃來說都是一個提升;長江鎮聘請專業的保潔隊伍,解決老百姓難以做到的河道清淤、寬闊水面清理等工作。
四是群衆參與+河道經紀人機制。由老百姓選群衆代表、鄉賢能人負責擔任河道經紀人。比如江安鎮将一河兩岸承包給經紀人,老百姓衆籌購買魚苗、麥冬、花草等,并簽訂管護承諾書,承包經紀人負責日常巡查監管、綠化維護、銷售,年終收益20%,其餘80%分給沿河老百姓。同時,第三方負責投放魚苗,沿河百姓簽管護承諾書 ,分享40%的養魚成果。
五是群衆參與+多元投入機制。在市鎮獎補資金基礎上,村(社群)調動資源,采取能人返哺一點、群衆承擔一點、社會支援一點、幹部擠出一點的方式,建立“人居環境”基金,用于重點河道綠化填補、最美河長、最美庭院獎勵。比如下原鎮将“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放大到整個人居環境中,實作“以河帶路、以河帶院”的一護兩清工作;磨頭鎮将河道長效管護工作納入人居環境動态評比,門前屋後包幹負責,評比結果動态挂牌管理。
六是群衆參與+群衆議事制度。以組為單元,選出若幹群衆代表,村幹部每月定期組織一次“有事好商量”活動,對本區域包括河道管護在内的村民自治工作進行讨論評議,指出存在問題,分析原因,交辦整改,張榜公布。比如東陳鎮南東陳社群圍繞“自己的庭院自己評,自己的河道自己護”定期跟群衆座談交流,組織評比,充分激發了群衆參與的熱情,真正做到了河道管護總體抓、群衆自己管。
(來源:南通市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