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母”和“巨嬰”的捆綁銷售|不想有個巨嬰老公,别這樣付出

作者:冷愛

與一位女性朋友和她的男朋友一起吃飯。

席間,該女性朋友一方面跟我暢聊,一方面絲毫沒有冷落她男友,不停問男友要不要嘗嘗這個,那個怎麼樣。

如果哪盤菜距離男友稍微遠點,她還會親自端起男友的碗為他夾好菜,并喂到男友口裡。

我笑他們倆隻顧自己撒狗糧,讓我吃了個大飽。

女性朋友卻說她不是在秀恩愛,實在是她男友不會照顧自己。

冬天不知加衣,天熱不懂減衣,如果不監督着他好好吃飯,他能抱着碗白米飯對付一餐。

她男朋友在一旁聽着,憨憨地笑着。

他看起來人高馬大,衣着光鮮,完全看不出是不會照顧自己的人。

而我這位朋友,也十分享受着照顧男友的感覺,看起來輕車熟路,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兩人已經達成這種默契,雙方都很享受這個過程,當然皆大歡喜。

“聖母”和“巨嬰”的捆綁銷售|不想有個巨嬰老公,别這樣付出

可不久之後,我這朋友就打電話給我吐槽,說她男友實在太懶了。

本來相比她快節奏常加班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她男友在事業機關,工作輕松很多。

理論上講應該多負擔點家務,可無論她多晚下班,回家都要照顧老公。

她要加班,就會提前一天把第二天的飯菜做好,放到冰箱,第二天男友熱一熱就可以吃。

吃完碗就放在桌上,我這朋友下班了還要回來洗碗。

掃地、拖地、打掃房間更不用提了,對方是絕對不會做的,一切隻等女友回來再說。

如果女方工作不忙的時候還應付得來,到了項目上線,工作很緊張的時候,女方兩頭跑。

疲憊了一天好不容易到了家,家裡又是一堆等着她搞定的家務活。

最氣人的是,男友就打打遊戲刷刷抖音,清閑得像是誰家的王爺。

可當我問到我這朋友:“你讓他自己做啊,你都忙成這樣了,他搭把手幫幫忙呗。”

我這朋友卻三連say no:“不行不行不行,他啥也做不好,洗個碗洗得都不幹淨,油還在上面挂着,我還得重新洗。讓他幹活,比我自己幹還累。”

于是兩人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男方有什麼事,大喊一聲,女方就雷厲風行給搞定了,男方坐享其成。

碰到女方有事忙不過來,完成得不及時,男方還發脾氣,好像這些家務天生就該由女方來做。

我對我這朋友說:“你這男友,好像被你養成了巨嬰。”

“聖母”和“巨嬰”的捆綁銷售|不想有個巨嬰老公,别這樣付出

1

一方做了“聖母”,另一方就會是“巨嬰”

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巨嬰一定是跟聖母成雙成對出現的。

關系中的雙方,一個成了巨嬰,另一個就一定是聖母(或者聖父)。

在這裡,巨嬰并不是指懶,而是指不願意自己負責,并且理所應當認為應該别人負責的人。

他們無論是飲食起居,還是财務方面,還是情緒狀态,都認為就應該是自己的伴侶負責。

是以他們像個小寶寶一樣,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看起來好像啥也不會,啥也不行。

而偏偏,他們還真能找到願意負責,願意什麼都幫他們打點好的人。

他們的伴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聖母”。

也并不是指單純的勤勞能幹,而是指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明明已經力不從心,還要去優先照顧對方,甚至常常剝奪自己的利益的人。

這兩種人組合在一起,往往就成了一方不停地索取,付出得越來越少。

而另一方無限制的付出,像一個天平,持續地往一個方向傾斜,最終會支援不住,怦然崩塌。

前不久離婚的李湘和王嶽倫的組合,就有點像“巨嬰”和“聖母”的組合。

據兩個人一起接受采訪時透露,李湘是屋裡屋外一把抓,外能掙錢養家,内能管錢帶娃。

王嶽倫參加《爸爸去哪兒》的親子綜藝,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來,他是極少帶孩子的,也非常不熟悉帶孩子的細節。

而王嶽倫在事業上也無法獨當一面,李湘掙的錢交由他投資,基本都是打了水漂。

不僅如此,王嶽倫還時常被媒體拍到在外面不清不白,身邊經常有莺莺燕燕。

而出事之後,李湘都大度地包容了,并且都由李湘來擦屁股。

縱觀兩人的相處你會發現,王嶽倫好像什麼都做不了,離開了李湘就不能活。

這兩人多像孩子跟父母的相處啊,孩子搞不定的事,統統由父母兜底。

最暴露王嶽倫的巨嬰心理的事件,則是兩人離婚後王嶽倫的“綠茶”聲明。

他在社交網絡上率先釋出兩人早已離婚的訊息,尤其是最後一句:

祝福李湘和她的新伴侶,暗戳戳地指責李湘也不老實,早有意中人。

這個聲明的背後含義很是隐晦:

雖然我總是被人抓包在外瞎搞,但這不是我的錯,李湘也有錯在先,你們應該先去指責她。

雖說兩人的感情出了問題,确實不能說全是某一方的錯。

但身為當事人,如此明目張膽地倒打一耙,推卸責任,實實在在不像個能為自己負責的成年人。

“聖母”和“巨嬰”的捆綁銷售|不想有個巨嬰老公,别這樣付出

2

“聖母”的養成,在于觀念的桎梏

如今的男女關系中,相對于“聖父”,“聖母”總是更多。

許多女方在關系中更容易無底線付出,而不負責任的巨嬰男們也就應運而生。

女方更願意當“聖母”,原因主要出在以下幾點:

1,一些女性認為為家庭,為男人付出是一種傳統美德。

誠然,在男主外女主内的過去,女性多為家庭付出,準确地說更像是男女的分工不同。

但在女性越來越多走向社會,在職場上厮殺打拼的如今,再要求女性多為家庭付出,已經不合時宜了。

“家務就是該女人做的”這種觀念,越來越成為婚姻家庭的障礙。

也導緻了許多女性不敢走進婚姻,幹脆對婚姻敬而遠之。

不想幹家務就是自私,不想為老公做飯就是不負責任,不想帶孩子就是失職……

這些傳統的想法,極大的桎梏了女性的自由。

現如今,“賢惠”的帽子,對于女性反而是一種枷鎖。

2,一些女性認為付出越多,越能得到愛

因為認為付出越多,越能得到愛,就不分情況地付出,是許多女人對于愛的極大誤解。

付出越多,得到的是越多的依賴,而不是愛。

當一段關系中需要用付出去換取愛,付出就成了一場交易。

當付出成了交易的籌碼,人就會心不甘情不願,非常計較得失。

一旦對方不像想象中的愛自己,就會異常傷心、憤怒。

實際上,愛是一種感覺。

當一個人能夠愛自己,珍惜自己,就會感受到對方的愛意,也會想将這種愛給予對方,無關付出不付出。

而一方無限制地付出,往往會讓另一方以為這是理所應當,習以為常,更不會體諒到對方的辛苦。

“聖母”和“巨嬰”的捆綁銷售|不想有個巨嬰老公,别這樣付出

3,一些女性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方

如果去讓一些女性脫離“聖母”身份,不要再為男人付出,她們往往會蹦出許多擔憂:

不行啊,對方啥也不會幹……

不行啊,對方真的照顧不了自己……

而如果稍微清醒一點就會發現,這種想法站不住腳。

都是有手有腳,四肢健全的成年人,誰真的是什麼都學不會呢?

不會,可以學習,可以練習,從不會到會總有個過程。

沒有哪個成年人真的像小嬰兒一樣,所有事都要靠别人才能完成。

而女人如果太過辛苦,凡事親力親為,再厲害的人也熬不住。

要知道,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實際上,如果真的完全不管這些男人,他們其實可以過得好得很。

而一些本來沒什麼上進心,事業無成的男人,也有事業突飛猛進的一天。

總而言之,人是具有互動性的,也有着極強的可塑性、可變性,沒有人會一成不變,對方是什麼樣,取決于你是什麼樣。

當你總想為對方負責,攬過本來屬于對方的事兒,對方自然樂得偷閑。

而真正健康的關系,是雙方都處在自己的舒适區。

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邊界,發揮自己擅長的地方,将情感的天平保持在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态。

永遠記住,平衡,方能長遠。

END

作者 | 止水 療愈師,擁有中科院心理咨詢師資格證,IHNMA 國際催眠師資格證,緻力于探索人性的深邃與偉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