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文丨路西法爾

在跨年派對上,毒販「小菲」騎在内特身上,把他捶得血流滿面,可能是近期回歸的美劇中最大快人心的場面,畢竟《亢奮》的觀衆期待這一幕已經快三年了。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亢奮》第二季

對海外觀衆來說,這部描寫美國青少年高中生活的電視劇揭開了美國郊區中産階級光鮮生活的陰暗面:濫交、霸淩、吸毒現象在年輕人中泛濫成災;但是對土生土長的美國觀衆來說,《亢奮》隻是喚醒青春期噩夢的快捷通道。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亢奮》第一季

「《亢奮》的真正觀衆既不是現實中的青少年,甚至也不是青少年的父母,而是五到十歲大孩子的父母,他們與孩子還保持着相對良好的關系,但是已經能隐隐看到烏雲在地平線上升起。」

VOX的評論員艾米莉·範德沃在第一季播出時寫道。她準确預言了《亢奮》的命運:它并不是一部《火線》一樣的社會問題劇,在骨子裡它仍然是一部以曲折的情節來驅動的類型劇,早晚會回到「正常」的類型劇定位上來。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現在的年輕人,腦子裡到底裝了些什麼東西啊!」從古至今,人類的每一代父母都會在某個時刻忍不住發出同樣的抱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分成派:一派是「年輕人就是不一樣」,一派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亢奮》公認的兩個緻敬對象——拉裡·克拉克的《半熟少年》和丹尼·博伊爾的《猜火車》恰好就是兩派答案的代表。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猜火車》

《半熟少年》的結尾,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的主人公泰利毫無悔意:「事情就是這樣,我愛性交,沒有它我真的一無所有。」《亢奮》的每集開頭,主人公小茹都會用一種挑釁的腔調來講述角色前史,與其說這是小茹本人的聲音,不如說是用刻意為之的冒犯在青少年和成人的之間劃下一條無法了解的鴻溝。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半熟少年》

而在《猜火車》的結尾,滿口虛無主義哲學的「懶登」向警察舉報了毒友,洗心革面後成為了體面的社會人,然而「我将變得跟你一樣」是一個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結尾,它明示正常的成年人和問題青年之間是連續的,并沒有本質差别。

《亢奮》裡挨揍的内特實際上就是同樣的問題青年,他最卑劣的不是霸淩,而是霸淩之後靠耍手腕把自己僞裝成受害者,逃脫了應得的懲罰,觀衆們意識到他一旦嘗到了甜頭之後便不可能幡然悔悟了,成長對内特來說也隻是變本加厲的堕落。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在《亢奮》的衆多角色中,也隻有内特的成長軌迹比較清晰。他之是以會成長為一個惡霸,是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名深櫃同志,在壓抑自己的同時也将暴戾和虛僞無意識地傳導給了兒子。

而劇中的其他少男少女為何沾染上毒品和濫交,動機就模糊得多。以小茹為例,她生來便患有精神疾病,在照料身患癌症的父親時第一次接觸本該嚴格管制的處方類藥品,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但父親之死并不足以解釋小茹沉湎毒品的動機,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算父親活着,我也還是會吸毒。」她是不知不覺間就走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的,中間并沒有什麼關鍵選擇。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因為對造成青少年問題的成因輕描淡寫,《亢奮》從一開始就拒絕從社會學的角度給出解決問題的藥方。這并不見得是缺陷,《半熟少年》和《猜火車》也沒有過多地分析角色,忠實地紀錄社會問題也是可取的風格,成年觀衆們不得不放下優越,以「道德零度」的态度去慎重地接近敏感又多疑的青少年群體,聽他們怎麼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2020年播出的《亢奮》特别篇,尤其是特别篇的第一集,才是這部劇的精華所在。特别篇發生在第一季結尾,小茹和茱爾斯分道揚镳之後。這時痛苦的小茹想要複吸,甚至想要自殺,她找到了自己在戒毒會中的互助夥伴馬丁尋求人生意見。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亢奮》特别篇

該集的主要場景發生在一家路邊餐廳裡,劇情就是二人間的唇槍舌劍。從原生家庭到社會運動,小茹喃喃地訴說着想要逃避的理由,而阿裡是一個高明的心靈導師,他一方面将小茹的痛苦照單全收:世界的确腐爛得不可救藥,另一方面他又鼓勵小茹「向死而生」,畢竟小茹願意找他傾訴這件事本身就是不甘心自暴自棄的表現,是以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迷茫的小茹背後推一把。

在這一集裡,《亢奮》把青少年的痛苦、抑郁、憤怒、掙紮都已經表達盡了,而成年人所能做出的最恰當的回應也已經表達盡了,這部劇已經達到了所能達到的巅峰,那麼之後就不可避免地要走下坡路。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是的,盡管第二季第一集在IMBd上拿下了該劇開播以來的最高分,但那是内特挨打為觀衆出了一口惡氣的緣故,這一集裡的種種的苗頭已經顯示出該劇主創薩姆·萊文森有意将第一季的人物關系全盤砸碎、重新布局。

首先是新角色艾略特的登場,這個毒瘾少年和小茹同病相憐,在跨年夜上救了吸毒吸出不良反應的小茹一命。因為茱爾斯極力反對小茹吸毒,艾略特自然将成為小茹的知己,他必然會破壞小茹和茱爾斯之間的穩定關系,也反襯出兩個主角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的尴尬。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其次就是上一季中「變身」讓人瞠目其後的胖女孩凱特,在第二季第一集中她的戲份被削減得所剩無幾。如果不留神,觀衆們都不會注意她已經結束了「網黃」生涯,開始正式确立交往對象。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生來就不懂得拒絕男性的凱西又和内特擦出了火花,為此不得不背叛好友麥迪……

如果不是這些角色不是一言不合就吸毒的問題青少年,觀衆們會很容易發現:患得患失的戀情是言情肥皂劇最熱衷的經典配方。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特别篇之後,《亢奮》已經站在了分水嶺上,如果說第一季已經充分展示了泥淖般的青春期,那麼第二季就勢必要為陷入困境的角色們尋找出路,這符合觀衆正常的心理預期,但戲劇性的成長也和寫實主義風格産生了沖突。

不辯解的姿态誠然很酷,但震驚體驗隻能局限在一季的長度内。現在回想起來,第一季中有很多情節都是多餘的,屬于沒有必要的浮誇炫耀,例如小茹「鑒鳥識人」的高論,其作用僅僅是為了給觀衆們造成道德沖擊。

三年苦等第二季,這就相當于過年了

再叛逆的青春也總有盡頭,就像是令贊達亞摘下史上最年輕艾美獎視後桂冠的演技,看多了也會發覺其中的模式。再高明的編劇也沒辦法讓青少年一方面保持着反道德的叛逆姿态,一方面又能找到令大多數觀衆滿意的結局。

到頭來勝出的看起來仍是《猜火車》而不是《半熟少年》,不可理喻的青少年慢慢得也變得可以了解:「我将變得和你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