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息縣:昔日廢棄礦坑 今朝“網紅公園”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信陽1月18日消息(記者 夏莎 通訊員 餘江)“礦在園中、園在綠中、綠在畫中。”“山中有池、池中有水、水中有魚。”在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縣城南4公裡處,“山中天池”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遊客漫步其間,絕壁環繞、水光潋滟,周邊植被長勢良好,一種别樣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讓人難以相信這裡曾是廢棄礦坑。

河南息縣:昔日廢棄礦坑 今朝“網紅公園”

昔日廢棄礦坑 今朝“網紅公園”(央廣網發 餘江供圖)

不久前,又傳來好消息:息縣濮公山礦山公園通過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評定,成為新晉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從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坑,到遊客争相打卡的“網紅”景區,濮公山礦山公園生态轉型之路結出碩果。

此山地處息縣縣城南4公裡處的淮河南岸,據傳,曾被蘇東坡譽為“東南第一峰”。其山石屬灰岩礦,層理清晰,整體性強,是生産制作石子、水泥、石灰的好材料。所産“息石灰”是息縣“三大寶”之一。這處“藏金埋銀”之地,曾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

然而,随着礦山資源日益枯竭,這裡成了息縣人民揮之不去的“生态傷疤”。炸山後留下的裸露碎石和巨大石坑,觸目驚心。礦産行業非但沒有造福地方,反而給群衆身心帶來嚴重摧殘。

“睡覺蒙住臉,吃飯捂住碗,一年吃掉一塊預制闆。”礦山及縣城周邊常年籠罩在灰塵之下,重污染使當地成為結石、肺病、心髒病的高發區,一線礦山勞工不同程度地身染肺病。

“以前輕易不敢出屋。樹上都是白灰,洗完的衣服都晾曬不了,不少村民不得不整天關門待在家裡。”息縣濮公山管理區中渡店村村民彭國義說。

生态環境不堪重負,投資興業望而卻步,周圍群衆苦不堪言。10年前,息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順應民意,痛下決心,對濮公山區域進行綜合整治,走生态可持續發展之路。

“礦區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礦主,礦權設定久遠,利益多元,一個坑口的年利潤涉及幾十萬、上百萬,财路被切斷,企業難接受。剛開始關閉時,有夜裡偷偷把礦區堵上的坑口扒開的,有玩‘失聯’的,有硬挺着的。”濮公山管理區從業人員姚洋飛說。

使出硬手腕,打出溫情牌,通過一系列宣傳引導工作,礦主逐漸從“不想治、被動治”轉變為“必須治、按樣治、主動治”,承擔起植被恢複的主體工作。

随後,息縣聚力将其打造為礦山公園,大規模植樹造林,生态環境得到快速修複,周邊村民也被安置進堪比城市社群的園林小區。

據息縣濮公山街道宣傳委員鮑婉茹介紹,經過土地整理和生态恢複,2014年,濮公山礦山公園被授予省級礦山公園稱号。沿着生态旅遊之路的既定目标,經專業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提升,2019年,濮公山礦山公園被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搶抓發展機遇,緻力全面提升,2022年年初,濮公山礦山公園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從地下到地上,從灰色到綠色,自開啟生态保護工作以來,這裡栽植20多種景觀樹,綠化荒山390畝,沿淮灘地造林500畝,打造380畝生态果蔬采摘園,森林覆寫率高,地表水質優、空氣品質好。過去寸草不生之地,如今引來數十種珍貴鳥類栖居,生态轉型成效顯著。

如今,濮公山綠樹成蔭、層巒疊嶂、亭台樓榭、水流潺潺,依據其獨特的礦山地理環境,大小礦坑經天然蓄水,連成一片“天池”,裸露山體栽上綠植,待春暖花開,可見“綠瀑”垂下,又建成時光隧道、銀杏走廊等多處觀景項目。今日的濮公山,慢慢成了“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很多“城裡人”前來觀山看水,徜徉在美景中。奇山秀水引來遊人無數,濮公山的生态轉型之路越走越寬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