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雙百計劃”到“雙百工程”,惠城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深入村居、入戶走訪,社工團隊主動識别困難群衆和特殊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提供政策引導、心理疏導、資源連結、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專業服務……從2017年起落實廣東省“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5年計劃”(以下簡稱“雙百計劃”),到去年10月推動“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雙百工程”(以下簡稱“雙百工程”)落地,惠城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米”,助力推動廣東省社會工作全面發展。

從“雙百計劃”到“雙百工程”,惠城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特别是啟動“雙百工程”以來,惠城已實作13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以下簡稱“社工站”)全部挂牌營運,正在推動建設社會工作服務點(以下簡稱“社工點”),在全面加強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能力建設,積極打造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同時,聚焦困難群衆和特殊群體,切實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動識别群衆困難,開展針對性服務

橋西街道北門街社群屬于老城區片區,樓宇密集老舊,居住人員多為長者。其中一位獨居殘疾老人彭姨已年近七旬,不僅肢體殘疾,而且基礎病多,靠父親機關的補助和另一套房子的租金作為收入來源。

社工在走訪中發現,彭姨家居住面積小,很多東西都放不下,特别是瓦斯瓶還放置在屋外,存在安全隐患。“屋外路人要是不小心引明火點燃瓦斯罐,那後果就危險了。”橋西街道社工站社工吳麗莉說。

掌握這一情況後,社工立即反映到橋西街道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該組織從業人員馬上聯系了從事建築行業的會員,從上門測量到免費用水泥、磚塊搭建一堵護牆,僅用4天時間,彭姨家的安全隐患就大大降低。“當然高興了,為我解決了心頭大事呢!”彭姨說。

從“雙百計劃”到“雙百工程”,惠城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主動識别困難群衆和特殊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提供政策落實、心理疏導、資源連結、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專業服務,像彭姨這樣的溫暖故事不時在惠城上演。

例如汝湖鎮社工在入戶探訪在冊低保戶時,發現李叔(化名)一家存在人畜混居的情況,還有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緊張等難題。社工介入後,通過同勞動、同工作、同生活,與李叔一家建立良好關系,再通過定期探訪跟進督促,不僅逐漸培養了一家的勞動自主能力,較大地改善家庭環境衛生,還緩解了家庭成員之間緊張的關系。

又如家住三棟鎮的李婆婆已是97歲高齡,三個女兒外嫁,身邊一同居住的兒子有精神智力殘疾。“我們進行需求分析後認為,李婆婆有家庭情感、居家安全、社群支援網絡等需求。”三棟鎮社工站鹿頸村社工點社工廖燕芳說,社工通過教會李婆婆和兒子打電話,并為李婆婆協助解決危房改造問題,還定期入戶探訪舒緩其情緒,李婆婆日益爽朗起來。

“‘雙百工程’社工将基層一線作為兜底民生服務社會的主陣地,立足鎮街、深入村居,積極發揮社會工作貼近群衆的優勢,和群衆面對面交流、肩并肩勞動,見人見事。”惠州市“雙百工程”督導中心督導專職督導陳燕玲說,社工在零距離接觸中了解群衆需求、提供專業服務,真正将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落在基層、沉到一線。

規範社工站(點)建設,提升專業化水準

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一張張生動的笑臉的背後,是惠城區積極推動“雙百工程”落地。

2021年8月,《“惠城區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明确全區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全面覆寫”的原則,到2021年底前全區13個鎮(街道)建成社工站,到2022年底前全區村(居)分片區建成社工點,實作全區社工站(點)100%覆寫,困難群衆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寫。

江南街道社工站于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共配備5名社工。“為盡快融入工作角色,我們參加了一系列的崗位教育訓練。”江南街道社工站副站長範曉玲介紹,例如廣東省民政廳舉辦的2021年“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鄉鎮(街道)社工站管理人員視訊教育訓練班,惠州市民政局舉辦的2021年惠州市“雙百工程”社工崗前教育訓練班,惠州市殘障人士輔助器具服務中心舉辦的2021年惠州市殘障人士輔助器具業務教育訓練班,惠州市民政局、惠州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舉辦的惠州市“一起同行、協力成長”社工督導人才繼續教育教育訓練等等。“學習過後,我們輪流在視窗服務群衆,通過學以緻用的方式,在實踐中掌握政策,為正式開展兜底服務做好知識儲備,以便日後能自信、精準、高效服務群衆。”範曉玲說。

從“雙百計劃”到“雙百工程”,惠城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江南街道社工站的成長正是惠城區“雙百工程”社工站(點)規範化運作的縮影。目前,全區通過規範站、點工作,明确服務内容,加強業務教育訓練提升社工服務的專業化水準。

以提升視窗服務水準為例,社工站經辦服務視窗要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分辦轉辦、限時辦理等制度,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強化結果跟蹤。同時,社工點社工依照"識别對象——分析需求——制定計劃——協調資源——專業介入——跟蹤問效”的程式開展服務工 作,實行全流程管理。

再以明确服務内容為例,社工入戶走訪,見人見事,了解服務對象家庭結構、健康狀況、政策享有等基本資訊,掌握物質、精神、社會等層面的需求,為服務對象建檔、立卡、造冊,做到“一戶一檔”“一事一案例”。

為提升“雙百工程”社工專業化水準,惠城區民政局按市民政局對社工政策和專業教育訓練工作的統籌安排,針對社工日常服務需求,靈活采用“線上”或"線下”教育訓練形式,聘請社會工作專家和業務骨幹開展社會救助、兒童福利、養老服務、婦女關愛、殘障人士服務和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教育訓練,推動社工掌握實務操作技能、提升社工政策水準和服務能力,確定每個社工教育訓練每人每年不少于48小時。

以待遇留人,提高社工團隊穩定性

“從‘雙百計劃’到‘雙百工程’,我們聚焦困難群衆和特殊群體,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惠城區民政局局長陶發琴介紹,2021年起實施的“雙百工程”是一項服務社會工作兜底民生工程,其前身就是2017年開始試點的“雙百計劃”。

據悉,惠城區之前試點的“雙百計劃”社工站共有小金口、三棟、汝湖3個,各有3名社工在開展服務。以上3個站點在“雙百工程”正式實施後,納入“雙百工程”統一管理。此外,惠城區在2017年8月17日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惠城區橫瀝鎮黃沙洞村社工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同意參照“雙百計劃”建設模式,在橫瀝鎮黃沙洞村開展社工服務站建設。

“惠城區在社工站(點)建設方面走在全市前列。”陶發琴介紹,去年10月,全區13個鎮(街)社工站已全部揭牌開始營運,每個社工站配備3名專職社工,現已實作鄉鎮(街道)全面建成社工站的目标,并已在全市率先建立14個社工點,對部分村(居)派駐服務崗社工。目前,惠城區共有“雙百工程”社工108人,從去年10月以來,“雙百工程”社工累計開展逾13000次探訪,服務案例38個。

從“雙百計劃”到“雙百工程”,惠城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除了社工服務向下延伸提速提質,惠城區還在提高社工隊伍穩定性方面着手探索。過去,社工身份不明确、待遇不高造成了社工隊伍的穩定性較差。自2021年7月起,惠城區按照“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由鎮(街道)與社工建立直接勞動關系,采取雙向選擇方式簽訂勞動合同,履行用人機關義務。同時,健全"雙百工程”社勞工員薪酬體系。一方面明确薪酬标準,由區民政部門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會同财政、人社、殘聯、婦聯等有關部門制定“雙百工程”社工薪酬待遇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加強績效激勵,要以展現專業人才價值為導向,建立社勞工員績效金激勵機制,采取學曆、職業資格、業績、崗位、工齡、榮譽、學術、學時及持社工證證書等級等多種名額相結合的方式定績定獎、按勞取酬。

除了以待遇留人,惠城還積極為社工提供後勤保障和施展才華的舞台。惠城區民政局為每個“雙百工程”社工站配備2-3台電動自行車,全區共計34台,用于解決社工進村入戶的出行問題,此舉有效提升了社工工作效率,擴大了社工服務覆寫面。惠城區民政局還提出,要通過定期提供專業教育訓練和督導,推動社工掌握和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理念、方法、技能,充分發揮社工在推動社會治理、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專業優勢,不斷提升兜底民生服務能力和水準。“這樣的機會和舞台也吸引了不少高學曆應聘者前來應聘。”惠城區民政局副局長廖晴亮說。在全區首批招錄的108名“雙百工程”社工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曆的社工共計104人(含大學學曆社工66人)。他還透露,惠城共有216個村(社群),要全面實作社工服務全覆寫至少須255名社工,預計在2022年年中省民政廳還将進行統一招錄,屆時将有能力實作全區覆寫。

【記者】盧慧

【作者】 盧慧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