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以新奇的淘金客為題材,讓觀衆近距離了解到黃金最初的模樣和初加工的一系列流程,看過本劇的人不免有想淘金的躍躍欲試,還會有淘金有命賺沒命花的恐懼,這就是富貴險中求,金石驗人心,拿命投資的黃金産業。
該劇是由蔣卓原執導,廖凡、陳飛宇、蘇可、呂曉霖、李叢喜、孫岩、王同輝、丁冠森、上白、範帥琦等主演的懸疑冒險劇,根據來耳小說《1986淘金驚魂》改編 ,作為國内首部以“淘金”題材為切入點的懸疑劇集,成為爆款的可能性極大。

第一, 懸疑冒險+方言行話
這部劇的懸疑類型,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警匪,不屬刑偵,應該是拱馬國淘金區四木場内的明争暗鬥,各懷鬼胎的自查自糾。
最大金老闆老撣,女礦頭秋姐,海外人金老闆武哥,護礦隊老歪,淘金客“小半截”陳保金之間,圍繞“貓頭鷹”走私販金真相的調查。這部劇全程都是在陰森恐怖的背景下,取景于具有神秘色彩的西南密林,這林中死人,綁票,斷指,槍聲,挨打如同家常便飯。為了金,為了錢冒險,無時不刻都是瀕臨死亡的暗示。
故事開頭給出沖突沖突的導火索,四木場最大的金老闆老撣聯合他的女礦頭秋姐,企圖合并另一個金老闆武建超的河段。被稱為海外人的中國華人武建超沒馬上答應。為了在雨季來臨前趕工期,新招來些小半截,聽說話的口音好像是西南四川那塊的,因為小說原著是寫新疆阿爾泰山淘金的傳奇之旅,揭開世人所不知的淘金客故事。
老金客說:“不流血金不旺,不死人金不到。”黃金從來都與鮮血形影不離。其實這也是對黃金成色本身和要想得到成色好的金付出代價的雙關語,礦内行話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灰對半金”。
想要得到這赤金統共分幾步?
首先是需要懂行的經驗礦頭找脈看河床,其次是河段金把頭帶來一隊人挖沙淘金看底,這其中也會有假底也叫“火燎”出現,這時候就需要金把頭或是礦頭做出判斷,下面是否還有金層存在,最後是交黃金給金老闆統一收集。
這第二步挖沙淘金是雇傭淘金客的主要目的,也是最艱苦,最考驗人心的過程,要想出金這幾步至關重要,一,挑沙,二,搖沙,三洗沙,四烤砂,五吹砂。最後出金的那一瞬間或許人性的貪婪立馬顯現。
第二,觸動人性的人物設定
劇中對因金涉險的那些人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有表面冷靜的金老闆,有守株待兔的“老火槍”,還有眼放金光的“小半截”,這些人都心存翻身暴富的夢,卻幹着又髒又累的活,住着昏暗潮濕的屋,睡着硬如磐石的床,有着不敢見日的謎,就是這樣的群像人物都在等待同一個神秘人物的出現“貓頭鷹”。
都是因為他,擾亂了金礦的正常交易秩序,唯利是圖的各色人等之間展開了生死戰。
最後陳保金的哥哥是死是活,他與武哥和老歪是布局人還是局中人或是被害人?
這都勾起了觀衆的強烈好奇,是以這劇《淘金》是懸疑劇中的精品甚至是極品。
第三. 服裝,道具,化妝,場景制作精良
拍攝環境艱苦,但是呈現在觀衆面前的作品是良心作品。
首先道具還原度高,這部《淘金》的背景是80年代的礦山,那時還沒有通電,黑夜全部用煤油燈照亮,燒火做飯都是木柴火,除了手電筒,沒有一樣像樣的家用電器,賬房先生用的是老式木珠算盤,稱重用的砝碼天平秤,綠色帆布旅行包。
其次,拍攝光線和後期處理色彩基調全部是火光下的紅黑色,視覺可信度高。
最後,服裝色彩和妝容選擇上完全可以看出80年代服裝的年代感,海藍條格背心,老綠灰藍色系的褲子和衣服,還有幾天不梳頭不洗臉的幹活邋遢妝容,沒時間換洗的衣服模樣,這些都真真切切反應了淘金客的艱苦和為了擺脫生活的苦難忍任的狀态。
各位演員的精彩演技為這劇加分,是以這劇是難得的良心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