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劉彬 新華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
王永明 新華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
崔古昕 新華基金基金經理助理、研究部分析師
張大江 新華基金基金經理助理、研究部分析師
一、光伏和風電的
成長空間和投資價值
劉彬:碳中和的實作離不開光伏和風電,你認為光伏行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在哪裡?
崔古昕:光伏行業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從三個方向來分析一下光伏行業長期的投資價值:
1.全球的能源革命來臨。因為目前的元件價格已經可以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甚至在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實作平價。随着成本端的進一步下降,整體的裝機需求有望實作快速地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的需求整體會達到200G瓦以上。
2.政策的支援力度空前。去年國家上司人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中國預計要在十四五期間,把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升到20%。這一點為國家新能源行業長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3.龍頭公司。中國的龍頭公司掌握了全球的話語權,在光伏行業整體的制造端,國内的企業占比已經超過了70%,在全球的供應鍊中擁有了足夠的技術優勢和份額優勢。光伏行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全球整個技術和制造能力領先的行業之一。
劉彬: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的競争力非常突出,過去也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成長屬性,你如何看待光伏行業未來的成長空間?
崔古昕:2022年光伏行業需求增長非常确定
1.光伏行業的需求增長确定性非常強。能源局在之前已經釋出了第一期的100G瓦風電和光伏項目大基地,這個項目近期有部分已經有序開工,就在前幾周第二期100G瓦的大基地項目也開始要在2021年底之前完成申報,兩期大基地合計有200G瓦裝機需求,非常有效地保障了未來三年的裝機需求。
2.光伏行業将回歸高增長的行業屬性。2022年是優質供給集中釋放的一年,整個行業有望回歸成本效益提升的本質屬性。2021年光伏行業經曆了原材料供需緊張、産業鍊産能錯配,在2022年預計都将會得到緩解,各個環節的價格有望回歸到适當水準,盈利也會重新配置設定,下遊需求有望回歸高增長的趨勢。
最後,看好2021年盈利受損,但是2022年需求增長非常确定的環節。由于2021年整個矽料行業價格高企,下遊的矽片、電池片、元件盈利環節受到了擠壓,那麼看好2022年電池片群組件環節這兩個環節盈利能力修複帶來的整個投資機會。
劉彬:光伏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确實很大,那麼對于風電行業未來的增長如何?
崔古昕:風電平價帶來行業快速發展
2021年是風電行業迎來大型化和補貼退坡之後的平價的關鍵節點,疊加陸上的風機搶裝過程之後帶來的供需寬松,整個單千瓦的招标價格從最高的3500元回落到目前2000元附近,風機價格的下降帶動了綜合的裝機成本下降。按照目前的價格測算,風電項目平均收益率可以達到8%以上,在中國70%以上的地區都可以獲得比當地的火電更加低廉的成本。
降本增效是新能源行業的核心邏輯,我們預計2022年全球的風電裝機會達到90G瓦以上。國内風光大基地項目規劃支援了行業的規劃增長,國家大力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都會加快規劃大型的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而在解決了特高壓、儲能這些問題之後,目前的風電是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行業。
劉彬: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巨大,具體你看好哪些細分領域?
崔古昕:看好2022年海上風電的投資機會
1.靠近能源負荷中心,便于就地消納。和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裝機地點一般都會處于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更加靠近能源的負荷中心,便于就地消納。同時從利用小時數的角度來講,海上風電的發電小時數達到了3500小時以上,陸上的平均小時數隻有2000小時,海上比陸上高75%,無論是從海上的絕對發電量還是發電的穩定性,都比陸上有更強的優勢。
2.海上風機價格下降,平價進度大幅提前。2021年經曆了海上風機價格大幅下降,平價進度大幅提前,年中以來,海上風電項目風機招标的價格持續下降。由于項目整個實施的工期大概是一年,預計到2022年平價中标的海上風電項目将進入到實質性的安裝和并網階段。按照之前的市場一緻預測,可能海上風電的平價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但是近期招标價格顯示,海上風電的平價進度至少會提早2-3年完成。
3.國家的政策和補貼的支援。在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中,國家把沿海省份的海上風電建設納入到了整體的規劃目标中,幾個沿海的省市(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先後釋出了海上風電的規劃和對應的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方發展政策的促進下,十四五期間的海上風電增長有非常強的保障,預計2022年國内的海上風電裝機量可能會達到7G瓦以上。
最後,看好涉及到海上風電裝機的供應鍊環節,包括海上風電風機的大型化、海底電纜、海上風電的施工環節帶來的一些投資機會。
二、新能源儲能細分市場探讨
劉彬:相信2022年光伏風電會有不錯的表現。近期市場其實對儲能的關注度也很高,請問永明你對此怎麼看?
王永明:非常看好儲能發展前景
儲能是一個相比新能源發電增速快幾倍的細分市場。近期市場對儲能的關注度升溫,主要跟近期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套儲能的相關刺激政策有關系。
未來随着光伏、風電這些新型電力能源的發展,預計對儲能的需求将會持續爆發,因為新能源發電受天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無法做到像傳統的火電一樣精準地控制和靈活地調節,這就意味着電力的供給和使用者的需求将會出現明顯的不比對、不平衡。新能源裝機的比例越高,發電端和需求端錯配的沖突就會越尖銳,對儲能調控的需求也會越強烈。
現在新能源項目的儲能滲透率隻有10%,而美國現在已經達到了30%以上,甚至有些地區達到了60%-70%。未來幾年,儲能裝機不僅是跟随風電光伏同步增長,而且還有滲透率提升的邏輯,最終将會是兩者相乘的乘積效率,是以我對儲能的增長前景非常有信心。
劉彬:你怎麼評估儲能行業的市場空間以及增長速度呢?
王永明:儲能行業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未來幾年或者說至少到2025年,儲能行業有望保持一個70%以上的複合增長速度,儲能市場的天花闆會不斷被打開,未來将有幾千億的市場空間。
假設2025年新能源儲能的裝機比例達到50%,再加上光伏、風電裝機每年30%和18%的複合增長。這樣儲能的年複合增長速度将會保持到70%以上,是光伏的兩倍和風電的四倍。
劉彬:2021年電池的上遊材料漲幅比較大,電池企業的盈利普遍存在一定的壓力,但是多數上市公司的股價有不錯的表現,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王永明:漲價反映供需格局
第一,上遊漲價的現狀不可持續,長期來看降價是大趨勢。
第二,上遊漲價反映的是下遊旺盛的需求,從終端需求看,今年國内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320-330萬輛,而去年是117萬輛,同比增長接近200%。
第三,從供需格局看,明年電池廠在上下遊産業鍊當中的地位将會比較有利。
劉彬:2022年對電池企業相對來說比較有利,可否談一下對2022年市場的看法?
王永明:依舊看好電池環節市場
我依舊非常看好電池,主要理由有三點:
1.2022年下遊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國内新能源車銷量會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長速度,美國市場受扶持政策的影響,可能會是一個新的爆發點。
2.2021年高盈利刺激了上遊的擴充。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這些主要的上遊上市公司擴産都非常激進,多家産能增長幅度在100%以上,甚至包括一些傳統的化工企業都加入其中,而且是大手筆地投入。
3.供不應求格局持續。電池有壁壘、有差異,又涉及到駕駛體驗、行車安全,是以整車廠願意為這種差異買單,優質的一線電池廠還是供不應求,溢價能力更強。
是以2022年主流電池企業将面臨成本下降、量利雙升的有利格局,是以繼續看好電池環節。
三、新能源上遊的材料漲幅探因
劉彬:2021年新能源上遊的材料漲幅很大,特别锂行業在近兩年出現不少十倍股,你覺得漲幅這麼大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張大江:雙碳背景下,锂行業需求看好
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太好,澳洲、南美的供應跟不上,即使漲了這麼多,锂鹽的供求和它的價格互動現在還處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态。2020年在底部的時候,碳酸锂的價格低于4萬人民币/噸,锂精礦的價格低于400美元/噸,現在碳酸锂和锂精礦的價格分别已經是底部的五倍以上,而且還有很多企業想買但是買不到。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現在全球的能源格局正在從油經濟向電經濟轉化,在中國還疊加了一個能源安全的因素。锂是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風光儲能、5G基站等等領域,在2020年這幾個行業需求都實作了爆發,最主要就是新能源汽車。
2020年疫情以後,歐洲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實作了共振,2021年美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進入了高速增長的狀态,實作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在新能源汽車需求方面的共振。
是以,我把2021年當作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元年,當需求快速增長、持續超預期,當期産量是不足的,再加上庫存被快速消耗,庫存很低的時候,它對價格就失去了調節的能力,這個時候價格的彈性包括锂行業個股的彈性就會快速地釋放出來。
劉彬:你覺得2022年锂價還能繼續上漲嗎?
張大江:锂價有望連續第三年上漲
2022年锂價能不能繼續上漲,主要看供求平衡的關系,從供求平衡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可以連續第三年上漲。需求端主要看新能源汽車,供給端要看澳洲的锂輝石、南美的鹽湖,以及中國的各類锂資源能不能快速釋放出來。
我們測算2021年锂的消費增速預計是在51%,而2021-2025年锂的消費複合增速大概是在31%。是以,至少在2022年短缺應該不會得到明顯緩解。
2022年全世界所有的锂礦,包括鹽湖、锂輝石,包括中國的锂雲母等等,可以落實的供應量大約是64萬噸碳酸锂,增量大概是在15、16萬噸,但是消費的增量我們保守地看在16萬噸以上。是以,2022年上半年這個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锂行業的供求平衡需要到2023年才會有一個明顯的緩解,甚至到2024年才會出現階段性的供應過剩。是以,我認為連續第三年上漲,對于锂個股和锂價來說應該是一個大機率的事情。
劉彬:2021年稀土磁材漲幅也不少,市場的關注度非常高,股價中間一度強于锂。過去這個闆塊的競争格局其實不太好,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嗎?
張大江:稀土行業的供給端和需求端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稀土行業無論是在供給端還是需求端,過去幾年裡都發生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健康的、積極的變化。
從供給端來看,随着《稀土管理條例》的即将落地,這種積極的變化還會被長期地固化下來。稀土對于中國來說是優勢資源,是戰略資源,從資料上來看,中國的稀土儲量占全球的大約37%,産量大約占全球的接近60%。但是國内憑借着自己的資源和技術的優勢,在稀土的冶煉分離以及下遊的磁材生産方面占據了全球接近90%的份額。依靠這樣一個強勢的地位,稀土磁材行業占據了全球很強的地位。
但是過去這些年,這個産業的發展不是太健康,産業格局并不是太好。在過去的幾年裡,國家通過多次強力的整治,把黑稀土徹底清理掉了,在産業格局上成立了六大國有稀土集團,對這六大稀土集團又進行了上下遊整合,也就是說把上遊的資源開采和下遊的冶煉分離都做了垂直整合。這種情況下,國企和國家是具有絕對的話語權的,這個行業格局徹底改觀。
需求端來看,稀土廣泛用于新能源汽車以及風電和其他的像節能家電、工業電機領域,這就賦予了它新能源金屬的屬性。現在大的政策背景是能源的雙碳以及能耗雙控,這要求能源消耗效率得到提升、消耗強度需要下降,這凸顯了稀土作為能源金屬節能,以及賦予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屬性。2021年電價有了一個明顯上漲,這對于工業電機——稀土永磁電機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是一個很大的推動。最近國家也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推動稀土永磁電機在工業領域持續進行替代。
未來雖然新能源汽車是稀土永磁消費的最主要的增長點,但是如果工業電機領域消費的應用也能夠得到順利推進,消費增速會超預期。我們判斷未來幾年稀土的消費增速會保持在15%左右,但是也可能因為新能源汽車持續超預期,或者是工業電機領域的應用超預期,消費增速還要上調。
劉彬:2021年稀土永磁的材料已經上漲不少,你怎麼看這個行業未來的投資機會?
張大江:2022年稀土上漲趨勢會持續
從價格的角度來看,稀土和磁材的價格上漲還沒有結束,稀土磁材闆塊的行情沒有結束。2022年稀土的消費增速是在15%以上,而且長期格局跟锂一樣看好。
現在作為輕稀土最主要的品種的氧化镨钕價格已經達到了80多萬,重稀土裡面代表品種氧化镝、氧化铽的價格也分别接近了300萬、超過了1100萬。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的一些稀土生産企業也有擴産或者是向下遊繼續延伸的想法,但是他們在技術、人員等方面缺口都非常大,短時間之内都不會對中國在這個行業的統治地位構成威脅。是以,稀土價格持續上漲之後,這個趨勢在2022年還會得到延續。
另外,更重要的邏輯是稀土永磁在制造業、工業裡面的滲透率。如果它在更多的行業得到應用,在單一行業裡面它的使用強度加大,那麼它的周期屬性就會弱化,而它的成長性會更加凸顯出來。
- END -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降低投資單一證券所帶來的個别風險。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當您購買基金産品時,既可能按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産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本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産,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營運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緻的投資風險,由您自行負擔。本基金管理人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請在投資前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産品資料概要》。特此提醒廣大投資者正确認識投資基金所存在的風險,慎重考慮、謹慎決策,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比對的産品。依據基金不同類别添加該基金可能遇到風險(既包括市場風險,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合規風險、巨額贖回風險等)及特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