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哧溜滑、打猴兒……舊時流行的冰雪運動你玩過嗎

作者:齊魯壹點
打哧溜滑、打猴兒……舊時流行的冰雪運動你玩過嗎
文|戴永夏

2022年2月4日,第24屆冬奧會将在大陸北京和張家口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健兒将在滑冰、滑雪、冰球等項目中一展風采。自古以來,大陸民間就很重視冰雪運動的開展。許多運動項目不但有益、有趣,而且有廣泛的群衆性,故一直流傳至今。

除了廣為人知的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動外,在大陸北方許多地方,冬閑的人們最愛頂風冒雪地跑出來,在被堅冰覆寫的江河湖灣天然的溜冰場上溜冰。

溜冰有多種形式。一種最普通的形式叫“打哧溜滑”。這種運動在馬路邊或小河溝裡就能進行,因為雪後的馬路邊以及小河溝裡常形成長長的冰道。溜冰時,先在不太滑的地方奔跑幾步,然後雙腳橫向并排在冰道上一停,靠慣性的作用便可滑出老遠。

還有一種叫“打冰撻”,找一個結了冰的較陡的小崖坡,從坡頂飛速滑下,以不倒為勝。這種運動在清代就很盛。清人陳康祺在《朗潛紀聞》中就寫道:“冬月打冰撻,高三四丈,瑩滑無比。使勇健者帶毛豬皮履,其滑更甚,從頂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為勝。”也有人腳穿帶鐵條或鐵齒的冰鞋,在冰上滑行。

打哧溜滑、打猴兒……舊時流行的冰雪運動你玩過嗎

清人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争先奪标取勝,名曰溜冰。”《北京竹枝詞》中這樣描寫人們滑冰時的快樂心情:“往來冰上走如風,鞋底鋼條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頭南腳北手西東。”

在山東各地,人們穿的冰鞋比較簡單,隻是兩隻普通的木屐,每隻木屐底部嵌有兩根豎向的粗鐵絲。除木屐外,兩手各拄一根底端帶釘子的木棍。溜冰時,兩根木棍着地,兩手用力一撐,兩腳便迅速向前滑了出去。等速度放慢時再撐,這樣就可不停地在冰面上飛奔。技藝高超者不但能在冰上高速滑行,還能做出金雞獨立、哪吒鬧海、雙飛燕等各種高難度動作,一展風采。正如清人寶竹坡在《冰嬉》詩中描繪的那樣:“朔風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戲,煉鐵貫韋作膝行。鐵若劍脊冰若鏡,以履踏劍磨鏡行。其直如矢矢遜疾,劍脊鏡面刮有聲。”

打哧溜滑、打猴兒……舊時流行的冰雪運動你玩過嗎

打陀螺又叫“打懶老婆”“打猴兒”,是一種比較普及的兒童冰上運動。陀螺的種類多樣。簡單些的,用一塊長5至6厘米的圓木,底端旋成圓錐形,錐尖砸上鋼珠,便做成了。複雜些的,在圓柱體側挖空,外面留一長條孔,使内部形成一個空腔,旋轉時可發出“嗡嗡”聲響,故叫“鳴聲陀螺”。在冰上玩時,先将陀螺纏進鞭繩,然後錐尖朝下,猛地将鞭繩一抽,陀螺便在冰面上急速旋轉起來。旋轉速度變慢時,再用鞭子抽一抽,使其不停地旋轉。有的還在陀螺頂端貼一塊畫紙,使其旋轉出美麗的圖案。

打陀螺的曆史比較久遠,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若夫兒戲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數,如相銀杏、猜糖、吹叫兒、打嬌惜、千千車、輪盤……”這裡所說的“千千車”,就是陀螺。到明代晚期,陀螺的形制已與今天的無異。明人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說:“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鐘,中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而無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則轉,無聲也,視其緩而鞭之,轉轉無複往,轉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頂光旋轉,影不動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