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愛的迷失

愛的迷失

北喬

小文兒,很像小孩的名字。但在《不定嫁給誰》中,劉慶邦說“有個長成了的姑娘叫小文兒”,按照鄉村的一般性标準,她該16歲上下。顯得稚氣的名兒,讓我們仿佛看到小文兒小河般的清純文靜和鄉間野菜似的柔嫩可人。這似乎也是對她個性以及由此而來的命運的一種暗示。在鄉村,一個女孩長大了,就意味着該找婆家,小文兒當然也得如此。這是鄉村的傳統,有時更是成人一種必不可少的标志。當然,對于鄉村人而言,這更是完美幸福人生的必經之路。在這一點上,小文兒表現得相當的從容,也隻能從容。平生的第一次相親,田慶有對小文兒感覺挺好,小文兒對田慶有的印象也不錯,這事本來就有戲了。

田慶有是媒人給小文兒介紹的第一個對象,小文兒就想了,作為一個姑娘家,在相親的問題上應該拿點勁,按書面的說法,應該矜持一些,哪能第一次相親就答應下來。和小文兒同一個村的姑娘,相親相了八九個,最後才挑中一個。她相親不一定非要達到這個數目,但相五六個總不算多吧。倘若相第一個就認可,是不是顯得價值定位不夠高?在别人看來,是否太着急一些?

———摘自劉慶邦短篇小說 《不定嫁給誰》

小文兒是想得多了些,但由不得她不想。她生活在鄉村,面對鄉裡鄉親,不想得多些,就會被人笑話。一個女孩子家有話柄落在人家手裡,是件不算光彩的事,冷不丁地就會被羞紅臉。當然,村裡人不一定對一相就中的姑娘家說三道四,但那些被百家問的姑娘常被村裡人挂在嘴邊,流露的是贊美。這是姑娘家引以為自豪的地方。這種不對稱的評價,其實就隐藏了鄉村根深蒂固的價值标準。這裡還有二進制背反的中國傳統性思維。對一種情況的褒,就意味貶低另一類事。就像小文兒現在遇到的情況,人們對受到許多人打聽做媒的姑娘大加贊賞,其實就是看不上那些一相就中的姑娘。

北喬:愛的迷失

小文兒把自己的幸福暫放在一邊,倒是先為自己的榮譽和地位作番打算。顯然,她是屬于鄉村的,鄉村固有文化積澱而成的風情民俗滋養了她,使她在不知不覺中循着前人走過的路走下去。在鄉村文化中,她小文兒的個體已不複存在。她隻是河流中的一滴水,隻有随流而下。這使得她遇事不是先從自己的想法出發,而是把别人怎麼看放在第一位。這個時候,小文兒心中并沒有愛,更沒有意識到愛對她是多麼的重要。就這樣,真正的愛沉沒于過多的想法中,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萌發。

小文兒總歸要嫁人的。這以後,小文兒相了不少親,數量比預想的要多得多,方位上把四面八莊的小夥子都見過了,最遠的離她家有60多裡地。小文兒的相親可說是百裡挑一,比了又比。然而,她每相一個都和田慶有比一比。“好像從田慶有那兒定了一個标高,後來者不但跳不過标高,有的連摸到标高都不能。”這有些像猴子掰玉米,總覺得後面的更好。小文兒一味地在講究要多相親,而沒有把心事放在誰是她的意中人上。相到最後,她覺得還是田慶有好,有了回頭拾回那份感覺的念頭,可一打聽,田慶有已經與别人訂了親。按照鄉俗,倆人一訂親,婚姻大事就算敲定,小文兒當然不能再去争。這時候,小文兒依舊是被鄉俗牢牢地套住。現在城裡人可不管這些,别說是訂親了,就是結了婚又怎麼了,該争想奪的從不罷手。沒有回頭路可走的小文兒,最終嫁給了同村的田均平。小文兒是無奈的,自然也是不幸的。

以上的這些,全在“故事的序幕”裡,小文兒結婚的那天,“故事這才開始了”。劉慶邦的叙述相當的從容,像鄉村老槐樹下說古的老者一樣将小文兒的故事娓娓道來,悠閑得很。沐浴在酥軟的陽光裡,劉慶邦還有些懶散和漫不經心。因而在所謂的“故事這才開始了”的章節裡,小文兒的故事幾乎沒有跌宕起伏可言,依然在平平淡淡中向前推進。這倒應合生活的本來面具。

小說的題目是《不定嫁給誰》,用意是明了的。從田慶有到田均平,小文兒相看的對象超過了一位數,嫁給誰,是一念之事。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遭遇過。人生之路的變數大得驚人,處處蟄伏着偶然性。一絲心動,無關緊要的外在因素……人們在不經意中丢失了某些東西。可惜,事後才知東西的珍貴。

當初對田慶有的那一念在小文兒心中淤積了一個結,并如同莊稼一樣生長着。可以想見,小文兒的婚後生活少不了與田慶有發生些枝枝節節的故事。小文兒與田均平成親的那天,她盼望田慶有能來鬧鬧洞房,隻要他來了,稍微鬧一下,她可以将以前的事做一了斷。嫁給田均平的小文兒,是有了家的感覺,并一心一意忙活着。隻是她心裡撇不下田慶有,就連田慶有叫她嫂子,她都不願意。心中藏着一份情感,不會輕易消失的,何況小文兒對這份情感倍加看重,絲毫沒有壓抑、沖淡的念頭。

劉慶邦并不滿意這些,在叙述中故意将田慶有和田均平推至對立面,田慶有越活越滋潤,村裡人贊不絕口,女人們更是嫉羨田慶有的女人落進了福窩裡;而田均平正經事不想幹,靠打紙牌、搓麻将賭博混日子,小文兒悔意自然産生了。沒有得到的,常常是最珍貴的。小文兒也不例外。她對丈夫越看越不順眼,處處來氣上火,相比之下,田慶有在她眼裡更加完美。一日複一日的生活,加劇了她的悔意。

天不怨,地不怨,隻怨自己當時多了個要面子的念頭,把一樁好姻緣錯過了。

這時的小文兒真正覺醒了,雖說有些晚,但比起那些一生昏睡的人而言,小文兒是值得我們欣賞的。隻要能夠醒來,時間問題就可以另當别論。

醒悟後的小文兒,并沒有隻讓自己陷入後悔中,她要以行動消解自己的悔意。讓時光倒流不可能,那隻能面對現實,尋找可以進入的縫隙。小文兒是要解開心中那個結的,盡管她不太明白究竟為了什麼。她想方設法與田慶有接觸,在屢屢碰壁後,幹脆上門當面表達愛意。在試圖拾回丢失的幸福的過程中,小文兒所采取的都是些戀愛男女間常見的方法,這無疑是在說,小文兒的戀愛才真正開始。隻是她把一切颠倒過來了。機會向她敞開大門時,她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當田慶有明确而堅決地用行動和語言告訴她,一切都不可能時,她卻表現出空前的激情和大膽。看似有些可笑,然而,可笑的背後是苦澀。

慶有,跟我說實話,你喜歡我嗎?說着小文兒拉住了田慶有的手。

田慶有沒說喜歡不喜歡,隻說:以前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小文兒說:不,你讓它過去,我過不去,今天晚上我要做一回你的妻子。

田慶有慢慢地把他的手從小文兒手裡抽出來了,說:嫂子,我覺得這不太好。

小文兒說:這有什麼不好的,我又不影響你和你老婆的生活,你們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摘自劉慶邦短篇小說 《不定嫁給誰》

田慶有的手慢慢地抽出這一細節,暴露了他内心的猶豫。這時的田慶有是極其理性的,他回絕了小文兒做一回妻子的要求。我們無從指責田慶有的拒絕,畢竟在道德層面上,田慶有是對的,是應該如此做的。但我們對小文兒還是懷有同情,甚至希望她能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小文兒的故事戛然而止,我們的思考也許才剛剛開始。小文兒與田均平成家了,出力流汗、絞盡腦汁幹活建設小家庭,為的是與田均平真正融合起來,收獲精神上的财富,得到一生的愛意。她失敗了。她對田慶有的愛,是精神上的,她同樣絞盡腦汁,同樣失敗了。物質上,田均平沒有接受,精神上田慶有拒絕了。如此一來,小文兒并沒有真正地嫁出去。

當初,面對強勢的陋風舊俗,小文兒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的愛做主。她沒有。而今,她卻試圖與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守則進行對抗。用時下時興的話說,小文兒是該出手時沒出手,不該出手時出了手。平心而論,小文兒确實是做錯了。可是,世間許多事,是不能以最為簡單而直接的對和錯來界定的。尤其是有關情感方面的事,更是如此。我們可以嘲笑小文兒“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也可以說要是小文兒沒有覺醒該多好啊。一心與丈夫相親相愛,好好地過日子,也能走出精彩而幸福的人生。再者,小文兒要重新尋找愛,将會拆散兩個家庭。可我們不得不承認,小文兒的覺醒和這份追求,終究是沒有錯的。

小文兒婚後的舉動,對田慶有是一種尴尬,對田均平是一種威脅,不利于家庭的和睦穩定。可對小文兒,興許并非壞事。從愛的角度出發,小文兒算是意識到自己丢失了什麼,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她覺醒了,還勇敢地去追逐争取。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可喜的事。小文兒走出世俗的束縛,大膽而真誠地去擁抱幸福。村裡人為之震驚,甚至認為不可思議,覺得大逆不道,有傷風化。是以這才有了田慶有的措手不及,以緻吓得落荒而逃,這更反襯了小文兒的勇敢。

堅信自我的小文兒,以後還指不定嫁給誰呢?是以,小說結尾說:

小文兒一個人拐到場院麥稭垛下面的陰影去了,看來她要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麼走。

應當說,小文兒與幸福擦肩而過,隻帶走了重重的歎息和可能一生相纏的痛苦,她是不幸的。但這種不幸被劉慶邦消解了,輕薄得好似水面上的淡霧,若隐若現,沒有了重量。劉慶邦營造的是一種清新略帶絲縷傷感的氛圍,完全擺脫了悲劇的可能性。我們隻是從“陰影”這一詞,朦胧地看到了小文兒的一絲傷感和困惑。小文兒一個人在獨自走着,相信她是孤獨的。在陰影的壓抑下,在孤獨的包圍中,小文兒的背影着實讓我們心酸,卻又無能為力。

這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

我們隻能暗自期盼,小文兒不能放棄自己的向往,可以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改進,當以一種符合健康的社會倫理道德的手段去追尋自己的幸福。這對小文兒又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但願她能破解。

收錄于北喬評論專著《劉慶邦的女兒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3月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 江蘇東台人,評論家、作家、詩人。著有文學評論專著《約會小說》《貼着地面的飛翔》《劉慶邦的女兒國》《詩山》、長篇小說《新兵》《當兵》、小說集《天要下雨》、散文集《遠道而來》和詩集《臨潭的潭》等15部。曾獲解放軍文藝大獎、烏金文學獎、三毛散文獎、林語堂散文獎、海燕詩歌獎、劉章詩歌等。現居北京。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愛的迷失
北喬:愛的迷失

名家專輯 持續更新内容

在背景回複作家名字或首頁查找,即可閱讀

北喬|畢飛宇|班宇|殘雪|曹文軒|陳崇正|陳集益|陳忠實|池莉|遲子建|甫躍輝|格非|海男|韓少功|賈平凹|老舍|李國彬|李洱|李敬澤|李娟|李佩甫|李一鳴|梁鴻鷹|林那北|林森|劉慶邦|劉瓊|劉汀|劉醒龍|魯敏|路内|莫言|穆濤|南帆|邱華棟|三毛|沈從文|石一楓|史鐵生|蘇童|雙雪濤|鐵凝|汪曾祺|王安憶|王朔|王小波|文清麗|吳義勤|徐可|徐則臣|嚴歌苓|閻晶明|閻連科|楊建英|楊慶祥|楊獻平|弋舟|易清華|餘華|張愛玲|張承志|張國領|張清華|趙燕飛

波德萊爾|博爾赫斯|茨威格|川端康成|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杜拉斯|福克納|海明威|漢德克|加缪|芥川龍之介|卡爾維諾|卡佛|卡夫卡|科塔薩爾|庫切|萊辛|馬爾克斯|麥克尤恩|門羅|納博科夫|奈保爾|歐·亨利|石黑一雄

北喬:愛的迷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