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4億人口大國中國的淨增長人口僅有48萬人,創下近60年來的新低。
面對出生人口斷崖式的下跌,我們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中國已經站在了人口負增長的大門口。
根據國家統計局昨日最新釋出的資料,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已連續兩年跌破1%。
同時,根據國民經濟運作情況釋出顯示,2021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4.2%。按照聯合國标準,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超過7%即為“老齡化社會”,14%以上為“老齡社會”,超過20%為“超老齡社會”。也就是說,中國已正式進入“老齡社會”。

生育率下跌帶來的幾大變化
首先少子化、老齡化、低生育已成為大陸的基本國情。
目前大陸2020年中國0~14歲人口占比為17.95 %,低于開發中國家20%~23%的正常水準,同時老齡化也在提速,預計到2030年将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而這也導緻社會養老的壓力空前巨大。預計在是2030年後,供養一個老年人所用的勞動力将由目前的近5個演變成2個,社會和家庭都将面臨養老問題帶來的沖擊。
其次,為中國經濟崛起貢獻巨大的人口紅利徹底枯竭,勞動力供給下降勢必造成總産出的減少,經濟增長也将減速。
最後,房地産市場發展也進入了拐點。人口數量和結構是驅動房地産發展的基本因素,青壯年的減少,會導緻房地産整體需求的極大萎縮,一路高歌猛進的房地産市場也不得不停下腳步。
房價為出生率下跌添柴加火
其實參考其它先行經濟體,不管是遙遠的美國和英國,還是鄰居日本和南韓,生育率下跌都是必然結果,且難以扭轉。
但,我們真正面臨的問題是:太快了,這一天的到來過于陡峭,作為開發中國家的我們尚未作好準備。
從2017年至2021年,中國年淨增人口分别為779萬人、530萬人、467萬人、204萬人、48萬人,從779萬到48萬,我們僅用了4年時間。
回顧過去,生育率降低的轉折點在2008年已出現,在那一年四萬億大投資應運而生,房地産徹底起飛。在2008年這個轉折點後進場人群開始承擔漲勢更快的房價,生育欲望降低逐漸加速,房地産可以說是出生率下跌狠狠地添柴加火了。
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每年大量的移民流入能為人口補上一定缺口,而沒有大量移民的中國又該如何是好?
是以,我們還是得回到人口問題的核心——房價。過高的住房成本便是最好的“避孕藥”。
除了用房産稅等政策嚴格管控房價之外,還需加大保障房建設,優先保障公租房。同時,教育也需與住房脫鈎,這一點北京與上海都有在逐漸推進。我們也能看到,2021年國家确實在稅收、保障房、教育脫鈎三方面各有發力。
出生率下跌了,修那麼多房誰來住?
出生人口下跌,再加之現在出生的孩子,生下來就能繼承父母的幾套房,也不需要買房子了,修那麼多房子誰來住?
這個問題我們需分區域看待,中國不存在一個全國一盤棋的房地産,不同區域的人口流入不同。
比如年輕人口流入大的一線城市住房需求依然旺盛且持久,但一線以下的城市确實面臨有價無市的局面。未來,哪裡有年輕人,哪裡就有房市。
但“房住不炒”仍是主旋律,房價與人口誰重誰輕相信大家都有一杆秤,在一個政策敏感的國度,若逆流而上,翻船機率顯然更大。
房産成為中國人幾十年來最青睐的投資必定有其不可取代的投資優勢,中國房産大勢随人口紅利已去,但仍有其他人口紅利正旺的國家正處于房産黃金期。
2022,你覺得哪個國家的房産更有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