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老兵經過手術後,為醫務人員帶來一堂特殊的黨課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通訊員 劉坤 溫兆琦

抗美援朝老兵經過手術後,為醫務人員帶來一堂特殊的黨課

張久臣在瑞金醫院開展手術。本文圖檔均為 瑞金醫院 圖

近日,在瑞金醫院北部院區,90歲直腸癌病人張久臣給醫務人員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他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

1949年5月,張久臣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至12月,參加了解放湖北、四川的戰役。1950年10月20日,張久臣和戰友們跨過鴨綠江,之後一直在朝作戰,直到1953年7月迎來抗美援朝戰争的全面勝利。

講起浴血奮戰的歲月,張久臣十分激動。他表示,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抗美援朝,也為保衛自己的國家,面臨的情況十分艱難,“我們本來在湖北宜昌一帶駐軍,接到指令後緊急出發,從武漢坐火車一路到了遼甯丹東……”

抗美援朝老兵經過手術後,為醫務人員帶來一堂特殊的黨課

張久臣

瑞金醫院副院長、胃腸惡性良性腫瘤專家、教授趙任握着張久臣的手,說:“祖國的發展和強大離不開偉大的中國人民,沒有抗美援朝的勝利,就不會有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要向您緻敬!向抗美援朝老兵緻敬!”

2021年9月底,張久臣因排便困難、便血等症狀入住當地醫院,腹部CT和胃腸鏡檢查顯示:離肛門4厘米的位置有一處直腸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由于老人家歲數大了,手術風險高,當地醫院建議保守治療。兒女們不忍心,拿着報告跑了很多醫院,希望能盡力手術,但都因張久臣年齡太大無法手術。

一家子沒有放棄,得知瑞金醫院胃腸外科的臨床經驗和技術水準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是頂尖的,便來到上海。

抗美援朝老兵經過手術後,為醫務人員帶來一堂特殊的黨課

張久臣(左)曾參與抗美援朝

趙任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通知家屬到北部院區住院,為張久臣安排相關檢查,并聯合醫院麻醉科、神經内科、影像科、惡性良性腫瘤内科等綜合評估,為手術做準備。

其實,張久臣10年前曾患有結腸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當時做過開腹的結腸癌根治和結腸造口手術,而且他的直腸惡性良性腫瘤較大,還存在骨盆狹窄等問題,再加上高齡的因素,手術更需要精心準備。

在趙任帶領下,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切除術開始了。術中發現,腹腔内組織粘連嚴重,解剖結構完全改變,由于之前兩次手術以後腹腔呈腹繭征,手術需要漫長的分離粘連,找到正确的解剖層次,之後又發現該患者骨盆異常狹窄,手術難度極大。

經過6個小時奮戰,手術成功完成。

責任編輯:陳悅 圖檔編輯:張同澤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