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作者:華夏基金

各位新老基民(吃瓜群衆)大家好,歡迎點進來圍觀。

今天小編更一篇文章給大家爆爆基金圈的那些料,放些瓜大家分着吃。

小編作為圈内人,以下爆料皆為親眼所見~

雖然聽起來很抓馬,但絕對保真,如有虛假可舉報或拉黑。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圖源網絡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大瓜一

市場大漲比大跌的危險系數更高

上來就沒想到吧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誰不希望市場每天都漲漲漲,基金每天都賺賺賺,可惜那種開心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了。

但是你造嗎?急速上漲的市場其實充滿危機。

因為市場暴漲一段時間後一定會開啟調整。

當大部分人意識到市場在上漲的時候,其實很可能已經進入到了這波上漲的後半程。

此時匆匆擠入市場,很大機率淪為高位“接盤俠”,冷風嗖嗖的呀~

不信看看下面這幅圖,反映的是A股新增開戶數和上證綜指的走勢。

“新開股票賬戶數”常常被視為“散戶風向标”,反映出個人投資者參與股市的意願。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來源:中信證券研報)

可以看到,投資者意願和大盤走勢強相關。而且:

牛市中後期,新增投資者數會急劇增長;而低迷的市場末期至牛市啟動前,往往降至冰點。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相反,市場大跌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小編做過測算,在A股曆史上幾次 “關燈吃面”的悲觀行情中堅持定投并持有至今,累計收益都挺理想的~真的!

拉長時間看,一段時間的下跌終究隻是驚濤駭浪中的小浪花,股市未來還會再起潮頭。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大瓜二

少數幾個交易日貢獻了一年中大部分收益

大瓜不斷的娛樂圈中,很多優秀的演員并非時刻活躍在熒屏當中,而是定期奉獻精品對吧~

比如一兩年出一部好劇,上映後就是焦點,成為年度代表作。

基金圈也是,市場并非一直表現。比如滬深300指數,少數幾個關鍵的交易日貢獻了一年中大部分的收益。

要是覺得難以置信,我們一起對滬深300指數過去20年的漲跌情況做個測算: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如果錯過漲幅最高的10個交易日,區間收益率(年化)将由7.05%下降到4.46%;

如果錯過漲幅最高的15個交易日,區間收益率(年化)将下降到2.93%;

如果再進一步,去掉漲幅最高的前20個交易日,區間收益率(年化)将由正轉負。

(資料來源:Wind,2002/1/4至2021/12/31)

還給大家搞了個圖,看得更清楚點~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資料來源:Wind,2002/1/4至2021/12/31

區間收益率(年化)=【(1+區間收益率)^(250/交易天數)-1】*100%

是不是覺得很抓馬?

還沒結束,繼續對過去20年滬深300指數漲幅居前的交易日進行分析~

可以發現,相對整體而言,這些交易日前夕的市場表現很多時候都不如人意。

也就是說跌幅巨大的日子和漲幅巨大的日子經常緊鄰。

有些經驗不足的基民會選擇在下跌中割肉離場,進而錯過了随後的大漲。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大瓜三

擇時創造的正回報遠小于擇時造成的拖累

基金淨值漲漲跌跌,每天的申贖價就像盲盒一樣,大家都想開出一個好價格。

但實際上盲盒帶來的更多的是“驚險”而非驚喜。

在投資中,投資者回報=基金收益+投資者擇時損益。

但是更多時候,擇時損益都是個“拉後腿的”。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以設立時間滿 3 年且規模高于2億元的基金為樣本做了一份《投資者擇時效益分析》。

結果發現:2017-2019年間,絕大部分産品的投資者回報率都落後于産品收益率。

也就是說收益被擇時損益拉後腿了~

當然也有少數投資者運氣好實力強獲得了超越産品收益率的回報。

但是進一步分析會發現,擇時創造的正回報遠小于擇時造成的業績拖累。

在為數不多的投資者回報領先産品的這部分中,平均擇時獲益在0.67%-5.93%之間;

但是回報落後的這部分平均擇時損失在2.34%-12.9%之間。

也就是說,擇時一旦失敗,可能虧得“天昏地暗”。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大瓜四

每日淨值漲幅平平,卻成長期業績冠軍

在你的印象裡,冠軍基金是不是得又酷又炫,賺足眼球?

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是不是都至少在某段時間内漲得特好跳得賊高?

那些一直不溫不火,漲跌幅始終控制在一個窄幅區間内的基金,是不是很難将其與“冠軍”聯想在一起?

小編給你爆個料,很多長期業績冠軍靠的就是細水長流式的日積月累,而某些短期活躍的基金長期來看并不一定能讓你賺得多。

舉個例子:假如五隻基金分别表現如下;每隻基金投入1萬元購買:

A基金:首年上漲了50%,次年回撤40%

B基金:首年上漲了30%,次年回撤20%

C基金:首年上漲了20%,次年回撤10%

D基金:首年上漲了15%,次年回撤5%

E基金:首年上漲了11%,次年回撤1%

如此往複,10年後會發生什麼?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僅供示意,非真實收益情況,不代表業績承諾)

可以看到,十年後,一路最不起眼的E基金,反而獲得了最高的收益,成為了長期業績冠軍。

而在很多年都漲幅出色很跳躍的A基金,反而産生了較大的虧損。

這個瓜給我們一個啟示,在抱着長期持有的心态去考察基金的時候,不能隻關注一段時期内的漲幅,也要關注回撤和波動。

不僅僅是因為回撤小可以擁有更好的持基體驗,也是因為回撤和波動越大,漲回原有的水準也越困難。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大瓜五

淨值波動回上車時的原點,但你卻能賺錢

在多年前的某一天,你懷着暴富夢大手筆買入一隻基金5萬元。

然後就強迫自己忘記了賬号密碼,幻想能像新聞裡報道的那樣,多年後看看淨值已經翻了高幾倍。

但是實際情況是,三五年後滿懷期待地打開賬戶一看,幾波輪回之後,淨值竟然又回到了原點,收益為0,要多沮喪有多沮喪,飙淚三千尺。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僅供示意,非真實淨值情況)

但是,爆個料,如果能稍微調整一下買基金的姿勢,即便淨值再回原點,你依舊能夠賺錢。

咋調整呢?

就是将5萬塊錢分成5份,分批入場,當淨值下跌的時候,就能夠積累更多便宜的籌碼,攤平成本,等到淨值稍微漲回來一些,就能扭虧為盈。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僅供示意,非真實淨值情況,不代表業績承諾)

這種分批入市的做法就是定投的基本原理,你依舊可以在持基期間選擇“閉眼”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隻要一鍵設定好定投金額、頻率,綁定扣款銀行卡,就完事了。

爆個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兒(有圖有真相)

基金圈的瓜有點多,一次性說出來怕你們消化不了,就先說這些,持續更。

小編選擇把這些料爆出來,并不是為了吸引流量,也不是收了錢的軟文推廣。

純粹就是看不下去了,善心大發,想要拯救很多被綠一臉的基民朋友。

不信的話可以等時間驗證,之後你們會回來“挖墳”,給我點贊,先碼住~

風險提示

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檔案,資料中的所有資訊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内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緻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内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差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