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作者:华夏基金

各位新老基民(吃瓜群众)大家好,欢迎点进来围观。

今天小编更一篇帖子给大家爆爆基金圈的那些料,放些瓜大家分着吃。

小编作为圈内人,以下爆料皆为亲眼所见~

虽然听起来很抓马,但绝对保真,如有虚假可举报或拉黑。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图源网络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大瓜一

市场大涨比大跌的危险系数更高

上来就没想到吧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谁不希望市场每天都涨涨涨,基金每天都赚赚赚,可惜那种开心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

但是你造吗?急速上涨的市场其实充满危机。

因为市场暴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开启调整。

当大部分人意识到市场在上涨的时候,其实很可能已经进入到了这波上涨的后半程。

此时匆匆挤入市场,很大概率沦为高位“接盘侠”,冷风嗖嗖的呀~

不信看看下面这幅图,反映的是A股新增开户数和上证综指的走势。

“新开股票账户数”常常被视为“散户风向标”,反映出个人投资者参与股市的意愿。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可以看到,投资者意愿和大盘走势强相关。而且:

牛市中后期,新增投资者数会急剧增长;而熊市末期至牛市启动前,往往降至冰点。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相反,市场大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小编做过测算,在A股历史上几次 “关灯吃面”的悲观行情中坚持定投并持有至今,累计收益都挺理想的~真的!

拉长时间看,一段时间的下跌终究只是惊涛骇浪中的小浪花,股市未来还会再起潮头。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大瓜二

少数几个交易日贡献了一年中大部分收益

大瓜不断的娱乐圈中,很多优秀的演员并非时刻活跃在荧屏当中,而是定期奉献精品对吧~

比如一两年出一部好剧,上映后就是焦点,成为年度代表作。

基金圈也是,市场并非一直表现。比如沪深300指数,少数几个关键的交易日贡献了一年中大部分的收益。

要是觉得难以置信,我们一起对沪深300指数过去20年的涨跌情况做个测算: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如果错过涨幅最高的10个交易日,区间收益率(年化)将由7.05%下降到4.46%;

如果错过涨幅最高的15个交易日,区间收益率(年化)将下降到2.93%;

如果再进一步,去掉涨幅最高的前20个交易日,区间收益率(年化)将由正转负。

(数据来源:Wind,2002/1/4至2021/12/31)

还给大家搞了个图,看得更清楚点~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数据来源:Wind,2002/1/4至2021/12/31

区间收益率(年化)=【(1+区间收益率)^(250/交易天数)-1】*100%

是不是觉得很抓马?

还没结束,继续对过去20年沪深300指数涨幅居前的交易日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相对整体而言,这些交易日前夕的市场表现很多时候都不如人意。

也就是说跌幅巨大的日子和涨幅巨大的日子经常紧邻。

有些经验不足的基民会选择在下跌中割肉离场,从而错过了随后的大涨。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大瓜三

择时创造的正回报远小于择时造成的拖累

基金净值涨涨跌跌,每天的申赎价就像盲盒一样,大家都想开出一个好价格。

但实际上盲盒带来的更多的是“惊险”而非惊喜。

在投资中,投资者回报=基金收益+投资者择时损益。

但是更多时候,择时损益都是个“拉后腿的”。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以设立时间满 3 年且规模高于2亿元的基金为样本做了一份《投资者择时效益分析》。

结果发现:2017-2019年间,绝大部分产品的投资者回报率都落后于产品收益率。

也就是说收益被择时损益拉后腿了~

当然也有少数投资者运气好实力强获得了超越产品收益率的回报。

但是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择时创造的正回报远小于择时造成的业绩拖累。

在为数不多的投资者回报领先产品的这部分中,平均择时获益在0.67%-5.93%之间;

但是回报落后的这部分平均择时损失在2.34%-12.9%之间。

也就是说,择时一旦失败,可能亏得“天昏地暗”。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大瓜四

每日净值涨幅平平,却成长期业绩冠军

在你的印象里,冠军基金是不是得又酷又炫,赚足眼球?

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是不是都至少在某段时间内涨得特好跳得贼高?

那些一直不温不火,涨跌幅始终控制在一个窄幅区间内的基金,是不是很难将其与“冠军”联想在一起?

小编给你爆个料,很多长期业绩冠军靠的就是细水长流式的日积月累,而某些短期活跃的基金长期来看并不一定能让你赚得多。

举个例子:假如五只基金分别表现如下;每只基金投入1万元购买:

A基金:首年上涨了50%,次年回撤40%

B基金:首年上涨了30%,次年回撤20%

C基金:首年上涨了20%,次年回撤10%

D基金:首年上涨了15%,次年回撤5%

E基金:首年上涨了11%,次年回撤1%

如此往复,10年后会发生什么?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仅供示意,非真实收益情况,不代表业绩承诺)

可以看到,十年后,一路最不起眼的E基金,反而获得了最高的收益,成为了长期业绩冠军。

而在很多年都涨幅出色很跳跃的A基金,反而产生了较大的亏损。

这个瓜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抱着长期持有的心态去考察基金的时候,不能只关注一段时期内的涨幅,也要关注回撤和波动。

不仅仅是因为回撤小可以拥有更好的持基体验,也是因为回撤和波动越大,涨回原有的水平也越困难。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大瓜五

净值波动回上车时的原点,但你却能赚钱

在多年前的某一天,你怀着暴富梦大手笔买入一只基金5万元。

然后就强迫自己忘记了账号密码,幻想能像新闻里报道的那样,多年后看看净值已经翻了高几倍。

但是实际情况是,三五年后满怀期待地打开账户一看,几波轮回之后,净值竟然又回到了原点,收益为0,要多沮丧有多沮丧,飙泪三千尺。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仅供示意,非真实净值情况)

但是,爆个料,如果能稍微调整一下买基金的姿势,即便净值再回原点,你依旧能够赚钱。

咋调整呢?

就是将5万块钱分成5份,分批入场,当净值下跌的时候,就能够积累更多便宜的筹码,摊平成本,等到净值稍微涨回来一些,就能扭亏为盈。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仅供示意,非真实净值情况,不代表业绩承诺)

这种分批入市的做法就是定投的基本原理,你依旧可以在持基期间选择“闭眼”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只要一键设置好定投金额、频率,绑定扣款银行卡,就完事了。

爆个料!基金圈那些你不相信的事儿(有图有真相)

基金圈的瓜有点多,一次性说出来怕你们消化不了,就先说这些,持续更。

小编选择把这些料爆出来,并不是为了吸引流量,也不是收了钱的软文推广。

纯粹就是看不下去了,善心大发,想要拯救很多被绿一脸的基民朋友。

不信的话可以等时间验证,之后你们会回来“挖坟”,给我点赞,先码住~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