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文/BU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在CPU領域,中國已經受制于人了太長時間。

在20世紀80年代時,中國晶片産業才開始起步。彼時,大陸已經落後了國外20多年的時間。之後,受“造不如買”思想的侵蝕,中國晶片産業發展更是一度停滞,這讓大陸在高端晶片領域被外資企業牢牢地卡住了脖子。

好在如今,國産CPU的性能終于追上了英特爾,甚至有了國人自己的自主指令集。如今國産CPU終于起飛!

埋頭苦幹20年

國産CPU這一成績的背後,龍芯中科無疑是最大的功臣。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1999年,中科院龍芯研究團隊成立。彼時,龍芯團隊隻有十幾人研究人員、10平米的實驗室以及不過100萬的經費。而這些人肩上扛着的,卻是中國CPU的未來。

為了盡快做出成績,研究人員們常常是不解決技術瓶頸不回家,吃住都在小小的實驗室。在這些人的努力下,2022年8月10日,“龍芯1号”CPU正式問世。

由此,中國隻能進口國外CPU的曆史被終結,中國人終于有了自己的CPU。

此後,為了推動研究成果商業化,龍芯團隊成了如今的龍芯中科。在企業化後,龍芯依然将研發放在首位,而且走的還是100%自研這條最艱難的路,而不是像師出同門的聯想一樣,最終改走“貿工技”的路線,淪為了國人口中的“組裝廠”。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20多年的埋頭苦幹,讓龍芯中科終于迎來了收獲。

國産CPU起飛

據了解,龍芯最新一代處理器——龍芯3A5000擁有4個處理核心,在性能上已經能與四年前的英特爾i7桌上型電腦晶片相媲美。從此前20多年的差距到如今的4年,龍芯中科的這一成績已經很令人贊歎。

更令人矚目的是,龍芯3A5000内置的是龍芯中科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架構。人民日報将LoongArch指令集稱之為“國産CPU曆史性跨越”。

在LoongArch指令集的加持下,龍芯3A5000晶片已經與市場主流産品水準十分接近。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指令集系統是計算機的軟硬體界面,在整個資訊産業中起到基石的作用。但在以往,國産CPU隻能基于國外X86、ARM等指令集系統來做産品,沒有自己的指令集系統。

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正如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所言,中國資訊産業不可能基于國外指令系統建構安全可控的資訊技術體系。

為此,龍芯中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一局面。而在如今,LoongArch指令集架構的出現意味着,大陸長久以來在這一領域受制于人的境況終于改變。

這對大陸CPU産業來說,絕對是一個曆史性的跨越。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國産CPU新挑戰

随着LoongArch指令集架構的問世,龍芯中科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在該自主指令集的基礎上建構起自己的自主生态,并逐漸豐富軟體生态。

在1月13日舉行的龍芯中科LoongArch生态創新大會上,胡偉武便發出了建構獨立于Wintel體系與AA體系的自主生态的邀請。

據了解,龍芯中科如今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基礎軟體技術體系。目前,麒麟作業系統、統信作業系統、微信等實作了對LoongArch的支援。

與聯想師出同門,埋頭研發20年,國産CPU終于起飛,技術100%自研

當然,這與歐美體系生态相比還有許多的不足,軟體生态豐富度還遠遠不夠,離可用、好用的程度還有着一定的距離。

但筆者相信,在中國廠商的共同配合之下,LoongArch的未來值得期待。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能加入到LoongArch生态建設中來。

胡偉武表示,龍芯中科将以開放、相容與優化的理念與合作夥伴攜手,共同為自主生态而建設。

希望,LoongArch體系能夠傳出更多的好消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