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本、700萬字!“天才兒子”譯了啥?書單在此

作者:中國科學報

作者 | 張文靜

這兩天,無數人因一篇文章《杭州男子從殡儀館打來電話:能不能寫寫我們的天才兒子》而動容。

“我兒子是天才,他現在精神病院裡,他媽媽今天剛走了。”杭州老人金性勇電話裡的一句話,引出了一個家庭在不幸中沉浮與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金曉宇,是金性勇的二兒子。

6歲那年,因為玩伴的玩具手槍裡射出一根針,金曉宇的左眼失明。

長大後,他又遭受躁狂抑郁症的折磨。就在最艱難的日子裡,翻譯成為了照進這個家庭的一束光。

金曉宇從小愛讀書,即使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金性勇也竭盡所能滿足兒子最大的要求——買書,英語、日語、古文、圍棋、音樂、繪畫、地理……各種書籍買了200多本。

還有電腦——金曉宇發病時從不摔的東西,在這上面,他用六年時間自學了德語、日語,鞏固英語。兒子每每出門,父母都在挂心,金性勇後來才知道,原來金曉宇是去了浙江圖書館,他看完了那裡所有的外語小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金曉宇走進了翻譯的世界。

從此,他的病症奇迹般地減少了,他照顧媽媽,日夜翻書,一直很安靜、很努力,直到再次發病。

十年時間裡,他翻譯了22本英、日、德語作品。

22本、700萬字!“天才兒子”譯了啥?書單在此

《船熱》,[美]安德烈娅•巴雷特著,金曉宇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定價:26元

外語小說是金曉宇譯著的重頭。美國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短篇小說《船熱》是他翻譯的第一本書。

在這部小說裡,巴雷特以愛爾蘭移民曆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名年輕醫生在加拿大格羅斯島隔離檢疫站的工作經曆,将19世紀的科學發展與愛和激情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巴雷特尤其關注那個時代的女性,她們受到傳統的束縛,因為嘗試進入男性統治的醫學和政治領域而遭到奚落,然而仍奮力地去改善窮苦人的生活狀況。

廣告

(精典文庫)誘惑者(金曉宇翻譯作品)

作者:(愛爾蘭)班維爾 著,金曉宇 譯

《誘惑者》是愛爾蘭作家約翰•班維爾“科學四部曲”的最後一部,描寫了出身貧寒、性格孤僻的數學天才蓋布裡埃•斯旺的故事。根據金性勇的講述,該書編輯原本考慮将書名Mefisto音譯為《梅菲斯特》,但金曉宇知道Mefisto是《浮士德》中的角色,是一個誘惑者,采用《誘惑者》為書名可能更符合作者的本意。結果出版社對此非常贊賞,《誘惑者》也成為搶手好書。

狗女婿上門

作者:多和田葉子

日本女作家多和田葉子的小說《狗女婿上門》從新的視角審視了隐藏在都市中的民間傳說。在一所名為“北村塾”的補習班,女老師給孩子們講了“狗女婿上門”的故事,結果真有一位“犬男”不請自來,和女老師開始了奇妙的二人生活。

金性勇說,翻譯這本書時,為了提升翻譯的準确度,金曉宇天天看日本相撲比賽。螢幕下方,用來擋字幕的紙條飛舞;螢幕上,兩個隻系着腰帶的大力士翻滾打鬥。父子倆看得哈哈大笑。

和語言漫步的日記

除小說外,金曉宇還翻譯了幾部随筆集,比如多和田葉子的《和語言漫步的日記》。這本書是多和田葉子基于旅居德國時的所聞所見所撰寫的随筆集,探讨了深藏在語言差異背後的德國文化和日本文化不可調和的斷裂處。

守望者·經典:時光碎片

作者:[愛爾蘭]約翰·班維爾

《時光碎片》則是班維爾在都柏林的漫遊随筆,被稱為“班維爾寫給這座城市的情書”。

劇院裡最好的座位

作者:[美]安·帕奇特

《劇院裡好的座位》是美國小說家安•帕奇特的随筆集,被視為作者的自傳。

書裡涵蓋了許多主題,包括與家人和朋友的關系、寫作的辛苦與快樂、開書店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元素

作者:[美]羅伯特·伯德

金曉宇在藝術方面的譯著也有不少代表作品。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作品以開放的叙事結構和舒緩憂郁的氣氛,對當代歐洲電影風格形成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然而,他的名字在有關電影的通俗和學術著述中都出奇地罕見。

這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元素》補上了這塊空缺地帶。

為了翻譯這本書,金曉宇專門去看了塔可夫斯基導演的所有電影。

此外,他還翻譯了美國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日記集《安迪•沃霍爾日記》、美國樂評人格雷爾•馬庫斯的音樂文化史著作《十首歌裡的搖滾史》、關于嘻哈産業曆史的《嘻哈這門生意》等。

守望者·物靈:烏鴉

作者:[美]博裡亞·薩克斯

在金曉宇的譯著中,《烏鴉》是一本獨特的書。這本書以精美的裝幀和版式設計被評為2019中國25種“最美的書”之一。

這部以烏鴉為主角的奇幻故事集,将關于烏鴉的經典或鮮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來,颠覆了人類對烏鴉的刻闆印象,并以烏鴉為切入點,探究了曆史、文化、文學、藝術、民俗、自然等多個領域的神秘之處。

從這些譯著可以看出,金曉宇翻譯涉獵領域廣泛,其中不少作品在豆瓣等平台得到了讀者的高分肯定。

作為父親,金性勇深知這其中的不易。“每本書從樣稿到出版,我都是第一讀者。驚喜的是我從沒看到過一個錯字,22本書、近七百萬字,你說我不容易?是小宇更不容易啊!”

這些年也有人不了解,說金性勇要兒子搞翻譯是為了掙錢。每每聽到這樣的話,他隻有苦笑,“他們不知道翻譯根本不掙錢,新書隻是我兒子命懸一線時的強心劑”。

在金性勇看來,兒子“短暫又高産的翻譯生涯,是我們全家最難得最幸福的歲月”。

金曉宇的翻譯不僅給讀者帶來了文學藝術上的享受,也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給這個原本不幸的家庭增加了一抹暖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