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都是答卷人」張桂梅:做點亮貧困學子人生的築夢人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考察、三次給雲南幹部群衆回信,深深牽挂着彩雲之南的發展。此時又是新歲,雲南網特推出系列報道【我們都是答卷人】,回顧逐夢路,展望新篇章,為雲南各族兒女的“下一站幸福”彙聚力量。

她将一生奉獻給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懷揣着對教育信念的執着堅守,用自己理想點亮孩子們的未來。她是扶貧教育事業的一座燈塔,也是“七一勳章”獲得者,她就是時代楷模張桂梅。

2021年10月底,張桂梅被寫入最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網友一片感歎“她值得”。一介平民而被載入史冊,張老師也創造了自己的曆史:正如她曾經所說,在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的二十多年,是她人生中最辛苦最充實也最精彩的歲月……

「我們都是答卷人」張桂梅:做點亮貧困學子人生的築夢人

張桂梅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排除萬難辦免費女子高中

沿着華坪縣城邊的獅山南巷往坡上走,是張桂梅曾工作過的華坪民族中學,女子高中就在旁邊。紅黃色調的大鐵門上,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紅布智語。這所看上去不起眼的高中,在當地頗有影響力:女高成立前,華坪縣中考升學率還不到50%,2020年達到90%以上,全縣聯考升學率多年在麗江保持第一;以前農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多,現在讀高中的越來越多。

華坪女子高中,就是一所因抵抗貧困而生的學校。

1996年丈夫去世後,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教書,大山裡的貧困超出了她的想象。有家長帶着一包鋼镚和角票交學費,有學生隻吃飯不吃菜,有的頭天晚上把大米放進暖水瓶做早點。班上男生多女生少,“一些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

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母親們的教育水準,将至少改變三代人!2002年她開始籌建免費女子高中,“規模化”地幫助山裡女孩,改變她們的命運和家庭貧困。

為了改變這片貧困的土地,她毅然踏上募捐之路。5年間,她被人放狗咬,被吐口水罵是騙子,一次太累還坐在機關大門口睡着了。姐姐心疼,罵她:這是人幹的事嗎?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峰卻說:“直面貧困,張老師最懂山裡人的渴盼,她是大山的女兒。”

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開會時,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把她女子高中的夢在北京傳開。随後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老師辦校。從此,女高這棵教育扶貧的“珍稀苗木”栉風沐雨茁壯成長。

2016年,華坪女高建設完成,學校有了食堂、宿舍和塑膠運動場,在校生達460多人。連續多年,華坪女高不僅一本上線率保持在40%多,聯考成績綜合排名也位居麗江市第一。建校至今,把1804個大山女孩送進大學。

「我們都是答卷人」張桂梅:做點亮貧困學子人生的築夢人

張桂梅接受采訪 記者 楊峥 周燦 陳飛 攝

紅色教育讓“醜小鴨變天鵝”

2008年,首屆100名學生招進來了,學校卻面臨難以想象的困難:華坪女子高中隻有一棟教學樓,連圍牆和廁所都沒有,學生吃飯要到旁邊的民族中學。幾間教室,是老師們的宿舍,睡的是大通鋪。沒多久,17名教師就走了9個。

剩下的8個老師中,有6個是共産黨員。打小就讀《紅岩》的張桂梅,一下子找到了精神支點和工作抓手。她讓人在教學樓二樓畫了一面黨旗,舉起右手咬牙宣誓:人在,教育扶貧的陣地就在!

十多年來,女高每周“五個一”教育:黨員戴黨徽上班,重溫入黨誓詞,組織理論學習,合唱革命歌曲,看紅色影片。

看看華坪女子高中的“速度和激情”吧。女生們5點半起床,晨起5分鐘後洗漱完畢,跑步上下樓梯,課間出操1分鐘站好隊。從下課鈴響起,到跑進食堂排隊、打飯再吃完,10分鐘内完成。

在北京“時代楷模”釋出現場,畢業生們在熒幕上一個一個向她彙報:“我現在是醫生,我現在是警察……”張桂梅忍不住舉起手掩面而泣:“她們一個個跟以前完全不一樣,醜小鴨變天鵝了。”

「我們都是答卷人」張桂梅:做點亮貧困學子人生的築夢人

張桂梅做家訪 新華社發 王秀麗 攝

燃盡自己照亮前路

張桂梅身患心髒病、肺氣腫等23種疾病,多次送往醫院搶救才活過來。她行走困難,上下樓梯都是攥緊扶手,一步步地挪。可是每天早上5點,她都準時起床,第一個出現在校園裡,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課……

張桂梅沒有子女,也沒有财産,至今和學生一起住在女生宿舍裡。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一次性捐給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建教學樓;昆明市總工會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錢,最終也捐了。張桂梅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累計100萬餘元,捐獻給了山區孩子們和其他需要的人。

2021年暑假,張桂梅又走訪了80多個學生家庭。家訪13年,今年的家訪讓她有了許多新感受:“到山區村寨的路好走多了,許多貧困家庭的生活好起來了,政府幫助蓋了新房,溫飽不愁了,以前冬天穿涼鞋的家長也穿上皮毛靴子了。在家訪華坪船房鄉一戶家庭時,我正準備給她家2000元資助,這家的學生卻哭着說不用給,因為她的銀行卡裡有8000元,都是學校和社會各界資助的,夠她和家裡用了。”農村的整個教育生态環境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如今,面對一項項崇高的榮譽,面對無數的鮮花和鏡頭,張桂梅依然是胸前戴着黨徽的一身素裝,依然每天扶着欄杆檢視校園每一個角落,依然舉着小喇叭為參加聯考的學生們加油助威,依然睡在學生宿舍的一張高低床的下鋪……她不忘初心,仍然腳踏實地地踐行着用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的終身理想。

雲南網編輯 王胤 綜合自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雲報用戶端

相關新聞:

【我們都是答卷人】律師代晨:用法治的力量守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都是答卷人】胡堅:我在中老鐵路上開動車

【我們都是答卷人】譚建華:湄公河上的“老船長”

【我們都是答卷人】昆明機場貨運裝卸工段易辰:雲南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有我出的一份力

【我們都是答卷人】邊境線上“守邊人”:我們平凡而偉大

【我們都是答卷人】滇中引水工程建設者:奮力掘進每一米,築起“水網”數百裡

「我們都是答卷人」張桂梅:做點亮貧困學子人生的築夢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