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聿明為何非要從野人山撤退回國,而不選擇去距離更近的印度?

風卷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野人山,想必對中國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對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這個位于緬甸境内的原始森林密布,瘴氣橫行的山區,成了中國遠征軍和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痛。

在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甸作戰取得一系列勝利之時,因為日軍的反撲和盟國英軍的草包行為,中國遠征軍面臨着被日軍切斷後路,有着被全殲的危局。在此情勢下,中國遠征軍隻得撤退。關于撤退的路線,當時隻有兩條路,一條是退往印度,還有一條就是從野人山撤退回國。那麼,當時作為中國遠征軍實際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為什麼要選擇從野人山撤退回國,而不選擇退往路更好走,距離也近的印度呢?

杜聿明為何非要從野人山撤退回國,而不選擇去距離更近的印度?

杜聿明選擇從野人山撤退回國,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點,也備受後人的指責。因為我們的遠征軍在翻越野人山時有三萬餘人,而最後活着走出來的,就隻剩下幾千人。要知道,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總共傷亡人數也才五萬多人。

關于杜聿明選擇野人山方向撤退回國,小編覺得大家沒必要過多的指責他。不錯,作為當時遠征軍的實際指揮官,他是有責任,但站在他的立場上,他當時的選擇也隻能是翻越野人山回國。因為當時中國軍隊能撤退的幾條關鍵路線,像臘戍和密支那已經被日軍占領了,能走的,除了去印度,就是翻越野人山回國。

首先,在撤退前的會議上,史迪威是要求杜聿明帶領中國遠征軍撤退到印度的,但英軍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中國軍隊必須以“難民”的身份,繳械進入印度,這是當時中國軍隊各級将領和蔣介石無法接受的。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是應英國要求,配合英軍作戰,而現在卻要以“難民”的身份,還是繳械的狀态進入印度,換作是誰,誰心裡也不會好受的。

杜聿明為何非要從野人山撤退回國,而不選擇去距離更近的印度?

再者,在第一次入緬作戰中,英軍的表現完全就是草包一個。中國遠征軍之是以會落得如此被動,甚至有被日軍圍殲的危險,完全就是英軍自私自利所造成的。是以說,當時中國軍隊的将領對英軍普遍都不信任,再加上英軍提出的附加條件,心裡就更加的犯嘀咕了。更何況,蔣介石三番五次電令杜聿明“未奉命不得入印”,在此種種情況下,杜聿明隻能硬着頭皮翻越野人山。

至于孫立人選擇去印度,完全就是他和杜聿明不同的人生經曆所決定的。孫立人是受過西式教育的,他是美國軍校畢業的,而杜聿明卻是在中國傳統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不管是面對蔣介石的指令,還是對西方人的了解程度上,他都不如孫立人圓滑。

杜聿明為何非要從野人山撤退回國,而不選擇去距離更近的印度?

小編覺得,對于選擇翻越野人山回國這一件事,杜聿明最大的責任就是對野人山惡劣情況的嚴重估計不足,如果他要是知道野人山如此兇險,恐怕就算冒着違背蔣介石的指令,他也會選擇退往印度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