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作為東北軍的少帥,一直以來都緻力于消除内戰對國民的影響,讓全國能夠休養生息不再受戰亂之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在1930年中原大戰的時候,率領東北軍入關調停,最終阻止了一場即将爆發的内戰。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的東北軍被安排到陝西圍剿紅軍,張學良對這個安排十分不滿意,最後隻能發動西安事變,采取“兵谏”的方式逼蔣抗日,最終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而蔣介石最終也同意停止内戰一緻對外。

慘遭關押
張學良對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自己卻因為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而遭到了扣押,之後南京方面對張學良做出了審判,一開始的時候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十年,在宋子文的斡旋之下,蔣介石簽署了特赦令,赦免了張學良的刑罰。
但是張學良卻還是是以失去了自由,遭到了蔣介石的秘密軟禁,張學良雖然面對這樣的遭遇依舊沒有選擇放棄,他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被放出去的,隻要抗戰獲得了勝利,蔣介石就沒有理由再扣押自己,而蔣介石果然在抗戰勝利後找到了張學良。
秘密會晤
在抗戰時期張學良屢次更換軟禁地點,但是他都堅信自己會被放出去,在1946年1月在貴州被關押的張學良接到通知,讓他前往貴陽的一處别墅,雖然張學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隐隐有預感自己要被釋放了。
當時抗戰勝利即将組織聯合政府,很多派系的首腦都希望能夠釋放張學良,畢竟他是促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功臣,加上十年的有期徒刑也要到期了,沒有理由再将張學良秘密關押了,迫于外界壓力蔣介石回應自己和張學良“情同父子,不是關押張學良”。在這些壓力下蔣介石于1946年4月蔣介石秘密會見了張學良。
三個條件換自由
抗戰勝利後張學良的心情無比激動,有預感會被釋放的他經常跟陪伴他的趙四小姐規劃未來,在4月份張學良和蔣介石在黔靈山公園碰面,距離西安事變過去已經将近十年了,蔣介石對張學良提出了三個條件,如果張學良能夠做到的話就還他自由。
第一就是讓張學良承認西安事變是上了延安的當,第二點就是将東北張作霖留下的資産全部交給國府,第三就是自由後必須呆在海外。這三個條件張學良沒有辦法滿足蔣介石,因為第一:西安事變是由他和楊虎城商議決定的,就連東北軍的部下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延安方面了。
第二:張作霖交給他的遺産雖然數目龐大,但是張學良想以此撫恤陣亡的東北軍将士遺屬,是以想要把這些東西交給張作相等人全權處理,第三:張學良很想回到故土,并不想旅居海外不能回國,是以這三個條件張學良沒有辦法答應。
蔣介石被拒絕後又派東北籍的軍官來勸張學良,但是依舊被張學良拒絕,之後蔣介石将張學良的關押地點從重慶轉移到了台灣,開始了長達四十三年的無理由囚禁,蔣介石死後在蔣經國時期也沒有釋放張學良。
等到張學良恢複自由的時候已經是1990年了,當時的張學良已經90歲了,長達五十三年的囚禁讓張學良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帥變成了一位須發皆白的耄耋老人,張學良一生雖然沒有率軍與日軍正面對抗,但是他為抗戰做出的貢獻卻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