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由孫俪主演的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講述了女主角周瑩和男主角吳聘、沈星移三人的愛恨糾葛,同樣也向我們展示了清末那個傳奇女首富不平凡的一生和秦商們的誠實守信。

劇中的周瑩是一個跟随養父坑蒙拐騙,性格豪爽大氣的女子,但曆史上真實的她卻是溫柔而又堅韌的。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不知道有多少女子成為了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她們被“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父死從子”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等思想枷鎖束縛,一生都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

她們隻能在家相夫教子,守着自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空間活動,但是周瑩卻用一己之力撐起了丈夫與公公去世之後的婆家的一片天,她打破了當時社會對女子的傳統觀念和束縛,演繹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傳奇。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周瑩

門當戶對

清朝末年有一種獨特商人,他們既在朝為官又經商天下,被尊稱為“紅頂商人”,著名的胡雪岩就是如此。

我們的女主角周瑩就是出生在1869年的陝西三原縣魯橋鎮一位紅頂商人家族。她的爺爺名叫周梅村,曾在道光年間擔任刑部員外郎,被當地人稱之為“周八爺活财神”。

周家與周瑩日後的夫家是世交,其丈夫的父親吳蔚文也是一位紅頂商人,當時的吳家大院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周瑩的丈夫吳聘是吳蔚文的獨生子,從小就與周瑩相識,這一點就和影視劇中有所不同了。吳聘自幼身體不好,有肺結核這樣的頑疾,這對當時的醫療條件而言是一個無力回天的重病,盡管吳家家财萬貫也改變不了其唯一繼承人體弱多病的現實。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吳家大院

周瑩是被其兄長撫養長大的,等到其長成一個如花似玉、待嫁閨中的妙齡少女時,她家中因為哥哥經營不善已經有要家道中落的預兆。周家會将周瑩嫁給一個病秧子,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應該是彼時的周家已經陷入了經濟窘況需要聯姻來挽救,二則是封建時代的婚約不易解除。

周瑩就這樣嫁入了吳家大院,既是替體弱多病的丈夫沖喜也是順應家族安排。這場婚姻是周瑩此生的悲劇還是她唯一的溫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們成婚後短暫的日子裡是平淡幸福的。

婚後不久,二人就有了一個女兒,但是一歲多就不幸夭折。丈夫的身體不好也一直讓周瑩心中擔憂,那時候的她大概還沒有想過丈夫與公公相繼過世,家裡需要靠她來撐起。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紅頂商人”胡雪岩

執掌門戶

1889年,周瑩與吳聘才結婚三年,年僅二十歲的周瑩就失去了丈夫,開始了她整整二十年守寡生活。她的丈夫去世之後,公公吳蔚文因為傷心過度、一病不起,不久也撒手人寰。

這裡還有一個說法是吳聘走在其父親的後頭,是吳蔚文外出經商途中遭遇意外去世,本就身染頑疾的吳聘聽到消息後病體難支,不久就追随父親而去。不管吳家父子結果如何,此時的吳家東院已經沒有男丁,曾經風光無比的秦商吳家面臨着家道中落的危險。

都說世界上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這句話在周瑩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她出身商戶世家,對數字過目不忘且擅長珠算,在經商一道上有自己獨特的天賦。

眼見家中男子故去後,家族開始走下坡路,這個女子的性格由溫柔如水變成了堅韌如冰,她憑借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取得了吳家東院管家、賬房等人的支援,順利接過了吳家大權。

起初占據吳家商業半壁江山的川花總号掌櫃和揚州“裕隆全”鹽務總号掌櫃想趁着東家父子去世,家中沒有男性繼承人,而将這兩家商号占為己有。

周瑩得知這二人的陰謀後,并沒有立刻去解雇二人,而是按兵不動,派人收集其背叛東家意圖私吞東家财産的證據。而後在和這兩個掌櫃的交鋒過程中,周瑩擺出了鐵證甚至不惜對薄公堂,讓二人心服口服地交出了商号。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裕興重”

此後,周瑩派自己的心腹執掌了這兩家商号,自此吳家大權幾乎盡收周瑩手中。但是守住家業并不簡單,商業競争不進則退,沒有人會在原地踏步等着你緩慢地發展。是以為了将商業版圖更加壯大,引進人才和知人善任也是十分重要的。

泾陽茶葉經營人鄧鑒堂原本有着自己的産業,在與同為秦商的大茶商馬合盛競争中敗北,破産後流落街頭。周瑩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重金聘請鄧鑒堂為吳家茶号“裕興重”的掌櫃。

其他人以為鄧鑒堂擅長經營茶号,應該能快速幫助吳家商号賺錢。誰知鄧鑒堂出任掌櫃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沒有賣茶。他每天和夥計喝茶下棋,拿着東家的高昂聘金過得潇灑自在。

吳家其他掌櫃和夥計等人都認為鄧鑒堂這是還忘不了自己曾經輝煌的時候,不甘心聽憑驅使,紛紛勸周瑩将其解雇另選他人。但是周瑩不為所動,她深知鄧鑒堂有自己的本事和身為秦商的誠信。

不久後,泾陽茶市行情突變,茶葉的價錢大幅度增長,鄧鑒堂看準時機迅速大規模脫手囤積的茶葉,一次就賺了上萬兩銀子,更是打響了吳家茶号“裕興重”的名号,使其成為泾陽最為知名的茶葉商号。

信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優良傳統的商家總是能夠收獲許多回頭客,吳家商業就正是這樣才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此後一直讓後人也受益于此。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鄧鑒堂

大義秦商

清朝末年,百姓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許多不良商家趁此哄擡物價、缺斤少兩賺起了黑心錢。有一年秋天,棉花大獲豐收,棉商們趁此機會聯合起來大肆壓低收購價格,讓棉農們有苦難言。

周瑩聽聞此事,下令吳家商号仍然按往年價格收購棉花,這樣一來,幾乎所有棉農都願意将收得的棉花賣給吳家。一番收購之後,連西安最大棉業商号也因缺少原材料而不得不從周瑩手中購買。周瑩趁此機會擡高一定棉價,讓那些低價從棉農手中收購棉花的商戶将農民的血汗錢又吐了出來。

自此,周瑩向吳家夥計們傳授了“以豐補歉”的商業規定。她知道農産品今年豐收了不等于明年還能豐收,陝西本地豐收了不等于全國豐收。聰明的商人應該對市場有着高瞻遠矚,根據農作物三豐一歉雙平年的生長規律及時調整經營方略,最大程度上保證農戶們的利益。

果然,第二年棉花歉收,周瑩憑着往年的信譽和對棉農們的幫助輕松地收購到了大量的棉花。加上去年豐收時囤積的庫存,吳家商号在當年的棉業競争中脫穎而出,一舉由年收三千擔的小棉号躍升成為最多時高達十一萬擔的關中棉花商業大戶。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許多商家痛罵周瑩,恨周瑩搶了他們的生意,周瑩聽說後絲毫不以為然。

商品一直有着“貴極反賤、賤極反複貴”的物價規律。周瑩就是精通此規律并且凡事給其他人留一條活路,不為了謀取暴利而不顧他人生死,并且穩定物價,于商人也是利大于弊的。

除了顧及農民、顧客們的利益外,她還對自己手下的掌櫃們和夥計們有情有義。她創立了“吳家式易堂”的商業體系,即大到掌櫃小到夥計都可以從賬上參股取得分紅。

她還推行了“陽俸和陰俸”制度,也就是和我們現代終身俸和養老金相似的一種員工保障制度。在吳家工作多年的老夥計們可以在幹不動了之後仍然領取一定的月薪,其去世後一段時間内其家人還可以領取一筆保障金。

這樣的做法讓吳家商業的夥計們都對東家有感恩之心和責任感,許多夥計一幹就是幾代人都為吳家效力。而這種類似于股份制的商業方法也在後世改良後大興于各大公司。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愛國向善

周瑩最為著名的除了其陝西女首富的稱号外,她還是清朝當時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的義女。

1900年,外國侵略者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倉惶帶領京中貴族逃往西安避難。當時身在西安的周瑩聽聞此事立刻向慈禧進獻了十萬兩白銀,用以幫助清廷解決燃眉之急。

當時吳家衆人覺得不應該捐獻十萬之多,但是周瑩卻堅持如此,她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女子,國難來臨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受那個時代的局限,她沒有打破封建腐朽的思維,慈禧太後是一個奢侈無度的獨裁者,清朝當時也隻是落日餘晖。但是她的愛國之心是不能否認的,她在國家危難時願意仗義出手的心胸是不能否認的。

慈禧太後有感于二人丈夫都英年早逝的相同命運,也為感謝她捐獻銀兩的義舉,下令封其為一品诰命夫人,并且親手書寫的“護國夫人”牌匾相贈。據說慈禧還将周瑩收為了義女,她也是當時清朝唯一一個受到如此尊崇的漢人女子。

曾從寡婦到陝西女首富,被慈禧收為義女,真實周瑩比電視劇裡更傳奇

慈禧太後

結語

1908年,年僅39歲的周瑩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此時距離她丈夫的逝去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二十個年頭,她孤單的一生終于結束。

周瑩的一生是幸運的,她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做到了許多男兒也做不到的事情,她的手下有無數男性掌櫃和夥計心甘情願地聽命于她。

年僅二十歲就挑起了吳家商業的重擔,在大廈将傾之際力挽狂瀾。但是她的遭遇也是不幸的,青春年少之時就失去了丈夫,又被封建禮法束縛,孤單的度過了餘下的半生。

她站在高處,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隻是不知道她在往後的歲月裡可也曾對某個男子動心。或者午夜夢回,憶起了吳聘還在的日子,那時她年華正好,那個溫柔寬厚的男子正笑着為她挽起鬓發。

她的一生是值得人們欽佩的一生,雖然她沒有能夠打破那個時代的思想束縛,但她用自己的堅持和智慧向人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秦商重承諾、守信譽的風采,也為後人留下了一代女首富的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