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慮: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者:思而明Andy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中,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境遇,也會有不同的領悟。

焦慮是人内心在某個階段的必然産物,人人都會焦慮。

當事情還沒來得及完成,就會感覺到焦慮。

當時間變得不可控,也會感到莫名的焦慮。

焦慮就像是我們的影子一樣,無法抗拒,也難以擺脫。

不必過于悲觀,隻需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它。

無知便無焦慮

童年時期,我們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沒有煩惱。

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段。

童年有許多奇思妙想,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

夢想着快點長大,可以像大人一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卻不知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條件的,甚至大人不得不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這就是童年時期的無知,也正是因為無知,是以在童年世界裡,沒有憂慮的困擾,不受情緒左右。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更多的奧秘。

世界之窗被一步步打開,内心也由懵懂到清晰。

我們越是了解這個世界,越是感覺到自己的渺小,體會到身不由己的苦衷。

在沖突中颠覆以往的認知,然後再産生新的沖突,不斷地循環往複。

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痛苦,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無欲則無焦慮

網絡上有個故事:

一對夫妻,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用泥做水泥、用稻草做鋼筋,親手建了一棟土房子。有人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很平淡的說:“現在的年輕人,要花30年才能在大城市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們隻需要花2萬塊錢,2年時間就能擁有自己的房子,接下來的28年都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對夫妻,面對大城市的快節奏和買不起房子的焦慮。

他們毅然而然地選擇了自由自在的慢生活,并自己動手建造夢想中的房子。

這不是妥協和逃避,而是他們所追求的生活信仰。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凡事量力而為,不要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不要被世俗蒙蔽雙眼,回歸生活的本質,這樣反而活得更加灑脫。

從焦慮到超越

震撼人心的傳說:

老鷹活到四十歲時,喙、爪子、羽毛都已經老化。為了不餓死,它會飛到懸崖上,把喙敲掉,把指甲拔掉,把羽毛拔掉,就是為了能長出新的喙、爪子、羽毛。這種向死而生的行為也讓老鷹成為壽命最長的鳥,可以活到七十歲。

現實中,也許老鷹不會蛻變,繼續過着平淡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後。

也會有老鷹選擇挑戰極限,突破自己後迎來重生。

如果不經曆暴風雨的洗禮,就不會有美麗的彩虹。

沒有焦慮,也許我們的狀态永遠會停留在原地。

适度的焦慮,可以給予我們無窮的動力。

也許我們生而平凡,但也要有不甘于平凡的精神。

勇敢一點,選擇和焦慮和平共處吧。

向内塑造更好的自己,向外超越生命的高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