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刺客
制造敵人,是美國用于拉攏盟友維持全球霸權地位的一種慣用手段。在冷戰時期,前蘇聯成為美國的敵人,冷戰結束後,中俄尤其是中國變成美國的“敵人”。為此,美國近年來不斷挖空心思,想要憑借自身的實力和地位“征服”中國,確定其霸權體系永遠不會受到挑戰。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日前向國會表示,他希望拿出200億美元,建立一條從加利福尼亞洲到日本、再到亞太地區的強大軍事警戒線。原因是美國如果沒有成效顯著且令人信服的正常威懾力量,中國将有可能在該地區采取行動,取代美國的地位。《北京日報》17日在報道中認為:美國軍方不擇手段地想要“征服中國”。
戴維森向國會提出的設想,就是計劃增加軍事投入,建立一條從加利福尼亞州到日本的漫長“警戒線”,也就是說,美軍将在沿線的盟友境内部署反導系統、陸基中程飛彈基地、以及戰略轟炸機,對中國形成一個新的軍事島鍊。戴維森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中國感受到威脅,以此來阻遏中國利用飛彈優勢對美國構成威脅”。
但理想很多時候往往會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很簡單,美軍若要建立這條漫長的軍事警戒線,200億美元資金還不夠塞牙縫。更何況,包括日本和澳洲在内的沿線美國盟友,是否有膽量冒着被中國飛彈報複的風險,允許美國在其境内部署飛彈,這都是一個未知數。
自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每年軍費就都超過7000億美元,這尚且無法讓中國等對手屈服,即便再加上200億美元,“征服中國”的意願也隻能在夢裡實作。更何況,戴維森的這個設想,擺明就是一個戰略無底洞,這筆錢國會給不給也還是個未知數。是以,有分析認為戴維森的這種觀點“充滿着科幻色彩”。
難怪外界不看好戴維森的這種設想,這實際上就是美軍騙錢的一貫手段。美國國會即便是滿足戴維森這個不切合實際的申請,多給印太司令部200億美元撥款,也極有可能會與美軍之前為騙錢而搞出一些戰略設想那樣,最終是錢都打水漂了,設想也不了了之。
中國在軍力和經濟實力等領域上,與美國相比都還存在相當的差距。這就意味着,中國的崛起并不會對美國的本土或者海外基地構成威脅。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沒有将中國視為對手,中方也不至于沒事找事主動去挑釁美國。是以,美國某些政客鼓吹“中國威脅論”,并非中國會威脅美國,而是他們為美國政治和利益集團牟取暴利的一種慣用手段。
美國從冷戰結束後的巅峰狀态,落到今天這種帝國大廈搖搖欲墜的下場,絕非是外部因素使然,而是内部腐爛釀成的惡果。甚至,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認,美國是在傷害自己。據海外網報道,特朗普日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直言,美國“最難以對付的國家,不是中國或者俄羅斯,而是美國自己”。
特朗普做出這樣的表态,并不僅僅隻是為了抨擊拜登。在他任期4年期間,他的政府使用除戰争以外的幾乎所有手段,對中國發起數十年來罕見的全面挑釁。結果,中國崛起的步伐仍在邁進,但美國卻深陷疫情泛濫和種族沖突等多重危機泥潭無法脫身。
造成這一後果的,并非中國的強大讓美國受傷,而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不惜一切代價發起“自殺性沖鋒”,導緻美國“抗擊疫情成事不足,挑起海外争端敗事有餘”。是以,美國在對外輸出動蕩和沖突危機的同時,也給國内帶來内戰甚至分裂的風險。特朗普是美國衰落過程中的“親曆者”,對于美國的“自殘”行徑,自然比誰都清楚。
是以,當美軍兩個航母打擊群和一個兩栖戒備群即将齊聚南海,準備在軍事層面上“征服中國”之際,中國卻打開國門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準備熱熱鬧鬧地舉辦一場舉世矚目的體育盛事。而在這時候,美國國内頻頻上演好萊塢災難片的現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