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訊:真Jio好!兩歲娒娒兒溫州話冇講道!

“擺擺盤兒(過家家)”“縮起尋(捉迷藏)”“老鼠皮翼(蝙蝠)”……你能想象,這些“冷門”的溫州話竟從兩周歲萌娃的嘴中流利地說出來嗎?

萌娃名叫小北,溫州市區人,雖然年紀不大,但他的溫州話講得很道地。近日,小北和爺爺的一段溫州話對話視訊走紅網絡,評論區不少網友留言:“自歎不如”“溫州話說得比我還好”“教育得真好,方言不能失傳”。

怕被“溫普”帶歪

萌娃溫州話練成記

“正月初一頭,捉張單個頭,走到縣前頭,買隻醬菜頭,鏖起一镬一樽頭”“江心寺後,老龍閃三閃”圓乎乎的臉蛋,大大的眼睛,說起溫州話的小北透露着一股機靈可愛。

小北的溫州話啟蒙老師是他的爺爺奶奶,小北是家裡的二孩,上頭還有個比他大兩歲的姐姐,平時父母上班忙,小北和姐姐由爺爺奶奶照顧。“兩個孩子現在在家都講溫州話。”小北爺爺說,小北說話比較早,十個月大就會講話了。因為小北爸媽擔心爺爺奶奶的一口“溫普”帶偏了他,于是,兩人決定幹脆在小北最早學說話時,就讓父母用溫州話和小北溝通,這樣也能讓他學習道地的溫州話。

雖然小北才兩歲,但他學說溫州話學得很快。“一般的詞彙和他說兩次,他在下一次遇到的時候就能流利使用了。”爺爺說,在溫州話裡有很多生僻詞、俚語、童謠等,年輕人都不大認識,但對小北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他不僅聽得懂,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使用。

平日裡,爺孫倆坐公共汽車,小北一講溫州話總能引來乘客回頭,可愛的娃娃音配上成熟道地的溫州話,小北的反差萌吸引了不少粉絲。“平時我愛拍些生活日常分享到抖音,沒想到寶寶開口講溫州話的視訊會漲那麼多粉絲。”爺爺笑說。

打開評論區,網友們紛紛表示被小北的可愛吸引,也為他小小年紀能說一口流利的溫州話感到驚奇。“現在會說溫州話的年輕人太少了,尤其是這麼小的孩子,以後方言的傳承還得靠他們一代代人說下去。”網友們表示。

視訊:真Jio好!兩歲娒娒兒溫州話冇講道!

想學溫州話卻沒條件?

專家說語言環境很重要

正如網友們所擔憂的一樣,如今講溫州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讓孩子學說溫州話重要嗎?為此,記者采訪了身邊幾位家長。

“重要!溫州話裡藏着溫州人的文化,”魏先生說,“想要了解這座城市,就應該從它的方言入手。”魏先生是湖北人,老婆是東北人,兩人在溫州生活20餘年卻不會講溫州話。但讓他們驚喜的是,10歲兒子可可的學校有教溫州話,現在,可可也能簡單地說上幾句。“他其實很喜歡講溫州話,一有空就會拉我陪他坐公共汽車,聽廣播裡的溫州話播音,然後跟着學。”魏先生說。

在外地經商的張女士同樣認為,讓小孩學溫州話太重要了。“這是一種認同感,出門在外一講方言就知道你是哪裡人,親切的鄉音能迅速拉近與人的關系。”張女士說,現在自己的孩子在溫州由爺爺奶奶照顧,她還特意叮囑兩位老人在家一定要和孩子用溫州話交流。

“我也很想讓孩子學溫州話,但沒有這個語言環境。”陳女士說,自己是永嘉人,老公是樂清人,兩人雖然會講溫州話,但口音不一樣,是以二人在家都用國語交流,連帶着孩子們在家也隻講國語。“現在隻寄希望于學校能多教教他講溫州話。”陳女士說。

民俗專家金文平表示,語言環境是溫州話傳承的重要條件之一,兩歲萌娃小北喜歡講溫州話,就是因為他具備這個語言環境。“過去,我們常坐爺爺奶奶膝蓋上聽他們唱童謠,然而現在更多的爺爺奶奶選擇用國語和孫輩溝通。”金文平說,這是很遺憾的事情。當然,除家人外,學校方面也可以加強這種語言環境的培養,比如開設課程或組建興趣小組。再者,可以加強鄉土知識科教書的推廣,形成立體式的方言文化傳播。

來源:溫州晚報

感謝你讀到這裡,記得把溫州百事通“設為星标”

嗯,這篇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