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世人皆知,玄宗對于安祿山的輕信,導緻其野心膨脹,進而舉兵造反,逼得玄宗馬嵬驿下賜死楊貴妃,隻身逃命入西川。

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若當時有兩人在世,安祿山絕不敢反!一人乃是号稱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此人且撇開不談。另外一人,則是号稱盛唐第一将的王忠嗣。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大家都知道,安祿山為了取信玄宗,拜楊貴妃為養母,盡管安祿山比楊貴妃大了十多歲。可是王忠嗣的關系,就比這個貴妃養子的身份尊貴多了。

王忠嗣可是名副其實的玄宗養子,在與吐蕃作戰中,其父王海賓作為元帥薛仁貴的先鋒出戰。所謂先鋒呢,其實和現代部隊的偵察兵差不多,除了要開路偵探敵情外,還要以身試險,一不小心就會被敵人圍攻,最終全軍覆沒,王忠嗣父親就是這樣。

王海賓和敵人在渭州武階驿相遇,雙方苦戰,此戰的結局以王海賓慘敗收場。王海賓也是一員虎将,以骁勇聞名。

《舊唐書 列傳第五十三》: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家于華州之鄭縣。父海賓,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太谷男,以骁勇聞隴上。

大家肯定會疑惑,這麼一員虎将,為什麼大敗?要知道此時的唐軍可是連年征戰,号稱是滅國無數。

這是因為唐朝和吐蕃的主力部隊接下來的行為大相徑庭,吐蕃是趕忙派兵前去攔截王海賓,史書上記載唐軍卻是嫉其功,按兵不救。王海賓寡不敵衆,最終戰死沙場。等到王海賓戰死後,那些觀戰的人率領大軍殺來,大敗吐蕃,斬首數萬。

玄宗其實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沒辦法,畢竟打赢了,不好處罰大家,否則軍心不穩。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當時王忠嗣隻有9歲,後來被帶入長安,在面對玄宗時痛苦不已。玄宗感念其父為國戰死,将其帶入宮中,當作幹兒子撫養。這時候的安祿山,還不知道在哪兒涼快呢。

王忠嗣自小在宮中長大,與忠王李亨玩得比較好。并且玄宗非常器重他,彼時玄宗也是有鴻鹄之志,想開創一番不亞于太宗功績的明君。于是親自傳授他兵法韬略,希望能把王忠嗣培養成為他開拓進取的心腹之人。

王忠嗣也是個好孩子,雖然在宮中長大,但是沒有學到一點壞毛病,反而是自律自強,長大後更是雄壯剛毅。玄宗總是稱贊他,日後定會成為一代名将。

公元730年,王忠嗣入吐蕃作戰,被編入蕭嵩部下。但是臨出發前,玄宗密令蕭嵩不可派王忠嗣擔任重要職務,恐其為父報仇心切而陷入險地。

就這樣,王忠嗣在這兒待了三年一事無成,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公元733年,就在蕭嵩回長安述職之際,王忠嗣以幾百騎兵大破吐蕃,一戰成名。于是蕭嵩為他請功,王忠嗣被封為左威衛将軍,自此王忠嗣一發不可收拾。

不久之後,河西節度使想要攻取新城,諸将皆面有難色。有人便向河西節度使舉薦王忠嗣,單槍匹馬沖入敵陣大破吐蕃。此後多次立功,公元741年,升任朔方節度使,此時他隻有35歲。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公元742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與奚族怒皆部在桑幹河交戰,三戰三勝。當時突厥發生内亂,王忠嗣率軍前去威懾,突厥烏蘇米施可汗為了免于大戰,請求投降。但是突厥可汗并非真心投降,拖拖拉拉不肯過來。王忠嗣就施展反間計,挑撥悉密與葛邏祿、回纥三部落背叛突厥,并攻打突厥可汗,突厥可汗被打得丢盔棄甲。

王忠嗣抓緊時機出兵,俘虜了突厥可汗的右軍,突厥多個部落歸降。第二年,王忠嗣又擊敗突厥人和奚人。從這以後,王忠嗣的名字,就徹底成了一塊金字招牌,邊境胡人為之膽寒。

這以後,王忠嗣兼任河東節度采訪使,充任西平郡太守,參與武威郡軍事,充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又代理朔方、河東節度使。到其巅峰時期,王忠嗣身佩四枚将印,控制萬裡邊疆,河西兵力約七萬三千人,隴右約七萬五千人,朔方約六萬四千人,河東約五萬五千人。

也就是說,王忠嗣掌控的兵力多達二十萬之衆,幾乎是大唐所有軍事力量的一半。哥舒翰、李光弼等大将無一不受過他的恩惠,哥舒翰能有後來的成就,也是得益于王忠嗣的提拔和伯樂之恩。自唐朝建國以來,無一人能有這樣的權勢。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但是對于安祿山來說,王忠嗣就是紮在他心裡的一根刺。他在一天,安祿山就沒辦法反,一旦舉兵,他絕對不是百戰名将王忠嗣的對手。

而且王忠嗣還多次向玄宗進言稱安祿山有造反之心,隻是玄宗沒聽進去。是以為了自己的造反大業,他必須把王忠嗣弄下來。但是僅憑他一人,遠遠辦不到,于是他找到一人當幫手,這人就是當朝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與王忠嗣也素有嫌隙,巴不得将他扳倒。有一次,唐玄宗想攻打吐蕃的石堡城,就問問王忠嗣的意見。王忠嗣覺得石堡險固,吐蕃兵多,直接攻打不是上上之策,不如靜觀其變。

《舊唐書》:“玄宗方事石堡城,诏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雲:“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

唐玄宗是以不高興。估摸着玄宗這時候肯定想,老子把你養這麼大,現在學會跟我唱反調了?而這一下,也就被李林甫抓住機會了。

不久,董延光獻策攻打石堡城,唐玄宗同意了董延光的計劃,令王忠嗣接應。但是董延光的計劃有漏洞,王忠嗣隻能敷衍他,實際上并不想讓部下白白去送死。王忠嗣的态度被董延光所怨恨,王忠嗣的部将李光弼很是擔心,勸王忠嗣拿出錢财向董延光道歉,畢竟打狗還得看主人呢,這狗的主人可是當朝宰相李林甫,得罪了他沒有好處。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王忠嗣不聽,并且跟他說,我不能因為官職而眼睜睜看着我的部下送死,大不了丢了這個将軍不做。後來董延光沒有攻克石堡城,怕玄宗怪罪,反而污蔑說是王忠嗣故意見死不救,不及時接應。

李林甫又指使他人,誣陷告發王忠嗣曾經圖謀扶立李亨為太子。這可就觸到皇帝的逆鱗了,古往今來,有幾個皇帝能接受邊關大将和太子勾搭在一起?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甯殺錯不放過。

唐玄宗大怒,直接将王忠嗣召回京城下獄,差點判處死刑。幸虧當時部将哥舒翰代替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唐玄宗非常器重他,哥舒翰自己曾經受過王忠嗣的栽培之恩,替他喊冤,請求用自己的所有官職爵位為王忠嗣抵罪。

唐玄宗也是有點感動,同時也不想傷了這些大将的心,于是将王忠嗣貶職。第二年,王忠嗣突然暴死,終年四十五歲。也有人說是抑郁而終,也有人說是遭人迫害。

他是唐玄宗的養子,也是盛唐第一将,若他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之後安祿山去一大敵,熬死李林甫等到楊國忠上台後,安祿山可以說是一身輕松了,放眼大唐,再無一人是其對手。遂舉兵反唐,安史之亂由此爆發。

反過來說,若王忠嗣還在,安祿山根本不敢叛亂,安史之亂也不可能發生。不知道玄宗慌忙逃命的時候,心裡有沒有後悔将王忠嗣貶職下獄?

參考資料:《舊唐書》

圖檔源于網絡,若侵權,請告知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