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生在演藝世家的人,
長輩當年的想法,卻是希望她安安穩穩當一名幼稚園老師,平淡一生。
不過冥冥之中,有的人生來就自帶光環。

1969年,北京八一廠一個攝影師的家裡,女兒降生。
父母為女兒取名潘婕。
她的父親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攝影師,母親是兒童電影制片廠的導演。
上輩人裡,外公是電影工程師,外婆又是當年的電影演員。
用潘婕後來的話形容,自己小時候是在天然溫室裡,被保護着長大的。
這個幸運的家庭和出身,讓潘婕小時候不必考慮其他,
能夠順其自然按着自己的心思生活。
不過,小時候父親經常告誡女兒,長大後不要奢望幹影視這個行業。
而且由于當初的時代背景,父母也沒有刻意往演藝方面給女兒有什麼指導。
一切都是自然生長,是以她從小對于演藝,也沒有抱太大的幻想。
是以,當從小有演藝夢的年輕人,不是想考入各種藝術團體,就是想報考藝術學院的時候,
潘婕從國小一路讀到中學,在将來選取專業的時候,
全家人把關,包括她自己的意願,最後選擇了師範學校。
父母希望女兒将來能夠從事教育工作,普普通通地過一生。
就這樣,中學畢業後的潘婕,走進了北京幼兒師範學校。
她聽從父母的建議,不去想關于演戲這方面的事情。
隻不過時代在變化,潘婕父輩們經曆過的一切,
在女兒漸漸成長的時候,早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過去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在八十年代又出現在了社會上。
有一天,潘婕從學校回家後,帶來了一個重大的消息:
她被模特隊選中了!
突然聽到這個消息,父母都有些懵圈。
在他們的記憶深處,模特或許已經是解放前的事物了。
如今突然聽到女兒有可能要去做模特,他們一時還轉不過彎兒來。
父親看着女兒,此刻的潘婕正值青春,妙齡少女一般,出挑的像離水的芙蓉花。
女兒長大了,這對父母而言自然是好事。
隻是這模特的事情,還是讓父母有些接受不了。
潘婕這才向父母說出了原委。
那是隸屬于紡織部的一個模特隊,
因為師範學校裡有很多年輕的女學生,他們就來學校招人了。
沒想到,無論是容貌還是身材,潘婕被看中了。
父母還是有些疑慮。
“放心,這個是業餘的,并不是全職,不影響上學。”
聽了女兒最後這句話,家人的心才漸漸落了地。
很快,潘婕在課餘時間就去接受了關于模特的教育訓練。
過去,潘婕從未接觸過這一行業。
那時候不要說電視節目,就連普通的報刊雜志上,也沒有任何關于模特的海報。
聽了專業老師的講解,她才發現原來這個領域居然也别有洞天。
經過短暫的教育訓練後,潘婕正式加入了這個業餘的模特隊。
那時候國門剛剛開放,國外的設計師也是紛紛湧入。
據說,國外的一些設計師,都是讓她擔任穿婚紗禮服那個重量級的角色的。
這一做,就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
那時候,大學畢業生還是管配置設定工作的。
潘婕在一家幼稚園裡,當起了老師。
業餘的時間裡,她還在女子時裝模特隊裡擔任模特。
家裡人都以為,女兒的工作穩定了下來,
以後安穩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最好了。
不過就在她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個新的機會又出現在了潘婕的眼前。
而這個機會,又和北京當時三個文藝青年的神侃有關。
那是1988年的年初,剛剛過完春節。
一天,在北方淩冽的寒風裡,一個叫蔣和欣的人,來到了崇文區西河沿。
在當時,西河沿一帶,可是一片進階住宅社群。
這裡的樓房,樓道裡不光是大理石鋪地,電梯還是國外進口的。
門口的門衛,随時會攔下毫不相幹的人。
這片樓裡,當時住的都是國内文化界的大拿。
因為蔣和欣在中國作協裡工作,是以能夠順利出入。
那天,蔣和欣是去找朋友張安東和趙耀的。
這兩個人,都很有背景。
蔣和欣去的是張安東家,到了之後,一個電話又把趙耀也叫了過來。
幾個人年齡相仿,是以沒事就聚在一起侃大山。
那是八十年代末,社會上擷取咨詢的管道就是電視機。
不過大部分的資訊,都還是從報紙雜志這些紙質媒體來擷取的。
年輕人心氣高,而且又喜歡胡思亂想,
每次聚在一塊的時候,腦子裡就會冒出不少稀奇古怪的想法。
當時讨論最多的就是下海,某某某,在街上擺攤當個體戶,
很快就奮鬥成了萬元戶。
他們三個人雖然吃喝不愁,但這種安逸的生活過久了,
内心深處總忍不住想要去做點什麼。
這次的聚會,神侃的主題,無非還是想着去做些什麼,
整天做着一些固定的工作,早已厭倦了。
就在當天,趙耀突然生出了一個念頭,舉辦一個選美比賽。
那時候電視機已經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
做生意的也多了,如果舉辦一個選美的比賽,
沒準通過拉贊助什麼的大賺一筆。
其他兩個人也來了興緻,不知不覺間,三個人就聊了一個晚上。
趙耀當時既是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的研究所學生,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擔任油畫老師。
他的妻子還是一名舞蹈演員,是以對于選美人員的體型和身材,他有獨到的見解。
張安東就更是一個典型的文青了,從武漢大學畢業,
當時辭掉了在報社的鐵飯碗,一門心思想着出國長長見識。
雖然當時三個人聊嗨了,不過就選美的具體事項,他們還是顧慮重重。
首先,選美這個詞就不能用。
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個詞彙容易讓人跟資産階級産生聯想。
三個人絞盡腦汁,最後還是趙耀提議,應該叫青春風采大賽。
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這項活動會不會得到支援。
三個人沒想到,他們的這番設想和操作,間接影響到了潘婕未來的人生走向。
同樣處于北京的文化界,當幼稚園老師并兼職做模特的潘婕,很快就得到了選美的消息。
當時,趙耀他們三個人商量好後,很快就把這想法告訴了父親。
他的父親趙尋也感到這個想法很不錯,
是以就找到了《當代電視》編輯部的朱漢生,兩個人是多年的老友。
老友也覺得小輩們的想法不錯,隻不過雜志社沒辦法承辦這種活動。
朱漢生的提議下,他們又帶着想法,去拜訪了文聯下屬的電視藝術家協會。
最終在當年的3月,這件事被确立下來了。
朱漢生是總負責人,之前提議的三個年輕人都是組委會的成員。
活動的機構成立了,那就得大張旗鼓地宣傳。
按照他們制定的規則,參加比賽的,得是年紀在17-28周歲的北京市女青年。
比賽分為四個階段,最終獲勝的,将獲得北京之花的稱号。
他們把報名參賽的時間定在四月的上旬和中旬,一共四天時間。
由于沒錢,三個人根本沒辦法在報紙上刊登參賽的啟事。
于是,張安東每天騎着一輛二手的機車,整天去各個大學裡張貼廣告。
這個辦法雖然傳播面不大,不過到了四月八日第一天的報名時間,
一下子就來了五十多個人。
這五十多個人中,就有潘婕。
那時候,她是和好朋友楊秋怡一起來報名的。
楊秋怡當時還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看到這個消息後,就趕緊告訴了潘婕。
她想參賽,就拖着潘婕一起去了承辦這次比賽場地的崇文區文化館。
多年以後,潘婕還記得報名那天的場景。
兩個人從薊門橋坐公共汽車到崇文門,中間還倒了幾趟車。
車窗外,正是北京四月裡刮沙塵的季節。
漫天的風沙,兩個人出門的時候還刻意帶了紗巾。
可到了現場的時候,兩個人發現居然還要收參賽費。
一個人就要八塊錢。
一旁的楊秋怡首先犯難了,她一個窮學生,沒任何收入,這錢她根本出不起。
而潘婕當時其實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參加。
畢竟,她在業餘的模特隊裡,每參加一次表演的酬勞也僅僅才七塊錢。
不過,楊秋怡的臉上可是寫滿了想要參賽的念想。
最終,潘婕想到自己和朋友倒了這麼多趟車,那就參加吧。
她拿出了十六塊錢,把楊秋怡的那份報名費也掏了。
那時候潘婕還不知道,雖然參賽費不便宜,
但最終報名參賽的女生,也高達842人。
這還除去了那些長相一般,組委會直接拒收的女生。
潘婕去的那天,現場的女生有一百多人。
她穿着一件粉色的風衣,流行盤頭,看起來既漂亮又有氣質。
當時在現場,潘婕原本想彈奏一段鋼琴來展示才藝的。
由于現場沒有鋼琴,她展示了一段模特走步,然後又跳了一段舞。
她的朋友楊秋怡,之是以這麼急切地參賽,就是因為對長相非常自信。
當天的初賽,楊秋怡之後就被評委定成了第一名。
潘婕則是第二名。
不過,楊秋怡的腿沒有潘婕的長,
勝在面容不錯,幾個評委居然在現場交頭接耳一番,
就把楊秋怡78厘米的腿長,改成了和潘婕一樣的87厘米。
公然的作弊行為,現場的參賽者也沒有提出任何的異議。
畢竟,當時的這種比賽沒有任何的效益和名利在裡面,
即便能夠獲得第一名,也産生不了多大的效益和好處。
最終有300人通過了初賽,楊秋怡和潘婕位列第一和第二。
之後的複賽,潘婕就沒有那麼上心了。
當時因為模特隊有表演,她就去南方演出了。
是以她并沒有參加複賽。
不過,組委會知道她底子不錯,沒讓她參加比賽就直接進入了決賽。
但在當年最終的決賽中,由于鬧騰出的動靜越來越大,
不光有外媒來報道,還有其他地方也紛紛效仿。
但由于主辦方沒有拉到大的贊助,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
這場選美後來就草草收場了。
其他地方的選美,在評估了前期的投入之後,也都紛紛停止了。
實際上,組委會已經内定了十三名優秀的選手,
潘婕和朋友楊秋怡等人都在這個名單上。
在當時,這個名單後來一直沒有公布過。
選美雖然雷聲大雨點小,但造出來的聲勢,還是給潘婕提供了一個機會。
就在選美的那一年,導演梁明正在為尋找女一号犯愁。
他和另一位導演穆德遠,正在準備籌拍國内第一部恐怖片。
可惜因為時代的局限和觀念問題,很多女演員對角色都望而卻步。
通過選美這個驚雷,他們找到了潘婕所在的學校。
就這樣,她被導演拉去,拍攝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黑樓孤魂》。
多年前,父母都不希望女兒從事文藝這一行業。
然而兜兜轉轉,從模特到選美,再到出演電影,
潘婕最終還是走上了演藝這條道路。
此後的潘婕,無論是模特還是演戲,她都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
雖然一直從事着在外人看來很新奇的行業,
不過因為小時候父母的影響,自始至終,她都是以一種普通人的心态來看待這種身份。
38歲,她又多了一個身份——導演。
之後,她曾經先後執導《晉州女人》和《美麗笨女人》兩部電影。
當年選美之後,王志文還曾狂熱地追求過潘婕。
多年以後,回憶起青蔥歲月,她坦言王志文是自己的初戀。
那個年代的人,觀念都還非常的保守。
第一次接吻後,她内心忐忑不安,告訴王志文,自己會不會懷孕。
這段情後來不了了之,而潘婕後來的感情,也基本不為外人所知。
如今的潘婕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偶爾她也會在網上曬曬自己的生活和過往。
當初的選美,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
如今52歲的她,則繼續過着自己并不緊湊的生活。
至于潘婕生活中有沒有結婚,目前無人得知。
有人曾看到過她一起和從業人員吃便當,
一邊吃,還一邊猜身邊的造型師給她說的謎語。
再尋常不過的工作餐,她看起來吃得是那麼的香甜。
也許在優雅之外,這就是潘婕的處世之道吧。
文|Nnancy
圖檔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