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作者:阿狸百科

引言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于 1918 年結束時,人們最不想要的就是一場更大的沖突。那麼,為什麼世界在僅僅兩年後就重返戰場以打二戰呢?

誠然,1939 年德國入侵波蘭引發了法國和英國的宣戰,正式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那件事隻是一系列事件的最後一根稻草。多年來,各種其他經濟和政治挑戰一直在加劇緊張局勢。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凡爾賽條約

1919 年,來自 20 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法國,起草和平條約,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設定條件。然而,為了打破傳統,那些處于沖突失敗一方的人被排除在外,這尤其激起了最大和最強大的戰敗國德國的不滿。

沒有德國的介入,以美國、法國和英國為首的勝利者決定了沖突後的和平是什麼樣子。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希望根據他的架構來建構和平,以防止未來的全球沖突。這個被稱為十四點的架構主張建立一個名為國際聯盟的國際組織,該組織将賭注于集體安全的理念,這意味着入侵一個國家将被視為對整個集團的威脅. 威爾遜的十四點還呼籲削減武器和自由貿易,并幫助奠定了自決原則的基礎——由具有共同特征的群體組成的概念應該能夠決定他們的政治未來。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與此同時,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擔心德國在法國邊境的複興,推動達成一項似乎比和平更具懲罰性的協定。

談判拖了幾個月,但最終,凡爾賽條約迫使德國承擔沖突的責任,放棄其海外殖民地和 13% 的歐洲領土,限制其陸軍和海軍的規模,并支付賠款給戰争的勝利者。

回到家後,德國人對他們認為苛刻和羞辱的條款感到憤怒并舉行抗議。1923 年,納粹上司人阿道夫·希特勒表示,該條約旨在“使兩千萬德國人喪命并毀滅德意志民族”。納粹黨的核心原則之一是取消交易,而像這樣的競選承諾幫助該組織赢得了追随者。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和平協定在使世界陷入另一場戰争方面的确切作用仍然存在激烈争議。但當時的一些觀察家懷疑它能否確定結束敵對行動。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因該條約辭去英國駐凡爾賽代表團的職務,他認為該條約過于懲罰性,将導緻歐洲災難。一位法國軍事上司人以驚人的準确性預測,該條約并不代表和平,而是“二十年的停戰”。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表明,上司人締造和平的方式可以用來點燃未來的戰争之火。

國際聯盟與外交理想主義

國際聯盟從凡爾賽條約中出現,有 32 個成員國,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多數勝利者,并最終擴大到包括德國和其他戰敗國。(盡管威爾遜總統進行了熱烈的競選活動,但美國參議院拒絕了其成員資格。)根據該組織的創始協定,這些國家承諾不再訴諸戰争。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聯盟的前提是,對一個成員的安全威脅需要所有成員的回應。但是,當需要應對這些威脅時,該組織基本上失敗了。

聯盟的國際争端解決部門在采取行動之前需要一緻同意,這嚴重限制了其行動能力。例如,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滿洲地區後,由于該國的否決權,國聯無法迫使日本離開。

1935 年,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現在的埃塞俄比亞),同盟的反應再一次微乎其微。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在給該組織的緊急講話中問道:“對我的承諾都變成了什麼?”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助長了聯盟厄運的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在當時也更廣泛地困擾着國際關系。例如,1928 年的《凱洛格-布裡安條約》要求其簽署方在不訴諸暴力的情況下解決沖突。然而,該協定實際上毫無意義,因為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破壞了旨在禁止侵略和擴張主義的國際協定,而法國和英國等國拒絕采取行動維護均勢。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聯盟的大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創傷和削弱,事實證明,他們不僅無法應對這些安全威脅,而且對解決這些威脅不感興趣。結果,該組織對公然侵略的無牙反應隻會鼓勵更多的入侵。

到二戰爆發時,國際聯盟實際上已經被國際政治邊緣化了。許多專家認為,它缺乏美國會員資格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該組織的命運。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在 1937 年都離開了——也削弱了該組織的信譽。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盡管聯盟最終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但該組織在全球健康和軍備控制等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該組織的許多機構和理念都延續到其後繼組織聯合國。但與集體安全相關的挑戰依然存在。

希特勒的崛起

德國通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道路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它于 1918 年 11 月簽署了停戰協定。盡管前線的上司人認為這場戰争無法取勝,但其他人拒絕接受失敗。

一個神話開始流行,如果不是國内的動蕩,德國本可以赢得這場戰争。這個由保守派和軍方提倡的神話錯誤地指責猶太人和左翼活動家在背後刺傷了該國的戰争努力。一些人稱魏瑪共和國——德國新的民主政府——的成員為“十一月罪犯”,并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歸咎于他們。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然後,背靠背的危機打擊了德國經濟。在 1920 年代初期,該國經曆了惡性通貨膨脹,在這種情況下,價格飙升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德國貨币貶值了很多。儲蓄突然變得一文不值,到 1923 年,購買面包需要一輛手推車來運鈔票。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複蘇——以及民主似乎可以在德國站穩腳跟的時刻——大蕭條開啟了金融和政治動蕩的新時代。從 1929 年到 1932 年,德國失業率飙升了近五倍,最終影響了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在此背景下,群眾對納粹黨的支援率飙升。在 1928 年和 1933 年的議會選舉之間,該黨的得票率從 3% 上升到 44%。

納粹承諾撕毀凡爾賽條約,重振經濟,恢複德國榮譽。他們還試圖建立一個更大、種族純正的德國。在納粹意識形态下,德國人在種族上具有優勢,有權在東部擁有更大的領土或lebensraum(生活空間)。當他們上台時,納粹迫害了他們認為低人一等的人,包括猶太人、斯拉夫人、黑人和羅姆人。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1933年,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許多政治精英認為他們可以控制他。相反,希特勒迅速掌握了國家的權力,集中了權力并暫停了公民自由。德國短暫的民主試驗失敗了。

作為德國的絕對統治者或元首,希特勒重新引入了征兵制或強制性兵役制度;重建國家武裝部隊;下令進行數百萬人的種族滅絕;并入侵歐洲各國。在希特勒死後四分之三個世紀,希特勒上台,德國從民主國家淪為法西斯主義,令人恐懼地提醒人們注意政治中種族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危險。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日本帝國主義崛起

日本 1941 年對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的空中轟炸使美國重新陷入另一場全球沖突。盡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稱這次襲擊是一次突然襲擊,但它并非憑空而來。相反,它源于日本對皇權的野心。

幾十年來,日本對日本在世界上的角色感到沮喪。1919 年,該國代表推動将一項申明種族平等的聲明納入《凡爾賽條約》,但遭到拒絕。幾個西方國家的歧視性法律針對日本移民。對許多日本人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國際體系似乎旨在讓西方人獲得财富和資源的特權。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積累皇權。台灣在 1895 年成為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随後又有更多領土。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的滿洲地區,為對抗蘇聯共産主義提供了地理緩沖,同時也提供了這個島國極度缺乏的豐富自然資源。在 1937 年挑起戰争後,日本人入侵了滿洲以南的中國大部分地區。

入侵滿洲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次齊射。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沖突更新為日中之間的徹底戰争。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在戰争期間,日本軍隊屠殺了俘虜和平民,并實施了廣泛的性暴力。據估計,在 1937 年至 1945 年間,中國有多達 2000 萬人喪生。盡管有這些政策和全球對南京大屠殺等暴行的憤慨,但多年過去了,日本的侵略才引發了國際報複。

但日本的崛起和歐洲的沖突讓羅斯福感到擔憂。為了應對日本的擴張主義,他實施了一項禁運,将日本與美國石油隔離開來。日本海軍隻有大約六個月的石油儲備。該國決定是時候對西方目标采取進攻戰略了,包括珍珠港。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1941 年 12 月 8 日,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一天後,美國向日本宣戰。12 月 11 日,德國和意大利(根據 1940 年三方條約與日本結盟)通過對美國宣戰進行報複。

孤立主義

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的美國在許多方面都轉向了内向。第一次世界大戰奪去了這麼多人的生命,而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幸存者,家鄉的情緒變得陰沉。盡管該國繼續在國際上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但它基本上遠離了在歐洲和亞洲展開的武裝沖突。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在這種背景下,國會頒布了高額的保護主義關稅,旨在保護美國企業免受競争,這損害了美國與其貿易夥伴之間的關系。它還通過了幾項旨在確定美國避免外國沖突的中立法案。(參議院在 1919 年出于類似的原因拒絕了美國加入國際聯盟。)與此同時,國内對羅斯福總統在 1930 年代支援盟軍的舉動的抵制向德國和日本表明,侵略幾乎沒有負面影響。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在 1940 年代初期,孤立主義得到了一個名為美國第一委員會的政治組織的大力支援。該小組有大約 80 萬成員和一位著名的支援者——查爾斯·林德伯格,他是第一位獨自穿越大西洋的飛行員。該組織的既定目标是讓美國遠離 1939 年在歐洲開始的戰争,但該組織也充當了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平台。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1940 年 5 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3%的受訪美國人反對美國對德國宣戰。但在 1941 年 12 月 7 日,關于是否參戰的争論變得毫無意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和德國宣戰之後,美國已經做好了在歐洲和太平洋開戰的準備。

很難知道美國是否可以通過減少孤立主義的經濟和外交政策來幫助預防沖突。但是關于美國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以及美國上司人是否應該把“美國優先” ——的争論一直持續到現在。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綏靖

1930年代,法國和英國對納粹德國實行綏靖政策,容忍納粹德國的部分領土侵略,而不是用武力對抗,希望德國和平安定下來。這一政策在 1938 年夏末達到了最低點,當時希特勒威脅說,如果不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占多數的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不授予德國,他就會将歐洲拖入戰争。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就在幾個月前,德國在一次名為Anschluss的事件中吞并了奧地利。希特勒的目标是在他的統治下團結整個歐洲的德國人,英國首相内維爾張伯倫希望希特勒在獲得蘇台德地區後會感到滿意。英國和法國上司人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并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以換取德國不再提出進一步要求的承諾。當張伯倫帶着希特勒簽署的協定回到倫敦時,肯定了“我們兩國人民永遠不再互相開戰的願望”,他相信他有辦法確定“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不用說,情況并非如此,因為第二年爆發了戰鬥。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但根據獨裁者本人的說法,法國人早些時候的挑戰可能意味着他的雄心壯志的終結。1936 年,在違反凡爾賽條約将萊茵蘭(德國與法國接壤的一個地區)重新軍事化後,據報道,希特勒說: “進軍萊茵蘭後的 48 小時是我一生中最傷腦筋的時刻。如果當時法國人進軍萊茵蘭,我們将不得不夾着尾巴撤退。”

上帝的手撥動了一戰的開關,說:不夠混亂,再來場更大的戰鬥

自二戰以來的幾十年裡,綏靖政策被譴責為災難性的外交政策失敗。上司人使用和濫用這個詞來證明(或嘲笑)外國幹預是正當的。但對這種政策的判斷有後見之明的好處。當英國和法國上司人簽署《慕尼黑協定》時,他們面臨着避免戰争的巨大國内壓力。盡管張伯倫和其他人誤判了希特勒的雄心壯志,但很難知道更多的幹預主義政策措施是否會阻止他。

分享曆史,撥開迷霧,看到真相,感謝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