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得住的鄉愁——銅灣“霸王鞭”

留得住的鄉愁——銅灣“霸王鞭”

“霸王鞭”又名花棍舞,是中方縣銅灣鎮一種常見的民間舞蹈,起源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曆史,因演出時表演者要在“嘩嘩”作響的花棍舞中吟唱而得名。1999年,經湖南省文化廳準許被列入第四批懷化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新春臨近之際,記者在非遺傳承人陳長華的帶領下,領略了“霸王鞭”的神奇風采。

古鎮銅灣位于沅江西岸的一個灣内,據傳,以前這裡有一塊古銅色、敲起來很響、重達幾十噸的大岩石,故得名銅灣。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每逢重大節日都會跳一種熱鬧、歡快、喜慶的花棍舞來助興,它就是“霸王鞭”。

在器樂的伴奏下,表演者一邊吟唱,一邊用花棍敲打身體,看似樸素,卻其味無窮。在中方縣銅灣鎮,“霸王鞭”既是全鎮人喜愛的藝術表演形式,也是逢年過節不可或缺的娛樂節目。

據“霸王鞭”湖南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陳長華介紹:從前唐朝有一對兄妹,他們的父親被人所害,母親也走失了,兄妹在銅灣乞讨時遇見了一位好心人,好心人給了他們一根花棍, 花棍兩頭打了兩個孔夾上銅錢,邊打邊響,以此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好心人又給了他們一些銀兩 ,讓他們讀書 。後來兩兄妹來感謝這位好心人,才得知這位好心人是當地山寨的大王,兄妹就把這個花棍叫做了“霸王鞭”,此後, “霸王鞭”就一直傳承至今。

今年70歲的陳長華研究銅灣“霸王鞭”已有30年,她告訴記者,作為“霸王鞭”發源地,這門藝術曆經千年,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在縣文化旅遊局和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改編的“霸王鞭”正煥發出了新的勃勃生機。 在銅灣本地,結婚、喬遷等喜慶的日子裡都會請上一支會跳霸王鞭的舞蹈隊來助興,這是多年來的傳統,也是銅灣人的文化鄉愁。

王倩如是陳長華的外孫女,今年20歲,是土生土長的銅灣鎮人,6歲就跟着外婆學習表演“霸王鞭”。每次演出前,她都會和外婆再彩排一遍,以求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作為這一民間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陳長華為“霸王鞭”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數十年間她演出不辍,承上啟下,傳承劇目20餘個,同時在她的傳授下,包括她親傳弟子在内的第3代傳人已經有百餘人。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傳統藝術,如今銅灣鎮不但在鎮文化站設立了“霸王鞭”非遺文化館,還力促非遺項目進校園,在銅灣鎮中心國小、中方縣第二幼稚園開設相關課程,1400餘人參加教育訓練。

1998年,銅灣鎮被湖南省文化廳授予“霸王鞭”藝術之鄉稱号。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霸王鞭文化藝術之鄉”稱号。

“霸王鞭”植根于銅灣的山水間,承載着銅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留存在銅灣人記憶長河裡的鄉愁。( 記者 李普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