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阮朝權臣張福銮殘暴無道激起西山起義,但西山朝建立後便分裂

自古以來,如果統治者殘暴無道總會激起人民的反對,孟子也說過:“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秦政嚴苛激起秦末大起義,新莽亂政惹起赤眉、綠林起義,漢末無道有黃巾軍起義等等不一而足。在越南同樣如此。廣南阮朝的權臣張福銮壓榨百姓,民不聊生,自然也就激起了起義。隻不過這個起義在建國之後就分裂,最終以失敗告終。

越南西山起義的起點是歸仁府西山邑,位于越南中南部。起義的主角是越南版的阮氏三雄:阮文嶽、阮文侶、阮文惠。他們的祖上本來是越南的北方人胡丕康。在南北方兩個政權(鄭主、阮主)的征戰中,被阮主俘虜到了南方。因為個人比較有魅力,竟然被封為西山寨主。他的後人世襲西山寨主的職位,阮氏三雄的大哥阮文嶽就是當時的西山寨主。算是一個地方上的小官職。

當時阮氏政權的權臣張福銮壓榨百姓,民不聊生。三兄弟便趁機以西山寨為據點,拉起了一支隊伍,成立了西山軍。為了有更大的号召力,又把本來的姓氏“胡”改為母姓“阮”。西山軍最初劫富濟貧,吸引了很多窮人投入其中。又有兩支中國的亡命徒、海盜組成的軍隊與西山軍并肩作戰。

阮朝權臣張福銮殘暴無道激起西山起義,但西山朝建立後便分裂

阮氏三雄

乾隆三十六年(越南後黎景興三十二年,1771年),因不滿廣南阮氏統治,阮文嶽、阮文侶、阮文惠三兄弟在西山邑起兵,改姓母姓阮氏,建立屯堡,并聯合北方後黎實際統治者鄭氏,共同進攻廣南阮,經過數年征讨,于乾隆四十二年(越南後黎景興三十八年,1777年)将廣南阮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一并擒獲并處死,但漏掉了阮福淳之侄阮福映,逃奔暹羅,日後西山朝也滅于其手。

之後,西山新阮(差別于廣南舊阮)與阮福映數度交戰,均大敗舊阮。越南南方一度被平定,隻是無法擒獲阮福映。并于乾隆五十一年(越南後黎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北上滅鄭氏,次年滅後黎傀儡政權,基本統一全國,結束越南自莫登庸割據以來約二百餘年分裂局面。

乾隆五十二年(西山泰德十年,1787年),剛剛建立全國政權的新阮,就陷入了内讧,阮文嶽封其弟阮文侶東定王,統管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帶),阮文惠北平王,統管富春(今順化一帶),自身駐歸仁(今越南平定省會歸仁市),各占一地,分别治之。并迅速陷入互相猜忌、傾軋的過程,最終導緻刀兵相見,大打出手:“嶽既得志,日肆淫暴,殺阮椿,又淫惠妻,人皆醜之。北侵之役,鄭府貨寶,一歸于惠,嶽索之不與。惠欲并廣南之地,嶽亦不與,遂成仇隙。惠乃傳檄數嶽之惡,……嶽見之大怒,遂治兵相攻。”

阮朝權臣張福銮殘暴無道激起西山起義,但西山朝建立後便分裂

孫士毅

内讧結果就是三兄弟各自為政,西山新阮剛一建立就分裂。阮文惠先擊敗阮文嶽,與其分疆而治,并于乾隆五十三年(阮文惠光中元年,1788年)稱帝,于乾隆五十四年(阮文惠光中二年,1789年)正月擊敗應後黎殘餘勢力所請,由兩廣總督孫士毅率領,進入越南“興滅繼絕,滅阮扶黎”的清軍,後再向清朝請和,獲得乾隆帝應允,阮文惠改名阮光平,接受清朝冊封後,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乾隆五十七年(阮文惠光中五年,1792年),在傳聞計劃入寇清朝的當口,阮光平突然病死,其子阮光缵繼位。次年,阮文嶽病死于歸仁,而阮文侶早在乾隆五十二年(西山泰德十年,1787年)即已病死。阮氏兄弟先後病死,西山内亂不斷,先有西山朝的将領互相猜忌殘殺,後有阮文嶽之子阮文寶與阮光缵龃龉日久,據歸仁叛亂,西山勢力大大削弱,給予了舊阮天賜良機。

阮福映早先聯系法國,簽《越法凡爾賽條約》,與法國結盟,共同抗擊西山朝,雖屢次敗于新阮,但複國之心不滅。見西山阮内亂四起,趁機聯合法國,與西山朝再次展開戰争,經過數年拉鋸作戰,終于在嘉慶七年(越南嘉隆元年,1802年),滅西山朝,擒獲阮光缵并将其淩遲處死後五象分屍,并掘出阮文嶽與阮文惠的屍骨,搗毀骸骨;将阮氏頭骨和牌位“永禁獄中”,西山新阮就這樣落幕于曆史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