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長春,曾是日本扶持的僞滿都城所在。
在東北地區,長春是個比較特别的城市,尤其是那個時候,要比文化底蘊,長春比不上遼甯的沈陽;要比經濟發展,長春比不上大連;甚至比工業與交通,也比不上後起的哈爾濱。
但偏偏就是長春,這座非常年輕的城市,被日寇選中,成為了僞滿的都城。
其實原因并不複雜,那時候的東北主要城市之中,大連跟旅順本身就讓給了日本,哈爾濱離蘇聯太近不安全,而沈陽又是張作霖的地盤,都不是好選擇。
至于吉林的長春,這裡靠近南滿鐵路,而且剛好位于東北地區的中心附近,周邊的屬地生活着上萬的日本人,相較而言,算得上是當時最适合定都的地方。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悍然攻占了整個東北,但當時日本也不好直接把東北吞掉,是以想來想去想到了清遜帝溥儀,決定與其勾結,互相利用。
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東北建立起了僞滿政權,而僞滿建立之後,自然是要定都的。
東北雖然在清朝時期被封禁了兩百多年,但是晚清解禁之後,随着闖關東的人群湧入,也算是有了比較長足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少比較繁榮的城市。
像是沈陽、吉林、哈爾濱、大連等城市,都是那時候東北亞響當當的城市。
不過出于很多方面的原因,日本人将這些城市挨個都放棄了,最後倒是選中了以前并不算那麼出名的小城市長春,将這裡作為僞滿的都城新京所在地。
今天的長春,在東北也算得上是一座名城,然而長春的發展并沒有那麼久遠。
在古代數千年歲月之中,長春都隻是地方上的一座關防城鎮,直到清嘉慶五年,才在這裡建立了長春廳,這時候長春才算是正式設定。
那時候的吉林,首府位于吉林城,并不在長春,與吉林比起來,長春隻是個小城市。
人口也不多,城市的規模也非常小,幾乎沒有什麼名氣,各方面似乎都不怎麼樣。
不管是從經濟還是文化曆史等底蘊方面,長春都無法跟吉林烏拉相比,就更别說與沈陽這樣的前清陪都比,可以說長春是極其普通的城市了。
要說東北地區的城市,作為都城做合适的首選就是沈陽,也就是清朝的盛京。
後金時代,沈陽就是都城所在,清朝入關以後,這裡長期作為盛京陪都,在東北地區甚少有其他城市的文化地位,能夠與沈陽相較。
晚清時期,沈陽在東北也算是一等一的大城市,各方面的條件都是非常好的。
剛開始,日本也的确想過沈陽,但這裡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張作霖父子的根基就在沈陽這個地方,這對于日本來說,是個巨大的麻煩。
張作霖雖曾與日本合作,但他絕對不肯讓日本人侵占東北,張家軍閥在東北的勢力極大,僞滿要定都沈陽,必然引起巨大的震動,非常不安全,是以很快就被抛棄了。
再來就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興起也并不算很早,不過晚清時代,随着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也成為了遠東的著名大城市。
哈爾濱人口衆多,又位于交通要樞之上,是一座很重要的城市。
但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哈爾濱算是蘇聯人的地盤,早在沙俄時代,俄人就在哈爾濱經營了許久,這裡又靠近蘇聯。
日本跟俄人向來不睦,當年日俄戰争的仇,俄人是不會輕易忘記的,随時都想着反攻。
對日本人來說,把僞滿的都城放在哈爾濱也是不安全的,随時都可能受到蘇聯的進攻,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日本其實是很難抵抗的,這更加不安全。
至于東北的另一座重要城市,也就是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這裡是東北亞難得的天然良港,當年俄人就極其觊觎這裡。
從晚清時代,北洋水師在此建立水師基地開始,大連的發展就開始加速了。
到了九一八前夕,大連已成為了一座非常有規模的大城市,作為海港城市,大連對外聯系也是非常友善的,各方面的工業與商業基礎,都是其他東北城市難以相比的。
但這裡也不太适合作為僞滿的都城,畢竟大連的地理位置太偏南,無法有效掌握整個東北。
不僅是位置太偏,更主要的是日本早就強占了遼東半島作為關東州,日本人把大連當做是他們自己的直屬地盤,僞滿雖掌握在日本人手裡,但不合适将僞滿的都城放在大連。
選來選去,日本選中了位于南滿鐵路附近的小城市長春,打算将其作為新京所在。
長春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優勢,隻不過東北當時有條件定都的城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日本人放棄了,這才輪到了長春。
雖然小,但長春與前清、蘇聯還有奉系軍閥,都沒啥直接的瓜葛。
長春起步很遲,并沒有什麼輝煌的過去與底蘊,但對日本人來說,這樣的城市如同一張白紙一般也有好處,非常适合全新進行設計與建設。
當然,長春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說這裡剛好位于東北地區的幾何中心,水陸交通都是非常友善的,能有效掌握整個東北,進可攻退可守,反而更有優勢。
當然日本人扶持僞滿建立,本來就是想着有朝一日把整個東北都吞進肚子裡,覺得僞滿所有的地盤遲早都是日本的地方,是以對長春的建設非常投入。
作為僞滿的都城,長春被稱作新京,日本安排設計大師模仿巴黎進行營建。
為了營建長春,日本也是不遺餘力,在長春大興土木的同時,還大量植樹造林,打算将這裡建設成為适合日本人居住的城市,各方面的布局建設,都很有講究。
還有,長春還成為了亞洲首個全面實施沖水式廁所的城市,從很多單體建築來看,都是與當時全球頂尖水準看齊的,日本人這麼拼,是因為它們根本沒打算走。
整體來說,日本人将僞滿的都城定在長春,主要是因為當時哈爾濱與沈陽等城市,都有各種原因不适合定都,而小城市長春,更适合讓日本人營建一座新的都城。